生物标志物助力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

2014-10-21 20:14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降钙素病死率标志物

2014年4月2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主办、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感染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国行2014”启动会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任大会主席。

与会国内权威急诊专家针对使用体外诊断标志物辅助细菌感染鉴别诊断、评估预后,合理应用抗生素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感染标志物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的临床应用价值。“感染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国行2014”将覆盖全国10个省市,旨在通过与全国各地区急诊医师的学术研讨,推进感染诊断技术在急诊感染领域的发展应用。

1 动态监测PCT,优化感染性疾病管理

作为血清降钙素(CT)的前肽物质, PCT在感染开始后最初3 h即可测得,6~12 h后可达最高值,与传统生物标志物相比,其半衰期接近24 h,且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和激素治疗影响。研究证明,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PCT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其他标志物。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指导抗生素治疗、评估病情进展程度、判断预后结果,其临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可。

2012年9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上发表的《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指出,脓毒症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细菌性脓毒症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脓毒症,且PCT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因此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趋势可指导抗生素合理应用,减少临床非必需抗生素的使用和ICU再感染率,降低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脓毒症患者住院时间。2013年发表于BMC Infectious Diseases的一篇回顾性研究分析结合了2005—2009年期间按PCT指导流程治疗脓毒症及器官功能衰竭的141例ICU成人患者的数据,结果证实,在真实临床环境中,应用PCT指导抗生素治疗可减少ICU脓毒症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时间,且不影响临床预后。

此外,动态监测PCT水平对ICU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与存活率有很好的预测。在最初72 h重症监护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PCT水平变化,进行反复风险评估。据统计,72 h内PCT下降至少80%时,病死率阴性预测值约为90%。当PCT水平不下降或升高时,死亡阳性预测值约达50%。

2 PCT联合IL-6——优秀的脓毒症预测指标

作为白细胞介素的一种细胞因子, IL-6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和急性期反应及造血功能,并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一项内毒素刺激的人体试验显示,IL-6血清浓度水平增高早于PCT和CRP,证明IL-6作为生物标志物可能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尽管IL-6半衰期仅1 h,但其升高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病死率相关,可作为有效预后指标。在重症医学/急诊、早发型新生儿脓毒症、创伤危险分层/预后、术后风险等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

一项以539例急诊成人患者为对象的单中心前瞻性随访研究,在入院时采集患者血样本,将患者分为5组——无SIRS或细菌感染(59例)、细菌感染但无SIRS(68例)、SIRS但无细菌感染(54例)、脓毒症(309例)和严重脓毒症(49例),用罗氏诊断试剂盒ECLIA测定IL-6水平变化,旨在研究CPR、PCT和IL-6在急诊科鉴别严重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研究发现,急诊入院时,严重脓毒症组的IL-6与PCT的中值显著高于其他组,可作为严重脓毒症的早期预测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 IL-6僅是一个生物学指标,临床上只能帮助确诊,并不能作为排除脓毒症或高风险患者的诊断标准,所有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的制订仍都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PCT联合IL-6检测可避免单一指标对感染类别判断的误差,及时帮助临床医师尽快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降钙素病死率标志物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临床检测分析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肿瘤标志物,你该知道这些事儿
梧州市艾滋病病死率相关影响因素和综合控制措施的研究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