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秦至唐代古筝的发展

2014-10-21 20:08马乐
北方音乐 2014年10期
关键词:唐代应用

马乐

【摘要】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秦朝至唐代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中问经历了多次更朝换代,然而人们对筝的推崇却始终如一。最初筝有五弦,出现在战国时期,到了秦汉时期发展到了十二弦,唐朝时期出现了十二弦与十三弦筝并存的局面,但十二弦筝仅在清乐中使用,而十三弦筝的流传和应用比较广泛。文章主要从筝的起源、形制和用途三个方面综述了秦至唐代筝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秦朝;唐代;十三弦筝;应用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西周王朝统治时期就已经流传于秦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尽管筝的历史漫长,但筝的起源至今还有待考证。从秦朝到唐代期间筝由最初的五弦逐渐发展到十二、十三弦,此期间的发展一直颇为繁荣,特别到了唐代出现了十二弦与十三弦筝并存的局面,十二弦筝用于清乐中,十三弦筝则被用于宫廷之中。

一、筝外观的演变

(一)五弦筝

1993年,湖南考古工作队在挖掘西汉早期王后古墓时,挖掘出了一件似筝的五弦乐器。

项阳在书中也提到过:“有出土的一件乐器,五弦筝,此器全长83.5cm,有弦柄的一边宽11.8cm,另一边宽11.5em,共鸣箱上圆下平,高4.5cm,面板厚0.8cm,底板厚0.5cm,侧板厚.1 5cm,梁高0.6cm,宽0.9cm,有效弦长66.5cm,五弦,为实用器。”

这件五弦筝的体积不大,有五根弦,身长只有83.5cm,有弦柄的一边也就是现在的筝首的一头宽11 8cm,筝尾宽11.5cm,共鸣箱上面的面板略鼓起微圆,底板是平的,底板至面板的高度4.5cm,面板的厚度0.8cm,底板厚0.5cm,侧板厚1.5cm,岳山的高度只有0.6cm,宽0.9cm,弦长66.5cm,是当时人们弹过的乐器,底板是由一整块木板镶嵌上的。

由此件出土乐器可知,此乐器属于板面状弹拨乐器,据项阳等学者的考证,这件乐器为秦末汉初的五弦筝。

(二)十二弦筝

魏时期的阮璃在《筝赋》中写道:“身长六尺,应律数也;弦有十二,四时度也;柱高三寸,三才具位也。”

上段是此诗中的其中一句,而整首诗中不仅描述了筝的形制,并且夸赞筝的声音很美妙,五声音阶极其微妙幽静,把筝比作为花中的佼佼者,众乐器之师。有好的音律,筝的材质是用上好的笼竹丝木做成。身长六尺,能够应合很多种乐律,有十二根弦,用五声音阶定弦,声音不大不小,在用大拇指、食指弹弦的同时也讲究强弱的对比,曲中还运用滑音的技巧,并遵循曲谱的规定反复弹奏。可见此时期的十二弦筝在演奏技巧以及做工方面的水准都已经甚高。

晋朝诗人贾彬的《筝赋》中说:“设弦十二,太簇数也,列柱参差,招摇布也。”诗中说到筝有十二根弦,而且每个筝码的高度各不相同,从诗中便知,此时期的筝仍然沿用魏时期的十二弦筝。

直至唐代,十二弦筝只用于清乐之中,唐代诗人杜佑在《通典》中记载:“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皆十有三弦。”清乐与雅乐相比来说,是俗乐,也叫杂乐,因此,十二弦筝又叫清乐筝或者杂乐筝,由此看来,十二弦筝一直沿用至唐代,但只限用于在清乐中,可见,十二弦筝在唐代已经逐渐衰落,宋代以后就已经很少见了。

(三)十三弦筝

南朝梁陈的顾野王所写的《玉篇》一诗中有这样一句:“筝,似瑟十三弦”。从这句诗中可知十三弦筝在南朝梁陈时期就己出现。

唐代,筝弦的配置比较丰富,可能还存在五弦筝,不过主要是十二弦筝和十三弦筝并存的局面。在十二弦筝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出现了十三弦筝,虽然十三弦筝只比十二弦筝多了一弦,但其实用价值更高。林谦三在《仁智要录》和《调子品》等书中证实,认为十三弦筝是以“宫征羽宫商方征羽宫商角征羽”或者“征宫商角征羽宫商角征羽宫商”排列的。第十二弦与新增的第十三弦的关系为四度或五度,目的就是想加強“宫徵”两个音,这正是十三弦筝在唐代得以很大程度推广的主要原因。

二、秦至唐筝的用途

筝在秦至唐代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文人雅士、百姓之家都经常出现,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也是这古代时期最为重要伴奏乐器之一。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李斯列传》中,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有言:“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此段文字的大意为:敲着瓮和缶,打着拍子弹着筝,唱着歌曲来让人们高兴,这才是秦国真正的音乐。李斯所说过的“真秦之声”说明,在他记载此话之前筝就已经广泛流传了,在建立秦朝以后,瓮和缶都是特别受秦国人欢迎的乐器,文中将弹筝与击瓮叩缶相提并论,并且把筝和筝声比作是秦国特有的音乐标志。可想而知,筝在当时的秦国已经取得了很重要的地位。

此后,筝在汉族的传统礼乐中地位也已经相当稳定,筝活跃在宫廷宴乐和宫廷朝会大典中,不仅如此,历朝皇帝祭拜天地、祖先,或者朝廷礼仪凶吉等大事都要用到礼乐,不是汉族的皇帝为了获得民心也会使用礼乐制度。

贞观十六年,九部乐发展为十部乐,然而燕乐、龟兹乐、清商乐、高丽乐、西凉乐在宫廷乐中的地位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也就是说,从最初的七部乐直至十部乐,有筝伴奏的其中五部乐一直被沿用着,这也再次证实了筝在宫廷中的地位和流传深度。

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乐器之一,被称为“仁智之器”,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深受人们的推崇,并不断的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唐代应用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