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数控模具实训室变为集生产实训与销售一体校内工厂的研究

2014-10-21 19:44曹代焕
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训室

曹代焕

【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模具教育存在问题以及一体化工厂积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改革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生产、实训、销售一体化校内工厂的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控模具;校内工厂;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TG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5-242-01

一、引言

在新一轮产业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全球模具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已经成为了非常明显的趋势,中国在世界模具制造业中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引进外资的力度不断加大,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需求,不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模具制造行业的人才总量仍远远低于实际需求,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模具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社会需求的刺激下,国内模具教育的整体规模迅速扩张,不仅形成了多层次的模具教育体系,而且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所需人才。在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模具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实训内容与岗位实际要求间的差异则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国内相关院校从不同的角度对自身教育方法与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将数控模具实训室改造成为集生产实训与销售为一体的校内工厂的新模式。

二、生产、实训、销售一体化校内工厂的作用分析

国内的人才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目标明确、途径缺失的困惑,虽然“工学结合”已经得到了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但在具体实践时,往往会陷入缺乏载体和途径的尴尬境地,使“工学结合”止步于宏观层面,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一体化校内工厂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为这种教育理念的执行提供一条可行性较强的途径,即以校内工厂为依托、以实训条件的体系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知识教育向行动导向教育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获得工厂产品这一重要载体,最终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能够真正转化为实际的改革成果。

三、生产、实训、销售一体化校内工厂的建设路径

(一)以产权联结为纽带的“双向嵌入”模式推动校内工厂建设

借助产权联结的“双向嵌入”模式,学校可以为社会企业入驻学校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作为交换,企业需要将自己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带入校内工厂,并在校内工厂中运行本企业以往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可以说,“双向嵌入”模式不仅有利于构建以产权联结为纽带的学校、企业间合作长效机制,而且可以使企业的技术优势、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互补,使双方在各自资源、利益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就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社会企业的入驻可以有效缓解学校在校内工厂建设方面的资金压力,在付出成本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将赋予校内工厂更多的教学、育人功能,使学生能够借助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实训岗位来进一步提升自身实际操作的技术和水平。

(二)构建以产品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数控模具实训室完成向集生产实训与销售为一体的校内工厂的转变后,学校应将重点放在校内工厂实训教学、生产经营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方面,而真实的产品、真实的生产过程、真实的职场氛围、真实的企业文化无疑是推动工学结合、学训交替、顶岗实习、生产实训的有效途径。为此,校方应以企业带来的不同类别、不同规格的真实产品为载体,在实训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构建以生产实训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今后的就业和择业阶段增加更多的筹码。

(三)依托校内工厂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校内工厂的价值不仅于此,借助企业带来的丰富的生产项目与实训产品,学校也可以使教师的“双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协商,让校内工厂的专任教师与工厂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到数控示教机、数控机床、台式钻床、包装机械等不同层次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以便在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为更好的指导学生实践提供保障。除学校教师外,校内工厂中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双岗双责”的方式“兼职”学生的指导教师,实际上,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学校教师、工厂技术人员“两栖”状态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校内工厂技术力量的进一步提升,也能够使学校的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四)成立校企合作协调委员会

一般来说,集生产实训与销售为一体的校内工厂的销售任务主要由入驻企业负责完成,但是受学校教学规划、企业经营规划彼此独立的影响,很多院校在完成校内工厂建设后经常与企业在校内工厂的管理方面产生摩擦,不利于校内工厂应用价值的全面发挥。为确保彼此间能够展开长期、稳定的合作,双方应尽快构建校企合作协调委员会,以便对教学与经营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协调解决。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委员会可以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各专业均应指派委员会负责人,通过“双岗双责、双向兼职”的方式协调校内工厂生产运行中的诸多问题。

四、结语

一体化校内工厂建设为学校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校负责人也要注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校内工厂的构建模式进行合理选择,以便使校内工厂的积极作用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我国“工学交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2):9-10;13.

[2]许庆华,黄碧雯.职业院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6):162-162.

猜你喜欢
实训室
高职计算机实训室建设过程与管理的研究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6S在新建高职学院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教学改革探讨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职业院校中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的角色定位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参与实训室6S管理模式的探究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管理体制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