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探析

2014-10-21 19:44刘红涛
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

刘红涛

【摘要】改革开放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多个方面探讨促进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取得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5-004-01

目前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中国学者王逸舟认为非政府组织是“非官方的、非营利的、与政府部门和商业组织保持一定距离的专业组织,它们通常围绕特定的领域或问题结成团体,有自己的利益和主张,代表社会某些集团或阶层的愿望或要求。”①美国学者习惯将非政府组织称作“第三部门”;在英国被称为“公共慈善组织”;在德国被称为“志愿组织”;在法国人们习惯将它称之为“社会救济”②但是在学术界较为宽泛的定义是1950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定义:“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③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由于所处环境和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对非政府组织概念的界定也就各异。但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一些非政府组织的特性:非官方性、非营利性,独立性和公益性等。理解非政府组织是理解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逻辑前提,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INGO”和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NGO”中可以看出,国际非政府组织主要体现的是非政府组织在”International(国际性)”中的一个限定意义。“国际性”是指组织目的与活动的范围的跨国性与国际性;机构组成的国际性;资金和资源来源与使用的国际性。④这不仅体现出了国际非政府组织中非政府组织的特性,而且又突出了“国际性”的特点。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进入中国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对于哪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作为中国政府邀请来华的第一个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从1980年起就开始在四川进行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工作。⑤但是有学者认为1978年,美中艺术交流中心(Center for U.S.- China Arts Exchange)在北京设立办事机构,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来华的国际非政府组织。⑥虽然观点各异,但是所有的现象都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互动正是拉开了帷幕。根据一项不完全统计资料,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活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至少有30多个。⑦

改革开放之后,在华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不断上升,2000年和2005年,中国发展简报先后两次编辑出版了在中国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名录(Directory of International NGOs in China),分别收录了120个和213个在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名称。⑧随着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的在华数量的不断增长及其在各领域活动的开展,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政府的联系和交流也在不断的加强。从而使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后,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并在短时期内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成了党内思想方面的“拨乱反正”,在全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改革和解放的运动,特别是80年代后期开始的政治体制改革,⑨这就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政治方面的基础。

第二,经济的发展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内实现了腾飞。但是就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由于自身原因,要想迅速的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得不接受外来的包括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援助。而这些援助大部分是来自政府间的互动,但是也有一些来自国际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

第三,人口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出现的现实要求。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满足不了广大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中国只有在进一步寻求外来力量的帮助。这些帮助主要主要体现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特別是贫困地区和灾害地区。例如在90年代后期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大量涌入我国云南省地区;它们或长期或临时开展教育、卫生、环保、扶贫、救灾、农村社区发展、社会福利、慈善等社会公益性项目,活动地域几乎覆盖全省,项目资助总额约3亿多人民币,为云南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⑩

综上所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长期被束缚的思想逐渐得到解放并且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之间的矛盾、全球化影响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中国国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及条件作用下,国际非政府组织才得以在中国产生和取得长足发展。

注释:

①王逸舟.国际政治中的非政府组织[J].东方,1995(5).

②吴惠敏.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国际非政府组织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③Cliver Arc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Lon-don: George Allen&Unwin,1983.

④王杰,张海滨,张志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⑤徐莹.当代国际政治中的非政府组织[M].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172.

⑥徐传凯.法团主义视角下的在华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国际狮子会为例[D].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⑦林德昌.全球公民社会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大陆发展的影响[J].东吴政治学报,2010(4).

⑧谢晓庆.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三十年:历史,现状与应对[J].东方法学,Oriental Law,2011(06).

⑨王名,刘求实.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J].中国非营利评论,China Nonprofit Review, 2007(01).

⑩马国芳.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云南发展状况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02).

猜你喜欢
非政府组织发展
区域发展篇
民办高校外来非政府组织活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中外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经验比较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非政府组织助推“一带一路”共同体建设路径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