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虹贯日”谈大众传播

2014-10-21 19:44蔡欣岑
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舆论导向

蔡欣岑

【摘要】1918年发生在日本的“白虹贯日”事件是新闻传播史中的热点事件,这不仅是一起简单的言论贾祸行为,更表明当时日本政府对新闻媒体及言论自由的控制,从中可以看出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大。

【关键词】白虹贯日;大众传播;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5-288-01

回顾中外新闻传播史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意识形态的转变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外国新闻传播史中的热点事件更可以看出新闻传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说到诸多热点事件,就不得不提及1918年发生在日本的“白虹贯日”事件,这不仅是一起简单的言论贾祸行为,更表明当时日本政府对新闻媒体及言论自由的控制,从中可以看出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大。

1918年日本人民反对政府出兵干预苏俄,掀起了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某些报纸对此表示支持,结果被勒令停刊。同年8月,因米价飞涨,日本许多地方爆发“米骚动”政府又严禁报刊报导有关信息。为此,报界表示抗议,纷纷举行集会。8月25日,全国86家报社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要求拥护言论,发表纠弹内阁宣言,作出了要求内阁总辞职的决议。报道这次大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其后日本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大阪朝日新闻》遭受到了日本新闻史上最严厉惩处,陷入危机,登载这一消息的报纸当天被禁止发售,相关发行人和编辑被判刑两个月,社长被迫辞职,相关诸多工作人员也被迫退出报社。同年12月,该报被迫发表了西村天囚起草的“改过宣言”,表示“我社近年之言论颇不稳健,失于片面,今后当树忠厚之风”,从此该报及日本新闻界“自由主义”色彩渐失,批判锋芒顿减。“白虹贯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政府针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为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加强对新闻媒体控制的一种应激反应。

众所周知,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即获取与传递信息,文化传承,舆论监督及娱乐休闲。日本政府勒令日本报刊停止报道、发行,对新闻媒体及言论自由强加控制,也正因其深知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当某一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事件发生时,必定会招致各种媒体蜂拥而至的报道,人们通过媒体的报道获取信息,并且在媒体报道的侧重点选择上,获取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大致看法。这一情况决定了大众传媒承担着引导和监督社会舆论风向的责任,大众传媒必须在日常信息传播过程中谨慎选择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侧重点,用尽量客观的角度报道事实,从而保证受众能够客观的看待各个事件,维持社会舆论始终处在一个较为公正的基调中,避免那些由于偏颇的社会舆论而导致的非公平、非正义事件的产生。然而,从“白虹贯日”事件可以看出,日本政府一味的对报业进行禁刊、压制,其违背了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及舆论导向作用。在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新闻报刊业更是彻底沦为了日本统治者的宣传工具。当时,日本成立了直属内阁首相的内阁情报局,负责全面监管和控制国内的新闻传播。对于一切有碍于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妨碍战争展开的新闻统统进行封锁,与此同时,报刊所刊载的大都是军国主义思想和日本在中国战场,东南亚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战况。从日本政府的种种行径中可以看到大众传播的几点功能:

首先,大众传播的政治功能。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军国主义思想对于战时的日本可谓影响巨大,所有的日本官兵正是受到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才会在各个战场做出种种惨无人道的行为。然而,这种成体系的思想不可能通过军民口口相传,而报刊、广播等大众媒体无疑是最好的传播工具,使得当局统治者能够最迅速最完整的传播政治观点,宣扬军国主义理论。

其次,大众传播的舆论导向功能。日本政府对新闻媒体严加控制,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由于社会舆论所反映的是大部分民众所持有的共同观点,控制了舆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控制了大众思想。日本政府宣称自己的战争行为是正义的战争,是为了拯救广大亚洲人民,是为了建立伟大的大东亚共荣圈。如果一国民众自始至终所接受到的信息都是弘扬战争,维护正义,那么对于统治者而言,是有利无弊的。

最后,大众传播的舆论监督功能。媒体监督,是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白虹贯日”事件的发生,也是因为日本报刊业所行使的舆论监督权。然而,处于黑暗统治下的日本政府绝不允许新闻媒体发挥其正常且应有的作用,对于如实报道报刊的制裁和相关责任人的惩戒无疑是对新闻媒体所应当起到作用的无情抹杀。

大众传播既然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有理由,也有责任发挥应有的作用。总览外国新闻的传播史,从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到21世纪报刊杂志,新闻广播,无线电视,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都不难发现大众传播对于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不可否置的作用,历史不会允许诸如“白虹贯日”事件的再次上演,更不会允许历史悲剧的再次发生。从“白虹贯日”事件我们更看到了舆论监督的实质,即要有求实精神,要有较高的思辨色彩,也要注意时时创新。媒体监督要坚持调查研究,确保新闻的客观真实。新闻必须靠事实说话,媒体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声音,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经常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充分认识和合理运用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正视和有效防止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及其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对大众传媒发展方向与大众传播规律的合理把握,有赖于大众传播方针的合理确立和大众传播内容的科学组织。

参考文献:

[1]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2]李子晨.從媒介、受众、效果三者的关系理解大众传播理论[J].新闻世界,2011(3).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舆论导向
电视新闻编辑舆论导向的新运用
究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内涵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避免情绪化勿作“标题党”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唤醒和培养少先队员的责任意识的几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