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重返中国》纪录片中外版本比较

2014-10-21 19:44娜地拉·迪力夏提
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野马纪录片

娜地拉·迪力夏提

【摘要】纪录片在中外的发展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叙述手法、细节刻画还是思维角度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但又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对《野马重返中国》纪录片的中外两种版本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野马重返中国;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5-292-01

一、野马

普氏野马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野生马,拥有6000万年进化史。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曾经广泛分布着多种野马。但,野马在一些国家偷猎者捕杀下几乎灭绝。20世纪左右,全世界再次共同关注野马的生存状态,并努力保存这一物种。面对野马物种危机、圈养野马退化现象,世界各国专家共同决定让野马回归原产地——中国新疆。

二、中外版本“野马重返中国”

1.思路比技巧更重要,它决定着拍摄的视角及剪辑技术的运用。要拍一部好的影片,除了拍摄者的设备、技巧、机遇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拍摄者独特的思维。“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纪实的品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的层次。”①

通过观看中国与新西兰版本的《野马重返中国》片子,可以发现即使是同一个素材,不同国家不同导演拍出来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同国家人的思维方式、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同,对待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同样反映野马返乡的纪录片中,中国的主要告诉观众“人”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即人类怎样帮助野马从远方返回到了故乡中国新疆。因此,影片中人物介入的多,突出了人。如,频繁出现在野马放野点的工作人员卡车运回,送饲草、水,人物对白和行为等画面。国外的片子想告诉观众“自然”做了什么,即讲述的是野马群在首领的带领下,怎样克服困难返回了家乡的故事。

2.对故事的欲望是人类的本能,情节化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故事化是增强纪录片可视性、唤起观众情感共鸣,摆脱乏味的有效途径。国外版中,导演很好的运用故事化的手段,其中拟人化的动物(马)为故事人物,始终围绕勇敢坚强、富有责任感的首领追风带领马群克服种种困难返回家乡的故事为线索发展。叙述动物与动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矛盾和斗争所造成的一系列事件。舍去了一些游离于主要的故事线索之外素材。中国版本更像是一种说明文似得介绍,要说有故事的话,其人物可以说是放野点的工作人员。其主题是围绕人类怎样帮助了野马回归并适应新生存环境。此外,西方人时间观是环形的,周而复始,其故事循环渐进。每个故事是完整的,又可以重演。一个首领带领马群下台后,另一个首领接班继续带领下去。画面按同一个地域内从白天到晚上,从秋、冬、春、夏天的自然时间顺序进行叙事的。中国人通常的时间观是线性的,具有起止两端、有限的,从生到死。影片中的故事也就没有重演性,其画面是按照编辑需求,通过后续剪辑来安排时间顺序。

3.细节处理上,西方人由微而具的叙事习惯往往能使纪录片看起来更加生动具体,从一人一事一景切入的故事描述方法显然更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外国版本的,从微观的角度出发,较多注重细节描述,运用特写镜头突出“野马”。小马死去日母马一整夜守在旁边,那一刻的特写画面,使我们感受到伤感和母爱;对野马寒冷、饥饿时眼部的特写及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的情节,让人对它们产生同情;求偶、按等级排走、放野点不同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首领抢夺战的描述,让我们想起人类社会类此的各种感情、竞争和矛盾。整个影片主要用画面说话加适当的旁白,有一种带入感。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的力量展示着自然,更展示着人文主义精神,打动着观众。在必要的背景知识上,给予了一定的清晰易懂的说明。

中国人常常习惯于从概念出发,从宏观叙及微观,微观叙述往往服从于宏观叙事。虽然明白晓畅,却不免有说教宣导之感。片头介绍地理环境、大背景。采用比较中观的展现方式,多采用动物的全景,特写镜头较少。而且能强烈的感受到有人的因素在里边,把人的思维方式强加在其中。整体上,国外版本的片子给观众的感觉是纯客观的,简单的讲述马群回归及其他野生动物世界发生的事情。中国版本则加入了很多的人的情感,并非是纯客观的。

4.这两部片子都采用了大自然的声音,对刮风、暴雨、鸟鸣、马蒂声等各种动植物本身发出的声音都有細致的描写。除了自然音响以外,在关键时刻采用了人工音乐对其进行渲染。相对来说,国外版本较好地实现了自然音与背景音乐的完美结合,还配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牧民歌声,中华民族音乐。

三、总结

纪录片主要是一门视觉的艺术,但不能只追求画面的美观。要学会站在一种更高的层面去拍摄并能欣赏有思想内涵的、打动人心的纪录片。本文分析的是2002年拍摄的自然类纪录片。近些年来,自然类纪录片在国外发展较为迅速。它的拍摄投资大、周期长、并且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业化的人才,从包装到商业制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拍摄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中国的动物类纪录片算是刚刚起步,在叙事结构、拍摄技巧、解说文本的专业性等方面尚有许多不足,和国际知名的自然类纪录片的水准也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有不少中国优秀导演,但在如何讲述故事吸引观众方面还需要多下工夫。今天,中国纪录片在技术和理念上已经有了一些进步,但仍需努力,其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6;70.

参考文献:

[1][美]尼可尔.纪录片导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野马纪录片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被蝙蝠吸走的自控力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野马之死
野马之死
野马和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