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治理理论中的协商民主实践

2014-10-21 20:02郑钧蔚雷凡毫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协商议题利益

郑钧蔚 雷凡毫

摘要:协商民主是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治理治理模式的根本要求。社会治理以兼顾绝大多数人利益为基础,具备完善的利益表达和博弈机制,最终实现不同利益的有机整合。这是因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就是不同利益群体,他们是不同利益群体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结成的组织体系。特别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不同社会治理主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中来,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社会治理是一个充满了协商、沟通、协调的利益博弈和整合过程,在社会治理主体间达成共识,最终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

关键词:社会治理;协商民主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民主法制意识增强,人们对公共事务参与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民主协商,作为“五大协商”中的重点协商,强调受决策影响的人通过理性讨论、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公共事务,它开启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先河,不仅是最早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形式,更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参与形式受到广泛关注。如果说,协商民主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和实践,那么,民主协商制度则早已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作为一种民主制度而付诸行动。当代中国的民主协商与晚近西方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所强调公民理性沟通、协商而非简单投票等诉求相偶合,这为研究中国民主协商实践提供了理论的视角。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协商民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作为中国国情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组成部分。由于民主协商是一种能有效解决政治分歧冲突的和途径,因而研中国的民主协商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治理理论视域下的协商民主

社会治理是现代治理理念的一个方面,是把治理理念和基本观点引入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和社会公共事务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中去。社会治理有两个基本特质:一是社会治理是国家权力让渡出来的特定领域内的治理,完全具有治理理念一切特征;二是社会治理又有其独特性,就是体现出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经济社会组织的特征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社会治理可以做更全面地理解:

社会治理是在公民社会走向成熟,政府、社会和私人之间的互信合作关系不断加强的前提条件下,基于政府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公共管理权力在各种社会组织间重新配置,形成政府主导、个人和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

社会治理的内涵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公权力仍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二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将由个人、政府、私人部门等各种社会组织构成,而不仅仅限于政府一元治理主体;三是社会治理将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以及各种非正式的手段;四是社会治理不但是一般意义上的选举参与,还包括协商、咨询等一切制度或非制度安排;五是社会治理是一个表达不同利益,到利益整合的过程;六是社会治理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方式的变革。

社会治理理论下的协商民主特质

社会治理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治理模式来解释现代国家和社会结构变化。社会治理是在治理理念的引导下,社会管理领域内的一场深刻变革。社会治理的主体包括个人、政府组织、自治组织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首要解决的是关于社会公共管理权力在这些主体间得到科学、合理地分配,这是充分调动这些力量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基础。这其中就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财权和事权的归属问题,自治组织、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权力保障问题,政府与社会各类组织间的权力范围和边界问题等。

社会治理以兼顾绝大多数人利益为基础,具备完善的利益表达和博弈机制,最终实现不同利益的有机整合。这是因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就是不同利益群体,他们是不同利益群体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结成的组织体系。特别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不同社会治理主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中来,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社会治理是一个充满了协商、沟通、协调的利益博弈和整合过程,在社会治理主体间达成共识,最终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

二、协商民主的基层实践

2014年3月19日下午,磁峰镇镇政府会议室,磁峰镇第二次社会协商对话会如期舉行,参加本次大会的成员除镇政府主要领导外,主要有来自磁峰镇15个村(社区)议事会代表,各社团代表和宗教代表(当地寺庙代表)。在主持人李世彬对本次会议工作流程、议事项目、成员构成等会议纪律、内容和流程等做了充分说明后。大会第一项内容由镇长郭朝迎做关于磁峰镇第一次社会协商对话议题落实情况报告,根据第一次对话议题实施情况,提出了关于完善镇协商会对策建议。大会第二项内容就第二次会议收集的15议题做讨论,大会主持人把参会人员分成三组,每组讨论十五分钟,形成每组关于议题的共同意见建议,和最终议题的表决。大会第三项内容是各组代表宣讲本组讨论对不同议题的观点。大会第四项内容为协商会成员对议题进行投票表决。通过统计,最终确定本次协商通过的议题是: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集情况和莲花池水库旅游开发项目招投标项目。最后,杨继刚就两项议题做相关说明。第六项议程为公示意见:垃圾分类工作意见,建议共收集15条,38票;莲花湖旅游开发项目达成共识,37票。最后进项了票决,将两议题纳入了镇决策内容。

彭州市开展镇级协商会试点以来,以广大民众为协商主体,构建起镇、村(社区)两级协商民主机制取得显著成效。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完善不同利益的表达渠道,让更多的意见建议汇集到政府的公共决策中来。这不仅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增进共识,还能起到凝心聚力作用。建立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基层民主协商沟通机制,也被创新应用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在成都市启动北城改造以来总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出了条特设的旧城改造之路。2012年,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曹家巷自治改造工程,就是群众利益得到充分表达和整合的结果。曹家巷自治改造工程通过成立自改委,把涉及旧城改造的权力交给群众,让群众自主裁决。为确保自治改造真正体现“自治”精神,制定了自改委工作规则,明确自改委的权限边界、主要工作职能职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孙伯英:当代地方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第19页.

[3]中共成都市市委:《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2008.

猜你喜欢
协商议题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I Love You, Dear China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人大协商研究综述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