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筑技术研究新论

2014-10-22 15:54祁婵英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7期
关键词:模型制作榫卯艺术价值

祁婵英

摘 要:对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制作技术,不少专家均发表了看法。通过对东大殿的实地测绘、摄录和数据整理,古建专家详尽地分析、讨论了东大殿中部分结构的移动、变形等情况,在取得了一致看法的基础上,制作了大小仅为实物1/20的东大殿模型。通过制作模型,提出了对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造技术的看法。

关键词:古建筑;模型制作;榫卯;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TU-8;TU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7-0076-02

1 “升起”和“侧脚”

通过对立柱的制作实践,我们对唐代建筑中柱子的“升起”和“侧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建筑物中的柱子是向地面传载建筑物负荷的唯一构件。东大殿的翼角升起较高,且各柱高度不等,因此,可将柱子按其高度分成七类,并编制了柱高、柱径一览表。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东大殿中的柱子均有“升起”和“侧脚”,柱子的“升起”是指建筑物从明间向两侧延伸的各柱依次升高,直至角柱,高度达到顶点。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所在对东大殿进行实测后曾表示,开间方向各柱头存在明显的升起,升起值符合建材“分”°值。前檐柱到明间至南、北梢间的各柱头分别比前一柱头高出约2.5分°(合52.5 mm)、3.5分°(合73.5 mm)、4.5分°(合94.5 mm)。

测量后发现,前内槽柱从明间至南、北梢间各柱头,随着柱子的升起,檐面也从次间开始缓缓升高,柱子的升起促使大殿翼角高高翘起,展现出鸟翼展翅之势,这是唐代建筑的一大特点。

柱子加工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前、后檐柱和两山山柱上,其柱底内侧的半边均经过了加工,四角角柱的双向内侧也经过了加工,这铸就了柱子“侧脚”。“侧脚”便是唐代建筑的又一大特点。在建筑物中加设“侧脚”,其目的是使立柱所受的力向立柱中心聚集,使柱与柱之间通过力的作用,达到互相依靠,而不是相互对抗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人为的加工,可使建筑物中的柱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作用。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多次的研究、计算和反复试验后,研究小组确定了东大殿的“侧脚”为柱高的1.2%.

2 榫卯是古建筑木构件连接的根本

东大殿立柱上安装的铺作通过“榫卯”连接成为梁架,榫卯成为了构件连接的根本。随着柱网的形成,在相应的4根立柱上,前、后檐柱分别安装了外檐柱头铺作,前、后内柱分别安装了内槽柱头铺作,山面则安装了山面柱头铺作和转角铺作。铺作层一般向上安装,并与内槽铺作横向连接成一体,或是两转角铺作与山面柱头铺作连接成梁架。

梁架构件间的连接都要依靠“榫卯”,且当连接的位置和构件不同时,榫卯的选用也不同。东大殿木构连接用的榫卯,就其结构可分为:管脚榫、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榫、方头榫、十字刻半榫、十字卡腰榫、裁销榫、穿销榫、龙凤榫、横高竖低榫、角榫、斜角榫、四方去角榫、中尖榫、偏尖榫、斜角尖榫、斜角偏尖榫、山形榫、上大下小榫、丁子榫、对开丁字榫、丁字燕尾榫、上粗下细榫、前细后粗方榫、斜角插入榫、斜角暗插榫、双夹榫、双肩榫、肩胛榫、插肩榫、开口榫、闭口榫、直榫、阶梯榫、斜角直榫、筷子榫和各半榫等40余种。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榫卯才是古建筑木构件连接的根本。

3 模型制作体现出古建筑的艺术化过程

东大殿模型构件的安装,就像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安装过程中具体体现出的艺术价值有以下五个方面:①当连接梁架时,会使人难以想象在千余年前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将数百件木构纵横交错,上下重叠,最终建成一个千年常存的雄伟建筑,不由得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而感到自豪。②当进行四角明乳栿的“米”字形连接时,大小构件的结合、粗壮与精细构件的搭配、四方中间明乳栿的安插、重叠的构件和极其巧妙的空位构造,均是难得一见的艺术构造。③外槽上方一重重的明乳栿使大殿的景观效果具有了生动的层次感。大殿的外檐、内槽分明,数以千计的木构件安装有序,可以说是蔚为壮观。④唐代建筑的铺作名副其实,能起到平衡建筑物重力的作用,比如

表1 东大殿柱高、柱径一览

名称 数量/根 所在位置 实测柱高/mm 应加榫长/mm 柱径/mm 缩 小 后 尺 寸

柱高/mm 榫长/mm 柱径/mm 收分后柱头直径/mm

内柱 2 明间内槽后柱 4 280 360 φ580 214

18

Φ29 27.3

2 次间内槽后柱 4 330 216.5 27.3

4 两次间内槽二后柱

次间内槽二山柱 4 380 219 27.25

2 明间内槽前柱 5 000 250 27

2 次间内槽前柱 5 050 252.5 27

2 两次间内槽前柱 5 100 255 27

檐柱 4 明间前后檐柱 5 000 Φ600 250

18

Φ30 28

4 两次间前后檐柱 5 050 252.5 28

10 两梢间前后檐柱 5 100 255 28

角柱 4 外檐四角柱 5 205 Φ620 260.25 18 Φ31 29.1

外檐转角辅作、内槽柱头铺作等。通过铺作的名称可以了解其作用和安装位置。其中,四椽明栿与明乳栿及其上面的平基枋等构件起平衡的作用,草栿与檐槫通过铺作上的昂起平衡和支撑的作用。各种铺作及其构件,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起辅助作用,有的直接受力,有的借力受力。此外,有的铺作在制作时有意识地增加了装饰构件,使其成为了建筑物外观中的艺术点缀,比如,设在东大殿外檐柱头铺作中间的补间铺作,在其二跳外增加了一蝶形栱,使其像展翅的蝴蝶一样在此栖息。在整个东大殿的正面,以有规律的间距布设了7组带有蝶翅的补间铺作,使东大殿有别于其他建筑物。通过对东大殿各种铺作的研究,我们认为,如果东大殿能够代表唐代建筑,那么,铺作就是唐代建筑不可或缺的构件之一。⑤东大殿的庑殿顶与歇山顶建筑的下平槫至檐槫的连接安装如出一辙,都采用了交圈连接的方式,这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相互借鉴的思想和古代建筑师的建筑手法。

然而,东大殿也存在某些不够理想之处,比如,在东大殿上方的两端各安装有3件丁栿,不仅有上平槫横卧其上,而且还通过丁栿上的平梁、叉手支撑着唯一的脊槫,但这些构件的支撑点不在柱头上,而是悬空支撑的,且使用的几层垫墩不在主要构件之中。这一结构便是东大殿构件中美中不足的地方,而且在除东大殿之外的建筑物中,均没有发现此结构。

〔编辑:张思楠〕

Wutai Mount Foguang Temple, the East Hall Building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Qi Chanying

Abstract: For the East Hall of Wutai Mount Foguang Temple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ny experts have expressed their views. Through the East Hall of the field mapping, video and data collation, detailed analysis of ancient experts discussed the move, deformation, etc. hall in east part of the structure, the basis of consensus achieved on the physical size is only made 1/20 East hall model. By making model, a view of the East Hall of Wutai Mount Foguang Templ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making; tenon; artistic value

摘 要:对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制作技术,不少专家均发表了看法。通过对东大殿的实地测绘、摄录和数据整理,古建专家详尽地分析、讨论了东大殿中部分结构的移动、变形等情况,在取得了一致看法的基础上,制作了大小仅为实物1/20的东大殿模型。通过制作模型,提出了对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造技术的看法。

关键词:古建筑;模型制作;榫卯;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TU-8;TU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7-0076-02

1 “升起”和“侧脚”

通过对立柱的制作实践,我们对唐代建筑中柱子的“升起”和“侧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建筑物中的柱子是向地面传载建筑物负荷的唯一构件。东大殿的翼角升起较高,且各柱高度不等,因此,可将柱子按其高度分成七类,并编制了柱高、柱径一览表。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东大殿中的柱子均有“升起”和“侧脚”,柱子的“升起”是指建筑物从明间向两侧延伸的各柱依次升高,直至角柱,高度达到顶点。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所在对东大殿进行实测后曾表示,开间方向各柱头存在明显的升起,升起值符合建材“分”°值。前檐柱到明间至南、北梢间的各柱头分别比前一柱头高出约2.5分°(合52.5 mm)、3.5分°(合73.5 mm)、4.5分°(合94.5 mm)。

测量后发现,前内槽柱从明间至南、北梢间各柱头,随着柱子的升起,檐面也从次间开始缓缓升高,柱子的升起促使大殿翼角高高翘起,展现出鸟翼展翅之势,这是唐代建筑的一大特点。

柱子加工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前、后檐柱和两山山柱上,其柱底内侧的半边均经过了加工,四角角柱的双向内侧也经过了加工,这铸就了柱子“侧脚”。“侧脚”便是唐代建筑的又一大特点。在建筑物中加设“侧脚”,其目的是使立柱所受的力向立柱中心聚集,使柱与柱之间通过力的作用,达到互相依靠,而不是相互对抗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人为的加工,可使建筑物中的柱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作用。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多次的研究、计算和反复试验后,研究小组确定了东大殿的“侧脚”为柱高的1.2%.

2 榫卯是古建筑木构件连接的根本

东大殿立柱上安装的铺作通过“榫卯”连接成为梁架,榫卯成为了构件连接的根本。随着柱网的形成,在相应的4根立柱上,前、后檐柱分别安装了外檐柱头铺作,前、后内柱分别安装了内槽柱头铺作,山面则安装了山面柱头铺作和转角铺作。铺作层一般向上安装,并与内槽铺作横向连接成一体,或是两转角铺作与山面柱头铺作连接成梁架。

梁架构件间的连接都要依靠“榫卯”,且当连接的位置和构件不同时,榫卯的选用也不同。东大殿木构连接用的榫卯,就其结构可分为:管脚榫、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榫、方头榫、十字刻半榫、十字卡腰榫、裁销榫、穿销榫、龙凤榫、横高竖低榫、角榫、斜角榫、四方去角榫、中尖榫、偏尖榫、斜角尖榫、斜角偏尖榫、山形榫、上大下小榫、丁子榫、对开丁字榫、丁字燕尾榫、上粗下细榫、前细后粗方榫、斜角插入榫、斜角暗插榫、双夹榫、双肩榫、肩胛榫、插肩榫、开口榫、闭口榫、直榫、阶梯榫、斜角直榫、筷子榫和各半榫等40余种。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榫卯才是古建筑木构件连接的根本。

3 模型制作体现出古建筑的艺术化过程

东大殿模型构件的安装,就像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安装过程中具体体现出的艺术价值有以下五个方面:①当连接梁架时,会使人难以想象在千余年前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将数百件木构纵横交错,上下重叠,最终建成一个千年常存的雄伟建筑,不由得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而感到自豪。②当进行四角明乳栿的“米”字形连接时,大小构件的结合、粗壮与精细构件的搭配、四方中间明乳栿的安插、重叠的构件和极其巧妙的空位构造,均是难得一见的艺术构造。③外槽上方一重重的明乳栿使大殿的景观效果具有了生动的层次感。大殿的外檐、内槽分明,数以千计的木构件安装有序,可以说是蔚为壮观。④唐代建筑的铺作名副其实,能起到平衡建筑物重力的作用,比如

表1 东大殿柱高、柱径一览

名称 数量/根 所在位置 实测柱高/mm 应加榫长/mm 柱径/mm 缩 小 后 尺 寸

柱高/mm 榫长/mm 柱径/mm 收分后柱头直径/mm

内柱 2 明间内槽后柱 4 280 360 φ580 214

18

Φ29 27.3

2 次间内槽后柱 4 330 216.5 27.3

4 两次间内槽二后柱

次间内槽二山柱 4 380 219 27.25

2 明间内槽前柱 5 000 250 27

2 次间内槽前柱 5 050 252.5 27

2 两次间内槽前柱 5 100 255 27

檐柱 4 明间前后檐柱 5 000 Φ600 250

18

Φ30 28

4 两次间前后檐柱 5 050 252.5 28

10 两梢间前后檐柱 5 100 255 28

角柱 4 外檐四角柱 5 205 Φ620 260.25 18 Φ31 29.1

外檐转角辅作、内槽柱头铺作等。通过铺作的名称可以了解其作用和安装位置。其中,四椽明栿与明乳栿及其上面的平基枋等构件起平衡的作用,草栿与檐槫通过铺作上的昂起平衡和支撑的作用。各种铺作及其构件,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起辅助作用,有的直接受力,有的借力受力。此外,有的铺作在制作时有意识地增加了装饰构件,使其成为了建筑物外观中的艺术点缀,比如,设在东大殿外檐柱头铺作中间的补间铺作,在其二跳外增加了一蝶形栱,使其像展翅的蝴蝶一样在此栖息。在整个东大殿的正面,以有规律的间距布设了7组带有蝶翅的补间铺作,使东大殿有别于其他建筑物。通过对东大殿各种铺作的研究,我们认为,如果东大殿能够代表唐代建筑,那么,铺作就是唐代建筑不可或缺的构件之一。⑤东大殿的庑殿顶与歇山顶建筑的下平槫至檐槫的连接安装如出一辙,都采用了交圈连接的方式,这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相互借鉴的思想和古代建筑师的建筑手法。

然而,东大殿也存在某些不够理想之处,比如,在东大殿上方的两端各安装有3件丁栿,不仅有上平槫横卧其上,而且还通过丁栿上的平梁、叉手支撑着唯一的脊槫,但这些构件的支撑点不在柱头上,而是悬空支撑的,且使用的几层垫墩不在主要构件之中。这一结构便是东大殿构件中美中不足的地方,而且在除东大殿之外的建筑物中,均没有发现此结构。

〔编辑:张思楠〕

Wutai Mount Foguang Temple, the East Hall Building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Qi Chanying

Abstract: For the East Hall of Wutai Mount Foguang Temple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ny experts have expressed their views. Through the East Hall of the field mapping, video and data collation, detailed analysis of ancient experts discussed the move, deformation, etc. hall in east part of the structure, the basis of consensus achieved on the physical size is only made 1/20 East hall model. By making model, a view of the East Hall of Wutai Mount Foguang Templ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making; tenon; artistic value

摘 要:对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制作技术,不少专家均发表了看法。通过对东大殿的实地测绘、摄录和数据整理,古建专家详尽地分析、讨论了东大殿中部分结构的移动、变形等情况,在取得了一致看法的基础上,制作了大小仅为实物1/20的东大殿模型。通过制作模型,提出了对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造技术的看法。

关键词:古建筑;模型制作;榫卯;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TU-8;TU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7-0076-02

1 “升起”和“侧脚”

通过对立柱的制作实践,我们对唐代建筑中柱子的“升起”和“侧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建筑物中的柱子是向地面传载建筑物负荷的唯一构件。东大殿的翼角升起较高,且各柱高度不等,因此,可将柱子按其高度分成七类,并编制了柱高、柱径一览表。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东大殿中的柱子均有“升起”和“侧脚”,柱子的“升起”是指建筑物从明间向两侧延伸的各柱依次升高,直至角柱,高度达到顶点。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所在对东大殿进行实测后曾表示,开间方向各柱头存在明显的升起,升起值符合建材“分”°值。前檐柱到明间至南、北梢间的各柱头分别比前一柱头高出约2.5分°(合52.5 mm)、3.5分°(合73.5 mm)、4.5分°(合94.5 mm)。

测量后发现,前内槽柱从明间至南、北梢间各柱头,随着柱子的升起,檐面也从次间开始缓缓升高,柱子的升起促使大殿翼角高高翘起,展现出鸟翼展翅之势,这是唐代建筑的一大特点。

柱子加工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前、后檐柱和两山山柱上,其柱底内侧的半边均经过了加工,四角角柱的双向内侧也经过了加工,这铸就了柱子“侧脚”。“侧脚”便是唐代建筑的又一大特点。在建筑物中加设“侧脚”,其目的是使立柱所受的力向立柱中心聚集,使柱与柱之间通过力的作用,达到互相依靠,而不是相互对抗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人为的加工,可使建筑物中的柱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作用。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多次的研究、计算和反复试验后,研究小组确定了东大殿的“侧脚”为柱高的1.2%.

2 榫卯是古建筑木构件连接的根本

东大殿立柱上安装的铺作通过“榫卯”连接成为梁架,榫卯成为了构件连接的根本。随着柱网的形成,在相应的4根立柱上,前、后檐柱分别安装了外檐柱头铺作,前、后内柱分别安装了内槽柱头铺作,山面则安装了山面柱头铺作和转角铺作。铺作层一般向上安装,并与内槽铺作横向连接成一体,或是两转角铺作与山面柱头铺作连接成梁架。

梁架构件间的连接都要依靠“榫卯”,且当连接的位置和构件不同时,榫卯的选用也不同。东大殿木构连接用的榫卯,就其结构可分为:管脚榫、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榫、方头榫、十字刻半榫、十字卡腰榫、裁销榫、穿销榫、龙凤榫、横高竖低榫、角榫、斜角榫、四方去角榫、中尖榫、偏尖榫、斜角尖榫、斜角偏尖榫、山形榫、上大下小榫、丁子榫、对开丁字榫、丁字燕尾榫、上粗下细榫、前细后粗方榫、斜角插入榫、斜角暗插榫、双夹榫、双肩榫、肩胛榫、插肩榫、开口榫、闭口榫、直榫、阶梯榫、斜角直榫、筷子榫和各半榫等40余种。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榫卯才是古建筑木构件连接的根本。

3 模型制作体现出古建筑的艺术化过程

东大殿模型构件的安装,就像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安装过程中具体体现出的艺术价值有以下五个方面:①当连接梁架时,会使人难以想象在千余年前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将数百件木构纵横交错,上下重叠,最终建成一个千年常存的雄伟建筑,不由得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而感到自豪。②当进行四角明乳栿的“米”字形连接时,大小构件的结合、粗壮与精细构件的搭配、四方中间明乳栿的安插、重叠的构件和极其巧妙的空位构造,均是难得一见的艺术构造。③外槽上方一重重的明乳栿使大殿的景观效果具有了生动的层次感。大殿的外檐、内槽分明,数以千计的木构件安装有序,可以说是蔚为壮观。④唐代建筑的铺作名副其实,能起到平衡建筑物重力的作用,比如

表1 东大殿柱高、柱径一览

名称 数量/根 所在位置 实测柱高/mm 应加榫长/mm 柱径/mm 缩 小 后 尺 寸

柱高/mm 榫长/mm 柱径/mm 收分后柱头直径/mm

内柱 2 明间内槽后柱 4 280 360 φ580 214

18

Φ29 27.3

2 次间内槽后柱 4 330 216.5 27.3

4 两次间内槽二后柱

次间内槽二山柱 4 380 219 27.25

2 明间内槽前柱 5 000 250 27

2 次间内槽前柱 5 050 252.5 27

2 两次间内槽前柱 5 100 255 27

檐柱 4 明间前后檐柱 5 000 Φ600 250

18

Φ30 28

4 两次间前后檐柱 5 050 252.5 28

10 两梢间前后檐柱 5 100 255 28

角柱 4 外檐四角柱 5 205 Φ620 260.25 18 Φ31 29.1

外檐转角辅作、内槽柱头铺作等。通过铺作的名称可以了解其作用和安装位置。其中,四椽明栿与明乳栿及其上面的平基枋等构件起平衡的作用,草栿与檐槫通过铺作上的昂起平衡和支撑的作用。各种铺作及其构件,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起辅助作用,有的直接受力,有的借力受力。此外,有的铺作在制作时有意识地增加了装饰构件,使其成为了建筑物外观中的艺术点缀,比如,设在东大殿外檐柱头铺作中间的补间铺作,在其二跳外增加了一蝶形栱,使其像展翅的蝴蝶一样在此栖息。在整个东大殿的正面,以有规律的间距布设了7组带有蝶翅的补间铺作,使东大殿有别于其他建筑物。通过对东大殿各种铺作的研究,我们认为,如果东大殿能够代表唐代建筑,那么,铺作就是唐代建筑不可或缺的构件之一。⑤东大殿的庑殿顶与歇山顶建筑的下平槫至檐槫的连接安装如出一辙,都采用了交圈连接的方式,这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相互借鉴的思想和古代建筑师的建筑手法。

然而,东大殿也存在某些不够理想之处,比如,在东大殿上方的两端各安装有3件丁栿,不仅有上平槫横卧其上,而且还通过丁栿上的平梁、叉手支撑着唯一的脊槫,但这些构件的支撑点不在柱头上,而是悬空支撑的,且使用的几层垫墩不在主要构件之中。这一结构便是东大殿构件中美中不足的地方,而且在除东大殿之外的建筑物中,均没有发现此结构。

〔编辑:张思楠〕

Wutai Mount Foguang Temple, the East Hall Building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Qi Chanying

Abstract: For the East Hall of Wutai Mount Foguang Temple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ny experts have expressed their views. Through the East Hall of the field mapping, video and data collation, detailed analysis of ancient experts discussed the move, deformation, etc. hall in east part of the structure, the basis of consensus achieved on the physical size is only made 1/20 East hall model. By making model, a view of the East Hall of Wutai Mount Foguang Templ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making; tenon; artistic value

猜你喜欢
模型制作榫卯艺术价值
榫 卯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且行且思“开放型”的模型制作实验教学模式
工程模型创新在新时期大学中的实际应用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广西第六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经验总结
模型制作项目化教学在钳工课堂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