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10-22 02:19吴正荣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探析高中生思维能力

吴正荣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观察为主要手段的基础知识学科,在探究自然现象、解析物理规律中,需要学生通过灵活的思维方式、多样的实验手段、严谨的思考活动,探索和解析物理现象的深刻内涵,获取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技能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有效锻炼.同时,创新型技能人才,受到社会企业的广泛“青睐”.

一、营造适宜教学氛围,引导高中生主动创新

能动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活动有效开展、深入实施的重要前提和思想保障.创新思维活动的开展,是思维活动由“量”到“质”的飞跃发展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和“坎坷”,保持良好的情感和状态.高中生创新思维过程中,同样需要树立和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主体能动创新意识和情感的培养,利用物理教材所展示和蕴含的丰富生活应用特性、生动趣味特点、浓厚现实韵味,营造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潜能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树立能动创新意识和潜能.

例如,在讲“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时,教师设置了“汽车急转弯时乘客的感觉以及链球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情景之中,使学生主动认知情感得到激发,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为主动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又如,在讲“伏安法测电阻”时,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电流表并非无电阻,而电压表也并不是电阻无穷大,用这样的表去测量电阻,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疑惑”,参与教学活动,树立能动创新自觉意识.

二、开展动手实验活动,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主要手段的基础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等进程中,思考分析、归纳推理等方面的学习技能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这就为学生在物理学科创新思维活动开展打下了坚实的能力“基石”.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物理学科的丰富实践特性,以实验活动为抓手,以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开展有序、高效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合作总结归纳内在规律,积累思维创新基础,为学生思维活动多样性、灵活性提供有效“舞台”和能力保障.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法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中生开展“向A木块施加压力(可以添加砝码),接着再原基础上添加钩码,让木块又开始缓慢滑动.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活动.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结合实验活动的目标要求,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活动.学生在统计、分析所获得实验数据过程中,认识到: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跟这两个物体间的压力N的大小成正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共同探析活动,指出:滑动摩擦因素值跟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跟接触面的情况有关.在此实验活动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获得了深刻锻炼和有效提升.

三、探析物理问题案例,提升高中生的创新素养

在学习物理学科知识内涵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将所学知识“践行”到案例解答过程之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实践锻炼活动,利用物理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深刻关联特性,设置典型问题案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分析问题活动,鼓励学生找寻解答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在逐步积累和训练中,思维更加灵活、更加多样、更加全面,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素养.

在探析问题条件及解答要求内容过程中,学生认为该物理问题解答要运用到“光的折射定律”知识点,解题的思路:(1)借助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c/n公式求出问题要求.(2)要作出光路图,通过几何知识得到,入射角等于折射角的2倍,然后由折射定律求出入射角,即可求得.解题过程略.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画好光路图,然后运用几何知识求解入射角与折射角度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典型案例探析解答中有效训练,解题的方法和规律有效掌握,创新思维的能力素养有效树立.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等作为教学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探析高中生思维能力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VR阅读探析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