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与收缩压的影响

2014-10-23 03:17刘梅颜刘梦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左室收缩压西药

刘梅颜,刘梦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说,药物治疗相对介入治疗应用更加广泛,是其基础治疗策略。临床实践中冠心病治疗常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以控制心肌缺血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与降低病死率[1]。祖国医学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亦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有研究表明,活心丸具有明显的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本研究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活心丸,通过配对研究的方法观察其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根据配对原则,以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压、病史特点作为配对条件,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共30例。入选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或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或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心病病情处于稳定期,病程1年以上者;日常生活不受限;根据知情同意原则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近期(≤3月)的心肌梗死患者,或近期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或者心导管术证实的LVEF<30%;现今或既往有药物滥用病史者;严重的心脏、呼吸、代谢、肾脏、肝脏疾病,或者恶性肿瘤影响参与研究者。按照配对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Ⅰ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Ⅱ组)。两组患者均为男性10例,女性5例,Ⅰ组患者年龄为43~70 岁,坐位收缩压110~170 mmHg,坐位舒张压70~100 mmHg,左室射血分数(LVEF)41%~75%;Ⅱ组患者年龄为43~70岁,坐位收缩压100~160 mmHg,坐位舒张压60~103 mmHg,LVEF 46%~71%。

1.2方法首先对入组患者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个人史、现病史与既往史等。西药常规治疗组(Ⅰ组)口服阿司匹林0.1 g 1/日,倍他乐克25 mg 2/日,阿托伐他汀10 mg 1/晚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加用活心丸(广州悦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30101)每次一丸,3/日,口服。两组共持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全部患者于入组后和治疗8周后,待空腹12h以上并处于平静状态,于次日上午8:00监测坐位血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分别通过胸骨旁长轴短轴,心尖四腔心平面观察二尖瓣运动、二尖瓣返流、LVEF、LVFS、室壁异常运动,记录患者的LVEF与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抽血了解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采用日立公司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试剂为上海德赛公司生产;TG、TC、HDL-C、LDL-C均采用日立LABOSPECT 0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为日本积水化学生产,检测方法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将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LVEF、LVFS、TG、TC、LDL-C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BMI、SBP、DBP、LVEF、LVFS、TG、T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DL-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2.2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西药常规治疗组(Ⅰ组)中DBP、TG、TC、LDL-C、Hcy水平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DBP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Ⅱ组)中LVEF与LVF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SBP、DBP、TG、TC、LDL-C、Hcy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治疗前后SBP、Hcy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注:Ⅰ组:西药常规治疗组;Ⅱ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MI:体质量指数;SBP:收缩压;DBP:舒张压;LVEF:左室射血分数;LVFS:左室短轴缩短分数;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分组 Ⅰ组(n=15)Ⅱ组(n=15)t值 P值年龄(岁)59.47±8.61 59.33±8.05 0.044 0.965 BMI(kg/m2)26.73±4.13 27.23±2.12 -0.391 0.699 SBP(mmHg)133.73±13.94 132.00±13.73 0.343 0.734 DBP(mmHg)79.60±9.01 75.93±11.01 0.998 0.327 LVEF(%)61.08±8.10 59.13±7.13 0.981 0.335 LVFS(%)34.93±7.12 31.93±5.05 1.332 0.194 TG(mmol/L)2.86±0.85 2.13±0.78 0.630 0.534 TC(mmol/L)4.65±0.89 6.06±3.37 -1.560 0.130 LDL-C(mmol/L)2.72±0.72 3.37±0.95 -2.140 0.04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情况(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情况(s)

注:Ⅰ组:西药常规治疗组;Ⅱ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MI:体质量指数;SBP:收缩压;DBP:舒张压;LVEF:左室射血分数;LVFS:左室短轴缩短分数;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cy:同型半胱氨酸;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SBP(mmHg)Ⅰ组 133.73±13.94 135.20±14.38-0.455 0.656Ⅱ组 132.00±13.73 121.40±7.34 2.410 0.031 DBP(mmHg)Ⅰ组 79.60±9.01 75.33±7.41 2.187 0.046Ⅱ组 75.93±11.01 72.60±5.97 0.882 0.387 LVEF(%)Ⅰ组 61.087±8.10 62.20±5.27 -0.196 0.847Ⅱ组 59.13±7.13 66.27±3.51 -3.897 0.002 LVFS(%)Ⅰ组 34.93±7.12 33.93±4.67 0.676 0.510Ⅱ组 31.93±5.05 35.60±4.95 -3.191 0.007 TG(mmol/L)Ⅰ组 2.86±3.27 2.57±2.33 0.275 0.787Ⅱ组 2.13±0.78 2.06±1.20 0.875 0.931 TC(mmol/L)Ⅰ组 4.65±0.89 4.13±1.03 1.219 0.243Ⅱ组 6.06±3.37 4.49±0.48 1.806 0.092 Hcy(μmol/L)Ⅰ组 17.00±9.60 13.40±3.33 1.249 0.232Ⅱ组 14.07±3.91 10.26±3.16 4.082 0.001 LDL-C(mmol/L)Ⅰ组 2.72±0.72 2.29±0.65 1.362 0.195Ⅱ组 3.38±0.95 2.85±0.51 1.697 0.112

2.3两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计算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与入组时患者SBP、DBP、LVEF、LVFS、TG、TC、Hcy与LDL-C的差值,分别记作D-SBP、D-DBP、D-LVEF、D-LVFS、D-TG、D-TC、D-Hcy与D-LDL-C,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BP、LVEF、LVFS治疗前后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

表3 两组间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均值比较(s)

表3 两组间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均值比较(s)

注:Ⅰ组:西药常规治疗组;Ⅱ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项目 Ⅰ组(n=15)Ⅱ组(n=15)t值 P值D-SBP(mmHg)1.47±12.48 -10.60±17.07 2.210 0.035 D-DBP(mmHg)-4.27±7.55 -3.33±14.64 -0.219 0.828 D-LVEF(%)0.33±6.58 7.13±7.09 -2.724 0.011 D-LVFS(%)-1.00±5.73 3.67±4.45 -2.490 0.019 D-TG(mmol/L)-0.29±4.14 -0.07±3.30 -0.160 0.874 D-TC(mmol/L)-0.52±1.65 -1.56±3.33 1.078 0.293 D-Hcy(μmol/L)-3.59±11.14 -3.80±3.61 0.071 0.944 D-LDL-C(mmol/L)-0.43±1.22 -0.52±1.19 0.217 0.830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诱导的长期脂质代谢异常与堆积导致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形成粥样脂质斑块,继而引起动脉血管管腔狭窄,血流受阻,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心肌坏死的一种临床常见病[2]。在临床实践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占有庞大比例[1],如何使这部分患者病情保持较稳定的状态,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认为心绞痛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血、氧供需平衡失调而致,因此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来说,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提高组织耐缺氧的能力对其病情的稳定十分重要。中西医在冠心病上理论不同,实则相互呼应。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多属“胸痹”、“心痛”等范畴,气虚血瘀是其最主要的发病原因[3]。心气虚弱不能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血脉瘀滞、“不通则痛”,严重的血瘀即会导致心绞痛的发生。活心丸由灵芝、红花、附子、人参、珍珠、蟾酥、麝香、熊胆、牛黄、冰片组成,其中包含多种名贵中药,具有益气活血,温经通脉之功。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状态,维持血液的运行畅通,以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本研究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活心丸,运用配对研究的方法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心功能与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经8周治疗后,LVEF及LVFS显著升高,SBP、Hcy水平显著降低;西药常规治疗组DBP显著降低,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此外,与西药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作比较,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SBP、LVEF和LVFS上的变化相对西药常规治疗组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左室收缩功能独立相关,随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左室收缩功能基本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多个研究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呈正相关,射血分数下降即提示存在收缩功能不全,是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4-6]。此外,左室短轴缩短分数亦为心肌收缩功能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在本研究中,无论单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或两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均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LVEF与LVFS显著升高,表明活心丸可明显增强左心的收缩能力,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此外,大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明高血压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病危险的有效标识,且收缩压与冠心病的关联强度高于舒张压[7,8]。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SBP、DBP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SBP有统计学意义。而西药常规治疗组中DBP显著下降,SBP无明显变化。表明活心丸可在增强心肌收缩能力的同时显著降低收缩压,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此外,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Hcy显著降低,但与西药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脂均有降低趋势,并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偏小、研究偏倚等因素有关,其对Hcy与血脂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功能,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收缩压,有益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本研究为配对研究,样本量有待扩大,观察周期有待延长。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仍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深入研究。

[1]胡大一,郭艺芳.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重视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4):193-6.

[2]叶任高,路再英. 内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3-73.

[3]王阶,李军,姚魁武等.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J]. 中医杂志,2007,48(10):920-2.

[4]Fitzgibbons TP,Meyer TE,Aurigemma GP. Mortality in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an update[J].Cardiol Rev,2009,17(2):51-5.

[5]Fukuda S,Hozumi T,Watanable H,et al. Usefulness of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to improve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automated measure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volume and ejection fra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 J Cardial,2003.92(1):71-4.

[6]Zabalgoitia M,Beming J,Koren MJ,et al. Impac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n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geometr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the LIFE stud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Volume,2001,88(6):646-50.

[7]Guidelines Subcommittee of the WHO/ ISH Mild HypertensionLiaison Committee. 1993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ild hypertension memorandum from 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meeting[J]. Hypertension,1993,22(3):392-403.

[8]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sixth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J]. Arch Intern Med,1997,157(21):2413-46.

[9]刘梅颜,姜荣环,郭成军.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因素在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医药,2013,8(8):1055-7.

[10]Karalis DG. Intensive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 level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Mayo Clin Proc,2009,84(4):345-52.

猜你喜欢
左室收缩压西药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