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十六)

2014-10-23 11:54朱永新
天津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朱永新同情心林斯基

■朱永新

之一:让孩子成为富有同情心的人

我经常教导我的学生去同情他人,我极力使孩子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同情、帮助和热忱关怀的人们的地位,并且体验他们的感情。别人的痛苦应该成为孩子自己的痛苦,应能触动他去考虑如何帮助那个需要帮助的人。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之间的精神交流,对人道主义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爱人类比帮助邻居容易。要了解人,必须了解人的具体个性。如果孩子们不能从朋友悲哀、恳求、痛苦的眼里看到他内心深处的苦闷,他的心就不可能被人的痛苦所触动。一个未能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幸福和痛苦都了解了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成为关心别人和富有同情心的人。(《育人三部曲》,第250页)

朱永新解读:

同情心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同情心首先表现为热情,对别人的一切充满关注;其次表现为敏感,能敏锐地发现别人的喜怒哀乐;最后表现为换位,能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同情心是培养道德感的重要基础,因为这是发自人内心的道德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他力图使所有的学生做好事(帮助同学或其他人)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并因此而感到极大的满足。教人做好事的关键是要发展孩子的内在力量,人有了这种力量,就不会不去做好事。这个内在力量的源泉,“最主要的是要教孩子同情别人”。

亲爱的父母们,要学会珍惜孩子们的感情,尤其是珍惜他们痛苦的感情。不要对孩子们的感情无动于衷,因为,“一个未能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幸福和痛苦都了解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成为关心别人和富有同情心的人”。

之二:冷漠就是最大恶习

孩子们了解到的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人们过去和现在的行为都应该在幼小的心灵里激起深刻的道德情感。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这意味着孩子对他所认识的事物是十分关注的。善将引起他欢乐的激情、赞叹,引起他效法美德的愿望;恶则激起愤恨、不可调和性和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精神力量的高涨。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冷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为凡夫俗子。童年的时侯,就应该在每个人的心里燃起公民激情的火花,点燃起对邪恶和对纵容邪恶的毫不妥协精神的火花。(《育人三部曲》,第241页至242页)

朱永新解读:

“儿时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为凡夫俗子。”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典名言,读到它的时候,经常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是啊,如果一个幼小的心灵就已经麻木不仁,就已经对周围的世界失去兴趣,冷若冰霜,他一定不会燃烧起生活的热情,一定不会嫉恶如仇,一定不会努力追寻美好的未来。

亲爱的父母们,一定不能够让孩子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定不能够把孩子的心变成“真理的冷库”。要知道,热情,是孩子通往未来的动力源泉。

之三:孩子们的冷漠是可怕的

人的冷漠是危险可憎的,而孩子们的冷漠则是可怕的。我极力使我的每一个学生在童年就深切地亲身体验为别人的命运而忧虑的高尚情感,即使那些人可能离他很遥远,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某个地方,或生活在一百年以前。这种情感是抵制冷漠情绪的有效手段,是医治冰霜之心这个苟且偷安心理的危险种子的良药。(《育人三部曲》,第242页)

朱永新解读:

孩子们的冷漠是可怕的,因为冷漠意味着他与周围世界、与他人的关系的终结。作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不能够与别人和谐相处,不能够分享别人的喜怒哀乐,不能够为一些事情产生情感的共鸣,他就是孤独的。

医治冷漠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帮助他懂得如何为别人的快乐而歌唱,为别人的忧愁而悲伤。让孩子们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亲身体验为别人命运而忧虑的情感。与别人分享欢乐,世界就会多一份欢乐;为别人分享忧伤,世界就会少一份忧伤。

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镌刻着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短诗: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其实,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体。人与人,事与事,通过各种关系终将联系起来。学会热情地对待他人、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之四:活着就要天天关心人

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为人们做好事这是陶冶孩子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

孩子们的善良、为别人做好事的意愿,来自对那些内心痛苦和不幸的人的同情。人类最大的快乐从关心别人的精神世界、从善于体察他人的不幸中产生,没有这种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育人三部曲》,第249页)

朱永新解读:

人是一个社会的动物。关心别人,是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一课。只有关心别人的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只有爱别人的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爱;只有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变化,了解别人的需要,及时伸出双手帮助别人,才能够受到别人的喜欢和尊重,自己也才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一个人在整个童年时期就天天都关心别人时,这种能同别人共忧患的品德才能融入他成年时的精神面貌,变成他精神生活特点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亲爱的父母们,鼓励你的孩子多一些同情心,鼓励你的孩子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甚至是可怜的小动物吧,鼓励你的孩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吧!快乐的人,就是帮助别人的人。

之五:关心他人命运是少年期的本质

少年开始抽象地议论一些问题,开始用一些广泛的社会、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概念去思考问题。世界上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与他个人有关。你们,少年的教育者们对此千万不要感到惊奇,因为深切地关心其他人的命运,这就是少年期的本质。……作为教育者,作为班主任和人文学科的教师,我尽力培养少年以公民的目光敏锐地去认识世界。如果对那些似乎与自己的个人命运,与自己的家庭、村庄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不相干的人的命运漠不关心,就不可能进入观念的世界。(《育人三部曲》,第484页至485页)

朱永新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深切地关注外面的世界,关心他人的命运,是少年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这个时期的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不能够从物质世界走向观念世界,不能够从关注“小我”走向关注“大我”,他的视野、胸襟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而关键的是,“少年怎样看待世界,什么东西使他激动、惊奇、关切、感动,引起他的同情和鄙视、爱和恨,所有这一切都完完全全地取决于教育者”。所以,为了让少年逐步地进入观念的世界,他每周都要对这个时期的少年讲讲世界上发生了些什么,有时候一周多达三次。

亲爱的父母们,在家里,固然离不开油盐酱醋,离不开考试分数,但是,如果你不愿与孩子讨论社会问题、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如果你不能努力帮助孩子用公民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那么,孩子考分再高,也有着狭隘短视的欠缺,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之后,这个不足会成为关键因素,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朱永新同情心林斯基
剪掉重复多余的
卖关子,真有趣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话重要,放前面
滥施同情心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乐于助人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