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让识字教学趣味横生

2014-10-24 12:29张帆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识字多媒体技术动画

张帆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而且学生学习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

一、动画演绎,为识字打开一扇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心理学研究就表明:小孩的兴趣大都集中在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上。老师在教“看图识字”、“归类识字”时,可采用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环境中,诱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小学语文国标本第三册归类识字的第一课,依据课文内容,可设计出“小朋友参观北京”的动画片,把长城、故宫、天坛、首都机场、亚运村等建筑,通过生动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并把相应的生字打在画面上,使识字与动画紧密结合,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动态教学,为识字增添一份趣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训练效果不佳。如,教学象形字“鸟”字时,可由图慢慢地演变成“鸟”字,并用鲜红的色彩突出鸟字的点,一边讲解:小鸟不能没有眼睛,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也记得牢。再如“蹈、摔、鹰”等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刺激。

三、生动练习,为识字铺设一条路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效果的老师。这一点在学生自学时优势很大,我想谈谈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个例子。

1.长一长,长出同部首字。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出示“方”、“里”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字。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方”繁衍出“放、房、访、仿、芳”等字,“里”繁衍出“理、童、埋、哩”等字。

2.比一比,比出形近字。汉字中有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晴、睛”两字,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晴”字,让学生明白晴天跟太阳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闪动偏旁“日”,加深刺激。接着随图出示“睛”字,让学生明白睛就是眼睛,所以是“目”字旁,闪动“目”,让学生组词。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晴”字还是“睛”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3.猜一猜,猜出新生字。根据记忆原理、识字教学的规律和儿童认识规律,我们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练习。如学“月”时,我问:“什么时候的月亮最圆”——八月十五;“弯弯的月牙象什么?”——相继出现小船、香蕉、眉毛等图象。这样就扩大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还有如“大雨推倒一座山”——雪;“人在门中站”——闪;“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 ——秋,这些字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从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将多种媒体形式组合的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能早日掌握这门新兴技术,定能在日常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并不排斥常规手段,使用什么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沙洲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识字多媒体技术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识字
识字儿歌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识字谜语
我是动画迷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