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4-10-24 12:40陈涛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木匠音乐课习惯

陈涛

学习习惯是长期训练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方面的定型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较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很容易养成,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年级小学生缺乏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原因

1.无意注意起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与表现往往是一种感性的对音乐的认知,是一种无意注意状态。缺少理性的主动认知能力与技能,即有意注意自控能力较弱,这正是音乐课上学生闻歌起舞、气氛活跃,却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因之一。

2.有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

很多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没有进入小学学习状态,这与他们的观察力与集中注意能力未发育完善有很大关系。另外由于知识比较缺乏,对于自己的表演也缺乏自信,在自己表演过程中也容易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半途而废。

二、教师应该注重灌输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尤其是一年级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要坚持听四十分钟的课真是不易,要想让他们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让他们明确和了解学习的要求。因为我们的音乐教材是省里免费提供的,要循环使用,并且要求他们要爱惜书,每节课我都会评出两个表现最棒的孩子当老师的小助手,在下次音乐课上课前去我的办公室领书发书作为奖励。另外,音乐课有别于其它学科,比如上课下课的口令,我要求全部用音乐表达,如哪一组表现好,就在黑板上画五角星,看看哪组五角星多,或者是将一些五颜六色的音乐符号大头贴贴在孩子们的衣服或脸上,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发地约束自己,有了好的课堂纪律,也让他们无形中认识了一些音乐符号。

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演唱习惯

学唱歌曲是音乐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唱歌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喜欢大喊大叫地唱,坐的姿势也是千姿百态。大声地唱歌,会损伤学生娇嫩的声带,增加嗓子的负担,使歌曲生硬,缺少旋律美,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情绪及强弱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用“轻声”哼唱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歌唱,告诉学生:“唱歌不是比谁的声音大,要像百灵鸟,轻轻唱,微笑着唱;唱歌不能扯着嗓子,乱喊乱叫,真难听。”教学中对坐姿的要求是:面带微笑,身体坐正,抬头挺胸眼平视前方。在课堂中我会时常表扬歌唱姿势正确的孩子,提醒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引导学生向姿势正确的学生学习。

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我就从学习习惯的角度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首先,要知道做个文明的欣赏者,是尊重人的表现之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自己,为他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再次,要学会用心,用情去聆听,去理解音乐,知道音乐在表达、描述着什么;再次,要能够走进音乐意境中,并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受音乐,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用思维创造音乐。

五、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演习惯

在音乐课堂中,我让学生自己给歌曲创编形体表演动作,例如:在“快乐的小木匠”一课中,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小熊猫木匠是怎样工作的?(原来小熊猫木匠师傅,他以前干活很马虎,他以为木匠活很容易做,结果做出来的东西既粗糙又不牢固,出尽洋相。后来,他改正了错误,专心干活,做出来的东西既漂亮又牢固。)我鼓励学生上台表演马虎的小木匠,孩子们表演的时候非常投入,动作表情非常夸张,逗得台下学生哈哈大笑,课堂上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通过表演,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开发与培养,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升华。

农村小学低年级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的转换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所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学会学习,能否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基。我们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感官功能、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匠音乐课习惯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