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若干案例评述

2014-10-24 10:05纪宏伟臧守刚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住宿奖学金租房

纪宏伟 臧守刚

案例一

一年一度的奖学金申请工作已经启动。对照条件,A同学可以申请“一等”奖学金。A是上进心强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有坚定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进校伊始,她就主动提出要当外语课代表,以此来鞭策自己一心向学,不断进步。她能评上奖学金,正是对自己平日孜孜不倦努力的合理回报。然而,令我们想不到的是,在“班级推荐”这一环节上,她没有过得去——她显然没有让其他同学信服,在全班47张选票中,有19票弃权,6票反对,赞成票不足一半,申请奖学金的事功败垂成。

从推荐情况可以看出,A的成绩并不被同学认可,也许那里面有虚假成分,所以唤来了“嘘声”,但是结合该生平时学习和思想表现,我们更愿意从心理上接受她的成绩正是努力的结果。然而,同学的选票不无其参考意义。他们没有推荐A同学,也许是源于一种“多成分混合心理”的作用,比如说有嫉妒——因为奖学金是物质奖励,更是一种荣誉,所以只有让最优秀的人拿到才会使自己心理放松,比如说有自私——因为人是经济人,所以要蹑足其间利益争夺,就不排除压低和排斥对方,比如说有自责——因为感到自己原本就和她相差无几,所以不高兴面对和承认,等等。还有,也许就是基于一种辩证的考量——当同学拿起选票时,他们也许不是光考虑着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更多考虑到成绩以外的东西,比如其平日的生活行状,与别人相处的人缘,为班上做事的态度等。当觉得候选对象与自己的衡量标准或心理预期有偏差的话,他们就不会表示支持、赞同,弃权和沉默就成了他们表达意志的首选。

所以,这个结果无疑是令人深思的。一方面,A同学要理性、长远看待奖学金,另一方面也要分析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汲取奋进的力量,争取下一次顺利通过。

案例二

一遍又一遍做过工作,B同学还是坚持着要退学——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已经找到一份工作,可以尽早地挣钱。她从事的是纺纱工作,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0小时,目前属于学徒期,“尽管工资不高,但学徒期不长,可以很快过去。”这份工作并非来之不易,甚至可以说唾手可得,为什么值得她如此珍惜,以至于要把好好的学业给毁掉?

B所找的这份工作很难谈得上让人满意,在闭塞的环境下,天天“拉风箱”似的工作,工作报酬低且发展前途渺茫,一段时间后不疲惫和倦怠才怪呢!更何况一天起早贪黑10小时,工作量之大和强度之高可想而知,且不说是一个女孩子,就是正值当打盛年的人,也会感到有所吃不消。B不觉艰辛,是因为她对学习已经丧失信心,厌学情绪已经趋于临界点,急需寻觅一个逃避的出口——一旦有用工单位愿意接纳,她便毫不犹豫地选择退学。

退学求职显然不适合,尤其是在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代,一旦不经意过去,人生中便再也找不回。B同学还是应该重回课堂,至于工作,总会有的,何必在乎眼前?当然,说念几年书就一定有多好工作也不现实,现在大学生也只是普通劳动者,但至少有几点是肯定的,首先,读不读书以后就业的机会、竞争力、发展的空间会不一样,在日益变迁的社会里,很难想象一个低学历人员将有怎样的立足之地和生存空间。其次,读不读书以后的素质层次、学识面貌会不一样,“圈子”也会有所不同,在人群心目中的位置也有所区别。再次,学校的环境和精神气质具有潜在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对一个人的心灵塑造和培育至关重要,学生的头脑和心灵被滋养、浸润、灌溉,将会跟随学生的一生,这是一个人无比可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与B所从事的工作的艰辛劳碌相比,现在学习上吃点苦真算不了什么,学习的兴趣可以慢慢培养,学业的目标可以循序渐进达到。现在的工作是为了短期的现实收益,而现在的学习却是为了整个的未来;未来是不可估量的,为了未来,B同学应该坚守学业。

案例三

一个绝对意想不到的事却绝对发生了——C同学要退学!尽管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反复做其工作,但其退学的心在一阵动摇后仍然还是坚定起来。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表示惋惜。

C同学是个早慧懂事的孩子,她要退学,并不是自己不想学,而是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条件——她的家里有困难,面对欠下的多笔债务,父母几乎不能承受。她想出来打工,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是尽到儿女的一份责任。她的想法是单纯的,然而分明是不合时宜的。她以后的路还很长,挣钱的机会还很多,回报父母会有更好的方式,而相比之下学习的机会就只有这么一次,以放弃学业为代价,来扛起本不该在这个时候由她扛起的责任,她将会感到多么沉重。

我们显然不能把苛责全部怪在C同学身上,因为在她所处的这个年龄段,对人生,对未来可能有些迷惘,对人生的何去何从兴许还有些解不开扣的疑团,这时候,她需要引导,需要扶持。面对着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们实在无法理解家长为何还要把“上与不学”的决定权交给她,这等于在暗示:孩子,你还是别上了吧,为家里省省心吧。其实,孩子越是为家里担心,作为家长的就越应该表现坚强、乐观,就越要以百倍的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厄,这样就给了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和坚持到底的信心。也许,家长不从内心真正支持孩子读书,可能就是存在着“读书无用”的认识误区和对孩子今后出路怀疑的心理,因此“孩子要读我就支持”这种冠冕说辞可能只是言不由衷的挠痒之谈,必将经不住每月挣回一些钱钞这种事实的轻轻一击。

案例四

本学期,D同学以“宿舍不清静、生活多受别人干扰,喜欢拿他寻开心,找他麻烦,使他不胜其烦”为由打算退宿,并想搬到外面去住。这个理由看似合乎情理,然经不住推敲,道理就在他没有考虑到学校的作为。

一方面对住宿环境心怀不满,一方面又不肯报告老师,怕伤了与同学的和气,所以当他提出在校外租房,我们不免对他的动机心怀犹疑:难道他搬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图个清静?难道“搬开”,就能解决问题?出去租房不难,可是家长不在身边,谁能监管他在校外的生活?由于走读生可以不用到校上晚自习以及有更多时间空当的便利,所以他的学习便会进入无人督促、无人管理的真空地带,谁能保证他不找出点闲事做做呢?事实上,那是处于一个私人的空间里,可以很方便地做到行踪诡秘,出没无常,这大大有利于匿影藏形,使自己做错事和违纪被发现的概率大大降低。

搬开出去住,不能不说也有图个清静、利于生活的目的,但若缺少良好的监护条件和防范方式,恐怕并不能如愿,比如在租房里使用电器,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疏于打扫,可能带来卫生脏乱差,等等。由于租房里更像可以放纵自己的乐园,所以难保那些乱蹿宿舍的男生不来转悠、打搅和扰乱,住宿环境的乌烟瘴气反倒更有可能。D同学不满学校的住宿环境,当可以提出合理的意见和诉求,而不是去寻求脱离学校对寄宿生的纪律约束,相信学校一定会处置得宜,通过有力的措施,还D同学一个安静和谐的住宿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高等师范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住宿奖学金租房
男生女生住宿差异大赏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住宿业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