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实践与思考
——以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为例

2014-10-26 02:11金坚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师范生校园文化素质

金坚强

(绍兴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二级学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实践与思考
——以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为例

金坚强

(绍兴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育之星’师范生教师技能素质提升系列活动”品牌的分析,认为二级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设计要继承学院传统、紧扣专业学科特色、结合市场需要和学生诉求;活动品牌的组织实施要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师生互动、突出专业成长的核心素质、突出学风和就业等关键指标,还要注重品牌的宣传维护和总结凝练;同时,要对活动品牌进行科学评估和优化;以实现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长效性。

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对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级学院是高校基础教学单位和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其校园文化活动是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活跃、最有特色、最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部分。相对于校级层面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她更贴近专业学科,更贴近学生实际,也更能吸引教师参与,能较好克服校级层面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过于“精英”、“高端”等“高、大、上”问题。同时,二级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培育和建设,也有利于校园文化接到地气,凸显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广泛性和长效性,利于实现“一院一品”。

我们通过对省内部分高校二级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现状的梳理,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随意、散乱、无序等情况。品牌活动缺少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活动的持续性差、吸引力弱,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在此,我们以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开展“‘教育之星’师范生教师技能素质提升系列活动”(以下称“教育之星”活动)品牌建设为例进行分析,为探索新形势下二级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提供借鉴思考。

一、“教育之星”活动的概况

“教育之星”活动以“为青春领航,成教育卓越”为宗旨,以师范生技能提高和素质提升为主线,以开展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师范生素质提升讲座、暑期公益支教实践、社团活动等为载体,旨在丰富师范生第二课堂学习、活跃校园师范教育文化,努力为全校师范生和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非师范类学生的教师技能和素质提高服务。

该活动于2009年起实施,至今已连续举办5届,累计参加人数近5000人次,是一项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012年,该活动被评为绍兴市高校学生德育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评为学校十大党建品牌,2014年评为学校优秀校园文化品牌。

二、“教育之星”活动开展的背景思考

一是传承师范教育的历史要求。从1909年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成立以来,学校的师范教育已历100多年,培养适应时代新要求的优秀职前教师,是教育学院的历史责任也是时代课题。

二是提升师范生技能素质的现实需求。目前,全校师范生基本稳定在3000人左右,群体很大。近年来,社会持续看好教师职业,考生报考热情不减。

三是提升师范生技能素质的客观要求。除了专业的课堂讲授外,教师基本技能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也需要良好的师范文化氛围。这样,实施“教育之星”活动就成了提升师范生技能素质的有效载体。“教育之星”活动的品牌化建设便有了逻辑起点。

三、“教育之星”活动推进的思路与精品活动设计

(一)活动推进的思路

1.立足教育学院。开展“教育之星”活动要立足教育学院、立足文理校园,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多元文化选择,充分释放教育学院在师范教育的教学、研究、服务等方面优势。举办与基础教育相衔接,与教师职业要求相匹配的技能竞赛和社团活动。同时要求专业教师以指导教师、赛事评委等角色参与其中,师生合作互动,有针对性的提高师范生技能素质。

2.突出教师技能。所有活动的设计,技能型社团的组建,社会实践的开展,要贯穿教师技能提高的主线,要有利于教师技能的学习、训练、培训和提高。为此,一要有意识地做好竞赛活动的策划;二要有意识地整合社团活动;三要有意识地引入校外资源,特别是本地基础教育的名师资源;四要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平台的展示机会,普通同学有提高的可能。

3.强调“常”与“竞”的结合。技能不是简单的技术,技能本身也是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和学习。“教育之星”活动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舞台,而是全体师范生技能提升的熔炉。为此,“教育之星”活动除了上半年的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外,刻意打造暑期社会实践中教学综合素质的体验式志愿型活动;刻意打造下半年教师技能类社团的活动。强调“常”与“竞”的结合,突出全时段、全员性的学习。

4.坚持“技”与“道”的统一。“教育之星”活动不仅需要大量的竞技与展示活动,更需要有当下亟须的师范教育素质理论的支撑,进而从深层次上支撑优秀职前教师的培养。为此,从活动一开始,学院依托“教育论坛”,开办教师素质提升系列讲座,至今已举办近60场次,对提升全校师范生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素养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引和支撑作用,力争实现“技”与“道”的统一。

(二)主要精品活动介绍

1.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教育之星”活动品牌的精品项目,大赛参照浙江省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模式。通过开展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板书、说课、即兴演讲等比赛,着力为浙江省师范生技能大赛选拔优秀人才,使优秀生能有技能历练和展示的更高舞台,为普通学生提供观摩学习机会。

2.教师素质提升讲座:依托学院教育论坛,广泛邀请校内外专家主讲,为师范生提供一个贴近理论前沿,完善素质结构,规划成才之路,明了职业前景的窗口。内容涉及校园记者入门、绍籍教育名家漫谈、教师招考面试技巧、教学演讲艺术、学前教育政策形势等方方面面,强师能,铸师魂,为提高技能素质做好理论支撑。

3.教材经典作品诵读、经典诗词书画比赛:作为“教育之星”活动的特色活动,以中小学教材经典篇目为底本,开展朗诵、演讲等比赛,强化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锻炼。以教材经典诗词为创作对象,依托学院的书画类社团,举办各类书画比赛,同时选送大量书画作品进行展出和比赛,学院翰墨飘香,氛围浓郁。

4.教案、见(实)习教后感征文比赛:写作是教师的必备技能,征文比赛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能写好。同时,学院还创办《树人风》杂志,在每年见(实)习结束后,向同学征集优秀教案和教后感,同学们投稿踊跃,来稿丰富。

5.大学生暑期体验式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主要开展基地化、体验式、志愿型的暑期社会公益支教实践。如与柯桥团区委合作的小候鸟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砥砺师德,体验式提升教师技能素质。

此外,还有“教育之星”摄影比赛、器乐比赛、红歌会、辩论赛等一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妙趣横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并收获其中。

四、“教育之星”活动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连续五届“教育之星”活动,日益成为全校师范生展示特长、提高技能、选拔人才、活跃氛围的公共平台和有效载体,在提升教师技能,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风学风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效果明显,成绩显著。

(一)主要成效

1.参与面:近5年,“教育之星”活动组织大小近70场次,累计参加人数近5000人次。其中,教育学院师范生参与率近100%,全校师范生参与面约35%,并呈逐年上升态势。

2.获奖: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小分队。福全镇实践基地被评为省级优秀实践基地。获评省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创意1个。经过整合的教师技能社获“省级优秀学生社团”称号。连续2年获校学生最高荣誉“卓越奖学金”,校“十佳大学生”,还获得校文科最高奖“明华奖”。同时获得全国大中专院校师生书法大赛等国家级奖项108项;省多媒体竞赛、大学生征文等省级奖46项。实现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的突破,获二三等奖21项。

3.学风:从师生互动上看,全院80%以上的教职工都担任不同方向的学生导师,促进了“全程综合导师制”、“专业服务性学习”等导师项目的开展,贯穿了“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教风学风更趋优良。近5年来,学生旷课、缺勤、请假率保持在1%以下;违纪率也在年均1%以下。学生获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90余项,发表文章作品50余件,各种考证过级人数逐年递增。学生考研上线并录取39人。

4.就业:从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上来看,从2009届起连续五届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2.95%、94.87%、95.01%、97.12%和95.45%,就业率一直处于高位并稳中有升。专业对口(考教)率一直位于学校师范类专业前三。并在多个县市的“考教”中实现100%录取。毕业生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不少单位提前到学院订购“教师”。

(二)几点经验

1.活动设计要姓“教”。学院开展的主要活动,必须紧贴师范生实际,在设计和策划中强调和突出教师教学技能的展示与竞技。尤其在反映强烈的“写、说、读”上。如书法比赛,强化了中小学教材的经典诗词;诵读比赛,强调了中小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征文比赛,强调了实习结束后的优秀教案评比等等。

2.活动开展要分层次。上半年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以比赛、竞技和人员选拔为主,主要面向优秀生。要照顾到普通学生,就必须考虑平时的训练和积累,活动开展就要分出层次和时段。因此,学院成立了有利于提高某项或几项教学技能的9个学生社团,利用社团这种形式开展兴趣型、经常性的活动。同时,联合柯桥团区委在马鞍镇、福全镇建立“关爱小候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志愿型、奉献式的公益支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技能,砥砺师德,感恩社会。这样,活动就覆盖了大部分师范生,也增加了平时训练积累的机会。

3.活动组织要靠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和享有的主体都是学生。“教育之星”活动是系列化、经常性、大众化、竞技型的活动。学生最清楚哪些活动和哪种形式是最吸引他们的。同时,活动组织过程本身也是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而大部分专业老师以社团指导教师和赛事评委角色出现,只是起到点拨、指导、选评等辅助作用。因此,“教育之星”活动必须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4.活动宣传要有实效。“教育之星”活动的宣传注重校级宣传、学院宣传和学生宣传三个层面的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力求在全校范围内达到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效果。校级层面:校团委学生会的平台优势,借助校传媒中心、广播站、校报等资源宣传。学院层面:利用学院微博、QQ群、微信等新媒体通知宣传和通过学院网站进行宣传等。学生层面主要是活动质量与效果的信誉传播。

5.活动机制要有合力。在5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学院及时总结经验,建立健全各项指导制度,形成了“教育之星”活动的长效机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统筹和协调全体团学干部,把开展好“教育之星”品牌活动作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同时,“教育之星”活动还得到了校团委、校语委、校省级教师技能大赛基地、各师范类二级学院的鼎力支持和共同推进,活动开展保障有力。

五、“教育之星”活动品牌建设的持续性思考

(一)活动参与面和影响力要更加广泛

社团活动是“教育之星”人才选拔的基础平台和常规支撑。指导好现有的9个教师技能型社团,通过这些社团活动进一步密切师生联系,让更多有兴趣、有需要、有才华的同学集合在一起,切磋技艺,朋辈相长。同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在原有柯桥团区委等志愿服务基地的基础上,尝试项目化推进,如组织党员义务家教团、外籍孩子暑期普通话辅导队等。让更多有志于体验式技能提升的同学加入,以此扩大参与面。同时,积极创建网络平台,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活动宣传,扩大活动影响。

(二)帮助师范生提升技能要更加有效

“教育之星”活动虽然开展了书画、演讲、朗诵、征文等比赛,但是不能停留在低水平的竞争与重复性的展示怪圈中。师范生技能要做到在社团中学习强化,在实践中体验提升,在比赛中切磋提高的结合;做到名师讲座引导,技能类课程教师指导,优秀学生帮助,自身勤学苦练相结合;使“教育之星”活动在帮助师范生技能提升方面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品牌凝聚和活动创新要更加自觉

“教育之星”活动要获得成功,品牌意识是关键。要把“教育之星”活动打造成一张引领全校师范生不断进步的“金名片”和全校师范生技能展示的“奥斯卡”,就要不断增强品牌凝聚和活动创新的自觉。一要创新活动主题,如结合“教育规划纲要”、“中国梦”、“学习张丽莉”等主题开展活动。既贯穿师范生教师技能提升的主线,又与时俱进地融入时代气息,结合地方特色,张扬青春色彩。二要创新载体,拓展形式。让枯燥的技能训练融入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永葆品牌活动的吸引力。三要不断提炼、总结和评估“教育之星”活动,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成为全校师范生认可欢迎的,具有鲜明师范教育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品牌。

以上,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育之星’师范生教师技能素质提升系列活动”品牌建设的路径策略:

总之,我们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育之星”活动品牌的解剖分析,可以得出二级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设计要继承传统、紧扣专业学科特点、结合市场需要和学生诉求。活动品牌的组织要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师生互动、突出专业成长的核心素质、突出学风和就业等关键指标,注重品牌凝练和宣传维护,注重建立延伸平台,完善长效机制,并不断总结和提炼,真正发挥品牌的作用和影响力,真正起到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长效性。

[1]沈国丰.高校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以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谢朝清,郭淑娟.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11).

[3]张熠婧.二级学院的品牌文化建设[J].魅力中国,2010(3).

[4]邹晓青.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

2014-08-05

2012年绍兴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2012SK1003)、绍兴市教育教学规划项目(SGJ13027)研究成果;2013浙江省教育厅年度科研计划项目(Y201329437)阶段性研究成果。

金坚强(1977-),男,浙江诸暨人,绍兴文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G40-055

A

1008-293X(2014)12-0031-04

(责任编辑周一农)

猜你喜欢
师范生校园文化素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