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的比较研究

2014-10-26 00:42邓长庚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创业者逻辑导向

邓长庚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的比较研究

邓长庚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创业的基本理论包括因果逻辑、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创业者行为在不同的创业理论观点下存在明显差异。将理论进行对比,可以为创业理论提供新的视角并将这些成果运用在未来的研究当中。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都突破了传统因果逻辑理论的思维模式,完善了对创业领域的研究。指出了二种理论创新之处包括:一是追寻新的创业机会来源,突破限制寻求发展;二是遵循行动准则,用行动来解决问题;三是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来推进创业进程;四是将约束视作发展动力,鼓励创业者创新。提出了将来研究方向:创业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论发展不够完善,值得人们继续探究。

因果逻辑;手段导向;创业修补;创业

传统的创业理论对当前环境创业者的行为解释似乎显得力不从心。随着创业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学者们提出新的理论来解释创业者是如何进行决策的。传统的创业理论借鉴了经济学思想,基于因果逻辑思维对创业决策作出判断,尽可能地描述未来的蓝图。经济学假设过去的经验对未来问题的解决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在某种程度上管理者能够预测未来,他就能指导下一步行动[1]。而新兴的创业理论,如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的研究却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创业者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识别和利用机会[1-2]。新兴理论视角下,创业者更关注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已知的优势创建自己的企业。基于新兴理论的发展,梳理其与传统理论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加深认识,更可为将来的研究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1 传统创业理论

Sarasvathy将传统创业理论概括为“因果逻辑理论”[3]。创业者基于经济学的思维,首要考虑创业能否带来足够的回报。这种理论的核心是意向[4]、机会的识别和评价[5]、计划[6]、资源获取[4]和机会的开发[5]。因果逻辑视角下,创业者面临的是如何进入一个成熟的、稳定的市场的问题。创业机会被假定为预先存在,创业者的目标是占据尽可能多的市场空间。创业者的思维假设如图1。

图1阐明在因果逻辑理论下创业者的决策过程。在图中,S、R、I均是可预期的,并且三者之间没有重合。创业者面临创建新企业与否的选择。继续当前的工作,将会得到的收益=S;选择创建新企业,需要的成本=I;假设企业经营得当(概率=P),将得到的回报=R;假设经营失败(概率=1-P),将损失所有的投入。创业者是否进行创业决定于S、R、I。当PR-PIgt;S时,创业者将会选择创建一个新企业。

图1 因果逻辑下的创业决策

假设创业者使用因果逻辑指导其行动,将如图2开始。

图2 因果逻辑下的创业过程

机会评估与识别是因果逻辑理论的开始,创业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对机会进行识别并进行评估。这种努力包括创业者可以实施的方法,如市场调查、竞争分析等。确定机会可被利用并能获得收益后,创业者将会确认进入可以确保盈利的目标市场,制定相应计划、商业方案、搜寻资源、构建团队、建立企业。依据市场反馈,对战略进行调整,以进一步扩大市场。

因果逻辑假设市场环境是稳定的,创业者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竞争分析来制定取得成功的最佳途径。最佳途径思维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的主导。这种思维决定着创业者进入某一个市场前,会对信息搜集投入大量资源,以尽可能充足的信息为基础,制定出精确的预算和清晰的目标,从制定好的目标中进行选择。因果逻辑理论下的创业行为可以归结如下特征:创业者的目标是可以确定的,可使用的手段是有限的;创业者可以做的就是从选项中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以获得最大利益。

2 结果导向

新兴创业理论与传统的因果逻辑理论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始于对创业机会的理解。Sarasvathy认为,机会先前并不存在, 是由创业者在不确定环境下创造出来的[3]。创业者不是先识别机会, 而是先采取行动, 然后根据市场的反馈不断进行调整。基于以上阐述,Sarasvathy将结果导向定义为一种创业知识逻辑[3]。结果导向解决的是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的创业问题。不确定性对于结果导向而言是一种资源,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创业者更能通过行动发现和利用机会。结果导向下的创业过程将是:从“你是谁、你知道什么、你认识谁”开始,在限制资源的环境下做可做的事,争取合作伙伴支持,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已取得自身不具备的资源[7],实现创业目标。

图3 结果导向下创业者的创业决策

图3阐明结果导向理论下创业者的决策过程。结果导向重视创业者的作用,驱使着创业者通过行动来寻找并利用突发事件谋求发展。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并不考虑创业的机会成本。创建新企业的机会成本来自于创业成功所带来的收益R或f(R),而创业初期的投入来自于当前工作所能带来的预期回报S或f(S)。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能做的就是将手头上能用的资源投入到创业中,成功则可以得到回报;假使失败的话,创业者会尽快清算失败成本并降低失败带来的影响,寻找下一个机会并加以利用。创业者在初期就会确定自己能承受的损失,这是结果导向的一个重要原则[11]。创业者根据自己可承受的损失额度,结合自己能采取的行动,寻找合伙人支持创业。过程如图4。

图4 结果导向下创业者的创业过程

结果导向是一个思考的架构,致力于启发创业者不断思考[12],关注创业者做自己能做的事。结果导向不能告诉创业者该做什么,也不是一种算法,可以精确计算创业者的每一步行动。假如创业者要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创业,那么结果逻辑对他正好适用。当下经济及社会则充满变数,具有未知性、不确定性,面临这样的环境,创业者运用结果导向理论指导行动也就不那么让人惊讶了。

3 创业修补

另一种新兴创业理论是这几年十分流行的创业修补理论。Davidsson认为,创业修补为创业作出了突破性贡献[13]。根据Baker 和Nelson的定义,修补是指“运用手中的资源进行组合,尝试解决新问题并试图抓住新机会”[2]。最初,这个概念来自于人类学家Levi-Strauss。他提出用修补这个词区分工程师或修补匠[14]。根据Levi-Strauss的观点,工程师在动手制造前已经构思出制造图纸,他们只需要专注于收集预定的设计工具和材料。相反,修补匠会选择在自己的材料室里寻找可用材料来制造。修补匠能即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工具和材料来实现其目的。虽然工程师和修补匠最后都能完成工作,但二者的实现机制是完全不相同的。根据修补的原始概念,后继的学者把修补运用于不同领域来解释其中的现象,包括解释教学、立法、建筑构造等。在创业领域,修补理论已用于解释市场创造和新企业成长。在Levi-Strauss文献里,修补理论阐述了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实现杰出的设计。

Baker认为,在创业中,修补是“无中生有”之术。创业修补从手边的资源开始,对资源进行组合来支撑企业发展。可以说,修补是从资源角度来观察创业。伴随着时代变革,资源环境走向贫瘠,如何在贫瘠的资源环境中创业成为修补理论关注的领域。由于创业资源不够充分,所以创业者常常利用手边资源来实现目的。组合资源并实现充分利用,取决于创业者的能力。创业修补理论力求通过对资源不同的组合和使用来创造新的资源,破解资源困境,为创业提供支持,过程如图5。

利用手边的资源完成预设的目标包含三层含义:首先强调手边资源的重要性。与努力寻求并获取新资源不同,创业修补理论认为,相对于解决问题而言,任何资源都具有价值并可以物尽其用,所以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这符合经济学家Simon提倡的知足决策[15]。其次强调资源组合会产生新的价值。一种资源的价值并不是事先可以完全确定的,通过人的创造性行为与即兴发挥,可以和其他资源进行组合,从而发现资源的新用途。再次强调解决一个特定问题可以从不同路径实现。经济学和管理学过去普遍强调总有一个最佳路径可以达到目的,修补理论则阐明“条条道路通罗马”。最后强调问题的解决总是逐步的。修补理论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能够事先计划好的,而是走一步看一步。

Baker和Nelson对创业修补理论的基础进行归纳。他们提出企业家身处没有新资源进入的环境里,将会面临着新挑战,认为企业家将从三个选项里进行选择:一是在外部寻找新的资源;二是裁员或解散组织;三是通过利用组合资源的方式解决问题。选择第三选项的创业者可以运用修补理论来维系企业:首先,投入手边能利用的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其次,从制度规范上入手,突破原先制度束缚,在未知领域进行尝试;最后,尝试抓住顾客,为顾客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

现有创业研究文献里修补理论更注重效用,而在哲学研究中,修补的作用恰恰是对其本身的解构,它篡夺效用本身。创业修补的概念具有非常强的即时性,不是之前创业理论所认为的那种高瞻远瞩性的理论。

4 结论与未来

梳理了以往的文献,可以对传统创业理论和新兴创业理论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明晰其异同之处。多年来,创业领域基本上依赖于其他领域的理论思想,进行学科交叉。而现在,学者们已经开始发展具体到创业精神领域的理论。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理论。创业理论指导着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因果逻辑、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都在创业理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寻求创建创业理论时,必须先要了解他们彼此之间以及和创业传统模式之间的关系。表1从五个方面对三种理论进行区分。

表1 因果逻辑、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的比较

通过整理发现,新兴的两大理论存在相似之处。结果导向理论和创业修补理论有时经常归为同一类别,他们却从来没有被系统地比较过[16]。与传统的企业家精神中的经济模式想法进行比较,两个理论依存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源能够带来创业机会。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都指出,创业者所控制的资源是创业机会的一个主要来源。在结果导向中,创业者通过“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认识谁?”来回答“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而在创业修补中,创业者通过“利用手边的资源”来创造机会和市场。其次,两个理论都信奉行动,深信行动能够克服资源束缚。创业者会采取一些行为,如积极尝试低成本解决方案,在制定可能的解决方案时利用手头的资源,分享方案,从结果中获得反馈等。创业者的行动是一种克服资源限制和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的手段,通过行动,创业者能在资源有限的创业环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17]。再次,重视团队的作用。两个理论认为团队促进企业的成长。创业者有一个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的团队,然后当他们开发一个新的产品或服务时,他们就比那些单独行动的创业者更有优势。有了一个团队,可以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早期反馈,使一个创业者能够缩短开发周期,最终创造一个更有价值的产品。最后,二者都将约束视作动力。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限制培养创造力[18]。Finke、Ward和Smith认为,和面对无限制的环境相比,当个体受到限制时,会更具创造性[19],个人通常利用现有的知识来制定具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这意味着当人们的认知渠道没有限制时,解决方案往往是缺乏创意的。面临严重资源限制的创业者显示较高水平的创造力。

和传统的因果逻辑理论相比较,新兴的创业理论跳出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框架,更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随着社会环境趋于复杂,传统创业理论面对具备着高度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环境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在这一方面,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则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也不意味着因果逻辑就完全失去其作用,因果逻辑与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结合使用则能发挥很好的效果。新创企业如同一架汽车,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是一二档,你会在启动汽车时运用,当你需要更快的速度时,你会离开它们。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结果导向或创业修补如何向因果逻辑过渡。

图6 因果逻辑、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的适用情景

传统和新兴的创业理论适应不同的情景。在当下高度发展的时代,需要对理论作出不同的选择。图6阐明创业者适用情景。

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创业理论。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二者缺乏实证研究,现存的文献多数是基于理论探讨。创业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次,理论发展不够完善。修补理论注重解决问题,对问题进行定义则没有太多关注。如何进一步发展理论,值得人们继续探究。

结果导向和创业修补似乎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这些相似为识别和开发新的理论观点奠定了基础,这些新观点集中在资源、创业机会、行动、解决方案、团队、资源限制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上,能够进一步丰富创业研究。

[1]Sarasvathy.Causation and effectuation:Toward a theoretical shift from economic inevitability to entrepreneurial contingency[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243-263

[2]Baker,Nelson.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5,50(3):329-366

[3]Sarasvathy.Effectuation:Elements of entrepreneurial expertise.New horizon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M].Cheltenham U K: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8:102-103

[4]Katz J,Gartner W B.Properties of emerging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8(3):429-442

[5]Shane S,Venkataraman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217-226

[6]Delmar F,Shane S.Does business planning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165-1185

[7]Baker T,Miner A S,Eesley D T.Improvising firms:Bricolage,account giving and improvisational competencies in the founding process[J].Research Policy,2003,32(2):255-276

[8]Sarasvathy S D,Menon A R.Failing firm s and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Serial entrepreneurship as a simple machine[M].Denver,CO:The 2002 academy of management conference,2002:201-205

[9]Bhide A V.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new businesse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87-92

[10]Mintzberg H.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N].Free Press,1994-08-15(9)

[11]Chandler G N,DeTienne D,McKelvie A,et al.Causation and effectuation processes:A validation stud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1,26:375-390

[12]Mair J,Marti I.Entrepreneurship in and around Institutional Voids:A Case Study from Bangladesh[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9,24(5):419-435

[13]Davidsson P.Looking Back at 20 Yea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What Did We Learn[C].Lanstrom H,Crijns H,Laveren E,et al.Entrepreneurship,Sustainable Growth and Performance.Frontiers in Europea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Edward Elgar.Cheltenham,2008:13-26

[14]Lévi Strauss.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89-392

[15]Simon H A.Theories of decision making in economics and behavioral scien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9,49:253-283

[16]Eisenhardt K,Kotha S,Meyer A,et al.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Call for papers for a special issue[EB/OL].[2013-09-15].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Available at http://sej.strategicmanagement.net

[17]Ries E.The lean startup:How today's entrepreneurs use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create radically successful businesses[M].New York:Crown Business.2011:31-33

[18]Goldenberg J,Mazursky D,Solomon S.Toward identifying the inventive templates of new products:A channeled idea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9,36,200-210

[19]Finke R A,Ward T B,Smith S M.Creative cognition[M].Cambridge MA:MIT Press,1992:154-156

[20]Read S,Dew N,Sarasvathy S D,et al.Marketing under uncertainty:The logic of an effectual approach[J].Journal of Marketing,2009,73(3):18

2013-09-26

邓长庚(1990-),福建三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业管理、组织合法性。

10.3969/j.issn.1673-2006.2014.01.007

F270

A

1673-2006(2014)01-0021-05

(责任编辑周博)

猜你喜欢
创业者逻辑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偏向”不是好导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