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炳文生平、著述叙评与《云峰集》版本流变

2014-10-26 00:42江增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云峰婺源四库全书

江增华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芜湖,241002

胡炳文生平、著述叙评与《云峰集》版本流变

江增华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芜湖,241002

胡炳文,徽州婺源人,元代教育家、学者。潜心笃学于朱子之学,著有《周易本义通释》《四书通》《纯正蒙求》等著作,阐幽发微先圣易学本旨;叙设教明伦、立身行己、叙接人待物,也勤于诗文创作,著有《云峰集》,其诗文宗儒学之旨,淑人心,扶世教。《云峰集》版本原有二十卷本,经战祸散佚,几经再辑,集为正德二年的十卷本《云峰集》,此本是目前最完备的版本,后世均再刻或影印正德本传世。

生平;著述;叙评;云峰集;版本流变

胡炳文(1250-1333年),元代教育家、学者、文学家,字仲虎,号云峰,徽州婺源考川(今为江西婺源考水)人。考川是明经胡氏的发祥地。其家祖孙皆精研易学,而炳文成就最为突出,在徽州新安理学中有一席之地,在易学、文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成就,成为享誉东南的一代名儒。

1 胡炳文生平、著述叙评

胡炳文幼年嗜学,读书不辍,常终夜默诵。长而笃志朱子之学,上溯伊洛以达洙泗之源。精百家诸子、晓阴阳医卜、通星历术算。因学问精深、品行端正,曾受聘于婺源县学讲学。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任江宁教谕。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任信州路学录、授道一书院山长。武宗至大三年(1310),族子胡淀于家乡婺源建明经书院,炳文掌教事,接待四方来访学者,儒风之盛,甲于东南,知州聘胡炳文为明经书院山长,门下弟子成材者颇多。再调兰溪州学正,未赴职。顺帝元统元年(1333)卒,年八十四,谥文通先生。生平事迹见《云峰集》卷九附录《云峰胡先生行状》、《新安文献志》卷七十一《胡云峰炳文传》(汪幼凤撰)、《(弘治)徽州府志》卷七《人物·胡炳文》、宋濂《元史》卷一八九 《儒学传·胡炳文》、冯从吾《元儒考略》卷二“胡炳文”、《(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二百十九“胡炳文”等。

身为学者的胡炳文,承续家学,深受熏化,笃研《易》学,潜心考订数年,辨讹正伪,阐幽发微先圣易学本旨,著《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今有《四库全书》本)。胡炳文学术研究的突出成就主要在于“于朱子所注四书用力尤深,余干饶鲁之学本出于朱子,而其为说多与朱子抵牾,炳文深正其非,作四书通,凡辞异而理同者合而一之,辞同而意殊者析而辨之,往往发其未尽之蕴”,著作有《诗集解》《书集解》《春秋集解》《大学指掌图》《五经会义》《尔雅韵语》《四书辨疑》等。今有《四书通》二十八卷(今有《四库全书》本)。《纯正蒙求》三卷(今有《四库全书》本),上卷叙设教明伦,中卷叙立身行己,下卷叙接人待物。每卷一百二十句,并自为之注。

称为文学家的胡炳文,诗文著述丰富,诗文集《云峰集》原为二十卷,今仅存十卷。胡炳文家面山而居,幼年尝作诗云:“举头山苍然,一峰立云表。”故乡人号之曰:“云峰先生”,后亦自号“云峰”,诗文辑集,名为《云峰集》。

胡炳文在文学上的贡献也十分突出。父胡斗元习朱子之学,胡炳文秉承家学,是理学家。站在理学家的立场,他攻击前代诗人无补于“修齐治平”,然其文也比较注意文采,不像有些儒士的文章那样直露,仍然不失平正醇雅,也无宋人语录方言皆入笔墨之习;其诗有时不免生硬,诗中用典有时也不够灵活,但也极富情韵,时露性灵。以下评述概括了胡炳文的诗文特色风貌。

四库馆臣评曰:“炳文之学,一以朱子为宗。故其《答陈栎书》云:‘我辈居文公乡,熟文公书,自是本分中事。’其作《草堂学稿序》历举前代诗人,极词丑诋。有云:‘纵迫曹、刘,何补于格致诚正;纵迫谢、鲍,何补于修齐治平。’持论偏僻,殊为谬妄。然其杂文,乃平正醇雅,无宋人语录方言皆入笔墨之习;其诗虽颇入《击壤集》派,然如《赠鹤庵相士四言》、《北寺昏钟》、《廖坞晚烟》、《拜鄂岳王墓》、《濠观亭》、《赠二齐生》诸篇,皆不失雅韵。殆其天姿本近于词章,故门径虽殊,而性灵时露欤。至于古文之中,往往间以藻饰。如《送文公五世孙序》云:‘自古及今,人家岂无邱墓,亦岂无巢翡翠卧麒麟者。’如《吴草庐书》云:‘苔绿滋深,而芹香莫采,有负先圣先师。’《环绿亭记》云:‘睿圣武公,九十犹好学。德麟年方绿鬓,学当如何。’以文体论之,皆为破律,然较诸侈言载道,毫不修饰者,固有闲矣。”[1]

陈音评曰:“先生之文,一本于吾儒之道,可以淑人心,扶世教。其源自有,其流无涯。视夫浮辞无补者悬绝。”[2]157

2 《云峰集》的版本流变

清代四库馆臣载录《云峰集》时,卷首有《云峰集》提要,提要虽著记为十卷,但只依次存录了《云峰集》卷一至卷八止。附录上、附录下未予以存录,卷首既无序文,卷尾也无后跋,此为《四库全书》本。

(清)魏源《元史新编》著录为:“胡炳文《云峰集》二十卷,今存十卷。”[7](清)钱大昕《元史艺文志》著录为:“胡炳文《云峰集》二十卷,今存十卷。”[8](清)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著录为:“胡炳文《云峰集》十卷,一作二十卷。”[9](清)徐乾学《传是楼书目》著录为:“《胡云峰集》十卷。”[10](清)阮元《文选楼藏书记》著录为:“云峰集十卷元兰溪学正胡炳文著婺源人刊本。”[11](清)嵇璜《续通志》著录为:“《云峰集》十卷。”[12](清)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著录为:“《云峰集》十卷。”[13](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为:“《云峰胡先生文集》八卷。附录二卷,明正德刊本。”[14]

从上述序跋叙录和史志、书目著录中可知《云峰集》的版本有二十卷本,几经散佚、重新搜集、再次辑集的大致的版本流变情况,变为正德二年的十卷本《云峰集》,此本是为目前最完备的版本。今天还有古黟胡氏胡积城于清道光11年(1831)的刻本《云峰胡先生文集》十卷本,(清)丁仁《八千卷楼书目》著录为:“《云峰集》十卷……道光后裔积诚刊本。”[15]台湾新文丰出版有限股份公司,于1984年影印正德二年《胡云峰先生文集》十卷本行世,均以正德本为母本。

[2]陈音.云峰胡先生文集序[C]//胡云峰先生文集.台湾:新文丰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84

[4]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71[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汪舜民.徽州府志:卷7[M].明弘治刻本

[6]曾廉.元书:卷23[M].清宣统三年刻本

[8]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4[M].清潜研堂全书本

[9]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无卷标[M].清光緖刻广雅书局丛书本

[10]徐乾学.传是楼书目:无卷标[M].清道光八年味经书屋钞本

[11]阮元.文选楼藏书记:卷6[M].清越缦堂钞本

[12]嵇璜.续通志:卷162[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何绍基.重修安徽通志:卷343[M].清光绪四年刻本

[14]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33[M].清光绪刻本

[15]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16[M].民国本

2013-11-12

江增华(1964-),安徽无为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籍整理与研究。

10.3969/j.issn.1673-2006.2014.01.016

K825.4

A

1673-2006(2014)01-0058-03

(责任编辑李力)

猜你喜欢
云峰婺源四库全书
冠云峰、凯旋门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冠云峰
磬云峰
乡愁里的婺源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画中婺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