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信管专业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2014-10-30 03:15李泽莹郑耿忠陈锐香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信管师范院校信息管理

李泽莹,郑耿忠,陈锐香

(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广东潮州 521041)

1 问卷调查情况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广东省师范类院校和非师范类院校信管专业的学生,调查对象分布情况如表1.其中,访谈人数为10人.

表1 调查对象的详细表

1.2 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约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23份,样本分布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回收率表

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其中,封闭式问题包括单选题题型、表格题型以及多选题型.内容设计主要涉及到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就业及创新创业等方面情况,以求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各高师院校信管专业发展状况,并有针对性地为韩师信管专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开放式问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信管专业的一些个人看法.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力求最真实地反映被调查者的真实情况.

2 广东省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比分析

2.1 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次调查的8所高校的信管专业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院(或系别)中,但是对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各所高校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在对比分析中,将8所高校分为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8所高校基本上都是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一套“广而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接受管理类、经济类、IT类等方面课程的学习.虽然各所高校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但是在培养方向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2.1.1 专业培养方向侧重点

在师范院校中,48.5%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培养方向侧重于计算机类,28.65%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培养方向侧重于管理类.而在非师范院校中,大部分学生(68.2%)认为专业的培养方向是计算机类,其次是管理类,最后是经济类,如表3所示.

从总体看出,广东省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向大致是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要方向,管理类课程为第二方向,辅以部分经济类课程.

表3 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信管专业培养方向的对比分析表

2.1.2 学校

从表3可以看出,师范院校中不同学校间专业的培养方向明显存在差异,韩师和广技师培养方向侧重点是:IT类——管理——经济;而华师更注重管理,其次才是IT类;湛师则是更注重三者间的均衡培养.从各高校的特色定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经济、金融信息管理方向、政务信息管理方向、文献信息管理方向、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方向等[1].如:华南师范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管理、政务信息管理、目录学等学科相关,形成比较有特色的文献信息管理方向的专业.而在非师范院校中,不同学校间的培养方向大致相同.

2.2 人才培养的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主要是“理论+实践+考核”的教学模式.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师范类院校与非师范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对比图,见图1.

图1 师范类院校与非师范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2.2.1 理论环节

本次调查显示,8所高校关于信管专业课程的安排顺序的合理程度的评价大致相同,都是趋向于一般合理到不合理之间.师范院校总体的课程安排合理程度均值为1.47,非师范院校总体的课程安排合理程度均值为1.14,这说明师范院校专业的安排顺序相对于非师范类较为合理.调查表明:在师范院校中,年级越高其专业课程的安排顺序也更为合理.但也有很多学生反映,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且有些课程不符合专业需求.

师资力量也是理论环节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是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气氛、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调查表明,很多学校缺乏信管专业背景的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特别是韩师、湛师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处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很多高学历、高职称的老师都不愿意到偏远地区授课.因此,如何改善师资力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经过调研,具体措施如下:适当高薪引入信管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生;邀请社会上具有相关经验的企业人士加盟师资队伍或兼职上课或开讲座;发扬“传、帮、带”精神,由资历较深的老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对教师进行短期的培训或鼓励教师进修等[2].

2.2.2 实践环节

通过对学校提供的实践活动的分析结果来看,不管是师范院校还是非师范院校,学校主要提供的实践环节是:专业老师指导课题研究、举办相关的科研讲座,其次才是提供假期实习机会.在联系相关企业以提供假期实习机会、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授课和指导这两方面相对较不重视.非师范院校对专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比师范院校的较为重视,但两者都倾向于一般重视.

在师范院校间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韩师、广技师和华师这三所学校都很重视“专业老师指导课题研究”这一方面.湛师相对而言较为重视“联系相关企业以提供假期实习机会”这一项.四所学校需要改进的共同方向是:积极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授课和指导.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少参加活动,而有参加活动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参加学校举办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其次是参加学生社团举办的实践活动,而参加企业或省市级的项目竞赛相对较少.

总体而言,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上四所学校都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从所讲授的课程出发,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流于形式,实践教学不系统,达不到技能培养的目的[3].在调查中,通过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来看,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少参加实践活动.基于这一现象,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这些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

2.2.3考核模式

各高校在考核环节上都是基于图2的这种模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图2 考核模式

2.3 人才培养的途径

从培养模式可以知道,各所高校都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主要的培养途径见图3.

图3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图

3 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立体化课程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与综合性大学的培养目标有所差异,人才培养应更多地体现“地方特色”.韩师信管专业发展的关键应抓住自身的特点,改善专业的教学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针对这种情况,应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台+模块+实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立体化课程体系.

基于对韩师信管专业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其他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的对比分析,本文在“以学生为中心”和“鼓励实践创新”的理念指导下,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台+模块+实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立体化课程体系,注重具有潮汕地区特色的“实训”模块的建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平台”具体为网络平台.由于韩师位于比较偏远的潮州,与开设有相同专业的其他高校相距较远,很难进行一些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与多所高校协同,展开多项校际教学资源共享.如:教师上课视频共享、网络授课等形式.“模块”具体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模块(专业选修课)这三部分.这三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公共基础模块是基础,专业主干课程模块是深入学习专业课程,专业方向模块是根据社会需要将专业分方向培养.

在“平台+模块”基础上,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组建“实训”模块课程,“实训”模块的构建要考虑韩师信管专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潮汕地区,进一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训”教学平台,增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实践性和适应性.“实训”模块的设置主要是在“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适当引用“实训”模块.“实训”模块主要由校内上机实训、综合实训和校外实训三部分组成.上机实训指计算机类课程及需要配备实验的其他课程都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上机实操.综合实训是指在各学期都安排了相应的实训环节,包括课程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专业实践、毕业设计.实训形式多样,内容除了要紧密配合本学期的理论教学内容,还注重结合潮汕地方特色进行开展,比如管理系统设计可体现具有潮州特色的产业的研究和设计.校外实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也是对学生就业帮助较大的环节.学校可以与具有潮州特色的产业就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就业实习、校企合作、以及共同成立工作室等事情展开会谈并达成共识,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图4是基于韩师所处地理位置,构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台+模块+实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台+模块+实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立体化课程体系.

图4 具有潮州地方特色的立体化课程体系结构图

(1)确定专业培养方向,课程分方向设置

本课程体系应由基础阶段、公共专业阶段、专业分方向阶段三个阶段组成[4].以潮州市场为特色,陶瓷业、婚纱业是潮州市的核心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的发展,显然,ERP人才、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较大.为此,在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开设完后,可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对学生分不同方向培养.可将课程方向设置为“信息系统+ERP”和“金融信息+数据分析”.在大二第二学期末就由学生自主选择,大三即分班修读其中部分课程.例如华师的信管专业,大一大二学生都是在一起学习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体育、英语等通识学科.大三即按专业的方向,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方向,进行专项知识的深入学习.这样有针对性的培养可以避免学生在毕业时感到自己没有一技之长,也可以满足企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不同使用方向的需求.

(2)完善教学内容、创新考核制度

大学生就业已经走向市场化,但课程体系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5].根据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由于前沿应用学科的增加,特别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日益加快.社会对专项型的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剧增,这就要求专业的教学计划应呈开放的态势,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校可以在实践中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再通过组织相关方面的社会调查,了解企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方向,根据专业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适时地删除过时和已不适应专业技能培养需要的学科,又要及时吸纳新的前沿学科,以适应不同岗位对新的前沿应用学科知识的需要[4].

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都是通过比较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通常是在每一学期的最后才进行,但一般都是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一般实践课程的分数仅占总分的30%左右.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缺乏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导致学生或老师对实践课的重视力度不够,从而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贯穿到实践中去.任何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价值,只有自己行动之后,才能发现真理.而且每个学期末考察一次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就亟待学校对考核制度的完善,重视实践课程的成绩考核,可采取专业教师评分制,由专业老师,结合学生实践课程的表现,扮演角色,实践得出的结果,给予分数.提高专业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6].

(3)建立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就当前韩师信管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情况来看,学校和老师都是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结合参考文献[4,6-9],以及韩师当前的实践活动现状,根据韩师的特点,更好地安排实践环节,建立更加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如表4所示.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下,老师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容忽视.在理论环节中,老师是辛苦的传播者,在实践活动这一块,老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贯通到实践中,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方能使学生联系实践,更深刻、透彻地将理论知识输入大脑.

(4)校企合作,增加实习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与周边不同企业洽谈,就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实习、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以及共同成立工作室等事情展开会谈并达成共识.从企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专业目标,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实习作好铺垫准备工作.

一个专业的招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从整体上看,韩师信管专业的就业率比其他非师范专业的就业率高,但从调查中,我们也知道,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档次较低.如何改善这一情况,这需要校方、教师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努力.

表4 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体系表

4 总结

本文主要以广东省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研究信管专业的方向、专业课程安排的合理程度、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就业创业等情况,重点研究高校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和途径.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利用专业数据分析工具——SPSS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广东省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在专业办学特色上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师范院校的差异,找出韩山师范学院信管专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问题根源所在,以及市场需求和韩师的教学特点,以专项能力为突破口,为韩师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信管专业“平台+模块+实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立体化课程体系结构.

[1]陈秀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7):31-32.

[2]蒋娟,王以群,陈甲华,等.从实践中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J].中国科技信息,2006(3):96-97.

[3]蔡文杰,李悦,王伟军,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市场需求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9(8):18-20.

[4]李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建设的探讨[J].教育新探索:社会科学家,2005(10):342-327.

[5]唐修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适应性分析[J].内江科技,2009(5):56-57.

[6]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5(4):96-98.

[7]黄孝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43-44.

[8]余肖生,王媛媛,郑悦林,等.职业定位驱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你现代化,2014(20):104-106.

[9]刁晓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212-214.

猜你喜欢
信管师范院校信息管理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时代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与实践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应用型院校信管专业基于企业驱动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时代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淮北师范大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