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14-10-31 09:52张秀梅金兴玉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第二课堂大学

张秀梅,金兴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社会对既懂英语又兼具体育特长、能从事涉外交流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1],而体育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缺乏兴趣等原因,形成了教师教学难、学生进步难的尴尬局面,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建有体育特色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希望可以引起体育院校广大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真正提高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推动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全国体育院校中选取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有所差异的哈尔滨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三所院校的大一、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登录中国知网,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相关的论文,全面了解其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通过电话或实地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和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收集掌握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文献资料和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体育院校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74.7%。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2.1.1 选修课程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选修课程是指学生可以按照学院规定的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劳动就业的需要,此类课程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作为课程设置重要的组成部分,选修课程开设的种类和范围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维度和广度,也会影响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从表1可以看出,认为选修课开设门数较少及一般的共78人,占总人数的69.6%;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种类较多、范围较大,包括了文学类的如外国文学作品赏析;文化类如跨文化交际;技能类如英语口译、写作;体育英语类如运动员英语等;有的学校由于师资的限制只开设了1-2门选修课程。因此可以看出三所体育院校所开设的选修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表1 选修课数量调查表

2.1.2 教学实施方式单一 从表2可以看出,占学生总数55.4%的学生不喜欢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实施方式,占总数13.3%的15名学生比较喜欢,只有31.3%的学生非常喜欢现行的教学实施方式。体育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专项训练是他们的长项,英语确是大多数同学的弱项。采用大班授课、不照顾个体差异的教学实施方式,既阻碍了英语成绩好的学生继续提高,也妨碍了英语成绩差的同学的进步。

表2 教学实施方式的满意度调查表

2.1.3 自主学习内容单调 表3可知,占学生总人数61.6%的学生选择在自主学习期间学习与教材配套的大学英语学习系统,主要原因在于自从2005年的大学英语改革以来,每套大学英语教材都配备了相应的学习系统,各个参与改革的院校纷纷建立或改造了语言实验室,安装了相应的大学英语学习系统,并要求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完成一定学时数的学习系统的上机时间;13.4%和8%的学生分别将完成课后练习及作业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把自主学习时间作为“家庭作业时间”,完成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任务;而17%的学生则选择浏览网页并学习与上课内容相关的信息。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无论是学习与教材配套的大学英语学习系统、课本中的课后练习题,还是老师上课留的作业,又或者是浏览网页,下载与上课内容相关的信息,学生都是在自主学习与英语相关的知识,他们的英语水平都会在这样的学习中得到提高。

表3 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调查表

从表4可以看出,有63人,占总人数56.2%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配套系统形式单调、内容乏味;这与对老师的访谈情况的结果不谋而合,几所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安排在语音室或者多媒体教室,学习与教材相配套的自主学习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学习内容:第一、跟读。即跟着系统读出相应的单词或句子,跟读正确就能够过这一级;第二、填空。听音填上空,这个空可能是词、也可能是句子;第三、听一段对话或段落,选择正确的选项。每周学生都重复的听这样类型的听力材料,“与其说是自主学习,还不如说是听力练习”。

表4 自主学习配套系统调查表

2.1.4 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新意 从表5可以看出,认为大学英语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有30人,占总人数的26.8%;认为形式和内容一般的学生27人,占总人数的24.1%;而55人,占总人数的49.1%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形式单调、内容乏味。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部分教师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并不满意,总结起来存在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由学生组织、策划、安排的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教师的指导;第二、活动内容均为比较传统的口语角、演讲比赛等,活动主题也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少。

以上数据和访谈结果说明,学生和老师对第二课堂开设的内容和形式满意度不高。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的开展为能够为学生提供个人才艺的展示平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表5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调查表

2.2 体育院校大学英语现有教学模式

体育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其英语水平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据统计,体育院校学生录取分数线通常比一般院校低30%左右,在高考满分150分的情况下,学生入学成绩平均仅为40~50分[2]。同时,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入学成绩也存在巨大差异[3]。入学后,由于教学场馆和教室有限,体育院校学生经常在专修课后上英语课,运动后的疲倦使得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失去教学兴趣。“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状况在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改变英语教学落后的状态,体育院校纷纷开展的有自己特色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哈尔滨体育学院自2005年10月起开始实施了以“转变观念提高质量”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了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网络英语学习系统为辅”的立体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体系。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更新教学手段,改革考试题型,创立了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4]。吉林体育学院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种学习英语的实践活动。创新“英语沙龙”,举办英语专题讲座,开展英文电影赏析活动,组织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北京体育大学根据学生入学前英语程度实行分层分类教学。高考学科类学生程度最高,为A类,教育学院学生为B类,单招考试的学生为C类。A和B类学生实行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辅以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网络平台自主学习,C类学生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辅以运动员英语听说。

2.3 体育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及实施方式

2.3.1 对教师的要求

(1)拓宽知识面。在体育院校创建有体育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强化自身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5]。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均毕业于大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语翻译专业或英语教育专业,而大多数教师对体育知识和体育项目知之甚少,因此加强教师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应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派教师观摩、参与省、市和学院组织的体育比赛比赛,邀请学院专项教师来讲解体育规则、发展趋势等,教师也应积极学习与体育项目相关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以便更好地教学学生。

(2)转换角色。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6],即从培养语言基础向培养使用能力转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转换角色,从主导者向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评价者转化。作为引导者,教师责任是找到学生的兴趣,探索他们的潜能,尊重彼此差异,给与他们平等的学习机会;作为合作者,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而不是在交代完任务后站在讲台前观察或来回地巡视,应加入到某一组中去与其它同学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作为评价者,教师应对教学、教材和课程进行评估,通过讨论及后续的需求分析为进一步修订大纲、完善教材、改进课程提供支持[7]。

2.3.2 实施方式

(1)采用必修重基础、选修重体育术语的课程设置。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大学英语教学既要设置必修课,又要开设选修课。必修课帮助学生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开设能够提高体育院校学生体育专业术语的选修课,哈尔滨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学院均地处北方,与体育相关的选修课程既要选择夏季运动,更要选择冬季项目。如以从提高体育英语词汇入手的“体育英语词汇”,围绕冬季和夏季项目的单个专项为主题,通过讲解构词法和联想法、阅读相关文章为手段,力求学生掌握几百个体育词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较熟练的口语和书面的表达;以节目鉴赏为目标的“英语体育经典节目赏析”,使学生能够利用体育英语节目,了解主要体育项目类型和语言的描述习惯,了解所学语言的国家的体育发展概况,了解体育文化在主要英语国家大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促进并活跃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基本掌握体育评论的语言和基本方法;以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文化为主线的“奥林匹克运动(英文版)”能够使学生提高和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的学习意识,增强对奥林匹克文化的理解,从而使知识和技能更具专业化。

(2)采用分级和分专项教学实施方式。体育院校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通过参加高考被录取的统招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和高中系统的学习,相对来讲英语基础较好;二是由于体育特长,经过术科和学科的考核后被录取的单招学生,他们大多数英语基础较差,有的甚至零基础。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起点,应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单招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般要求、统招学生达到较高要求,这样既可以为层次较低的学生夯实基础,又可为层次较高的学生创造空间。

单招学生入学后会继续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自己的专项,而统招学生也被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项。进行分专项的教学方式,能够把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共同上课,帮助他们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与专项相关的体育专业词汇的输入,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材与取舍,使学生更好地对所学内容消化和吸收[8]。

(3)建立与体育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大学英语这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9]。建立学生喜欢的,与体育的氛围相融合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英语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英语词汇大赛,为学生的体育英语词汇的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模拟冰球、冰壶、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冬季两项、单板滑雪等赛事的英文解说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结合自身专项展示英语水平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英语广播,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听英语,学英语,并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努力改变英语以往在学生心中枯燥的形象,使学生真正爱上英语,把英语视为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利用学校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学校办学特色,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国内外体育赛事、外事活动的裁判、新闻报道、翻译等志愿工作,让学生与国际体育官员、运动员、裁判员的交流机会增多,在展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的同时,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

(4)创建有体育特色的英文网站。网络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英语学习提供了立体、互动的环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动态、生动直观的英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可视、可听、可说、可控,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英语,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取不同级别和水平的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因此体育特色的英文学习网站的创建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更重视这些技能的实际应用,在选材上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充分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得到延伸。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0]。三所院校可以依托体育英语,创建体育英语网络学习系统,内容包括赛事介绍、体育词汇、体育明星、竞赛规则、奥运集锦等栏目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立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设了无限的空间。

(5)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11]。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其中形成性评估包括网络自主学习情况、学生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出勤、以及第二课堂的情况;终结性评估包括期末口语和听力的测试及笔试。

3 结论

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在研究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课外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和评估方式等方面提出具有体育特色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拓宽知识面和转换角色两方面阐述体育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希望有体育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对当前我国体育院校英语教学现状认识,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国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对有体育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1] 王 严,田 慧.艺术、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现状的认知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73-75.

[2] 艾正秋,等.体育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63-65.

[3] 郑春丹.体育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10):93-96.

[4] 张东长,金兴玉,徐雪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4):82-84.

[5] 李 航.ESP理论的体育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策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7):157-159.

[6]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 吴 熙,蒋翃遐.ESP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1-124.

[8] 陈志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的思考和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9(6):137-138.

[9] 薛 梅,肖咏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教学模式研究--第二课堂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10(4)81-82.

[10] 周 锐.多媒体技术在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8):101-103

[11] 滕征强.形成性评价在体育院校英语课堂中的实施[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4):68-70.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第二课堂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大学》
01—02合刊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场馆资源整合优化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