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与探索

2014-10-31 08:30张少兵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基础课专业课院校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公共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基石,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清楚地认识公共基础课在新的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找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基金项目:高职商科院校财贸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关联研究,编号2013SZXM157;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六阶段六主题素质教育构建研究,编号GZYLX1213052。

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改革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和定位有待明确。在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和定位问题上,专业课教师强调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忽视了公共基础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功能;而公共基础课教师强调公共基础课的系统性,弱化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一些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片面理解,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过窄、文化底蕴薄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实际上,随着技术变革的步伐加快,职业的变换,跨专业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单一的专业或职业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人们在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增强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学能力、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开拓能力、相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承挫能力等等,而上述能力的提高更依赖公共基础性课程得以实现,这样学生才可在将来的工作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设置需统筹重整,系统规划,以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不同的高职院校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程门类的设置和教学时数上,同时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除思政课和体育与健康课外)又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所以各高职院校受多因素的制约(师资、实验实训条件、急功近利思想等),在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教学时数和选修课上呈现出一校一模式现象。虽然要求各院校自创特色,但高职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也应该是一致的(特别是同大类专业),因此,在工学结合条件下,进行公共基础课统筹重整,系统规划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摆在高职院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件难事。

内容基础性与专业针对性之间的矛盾。公共基础课内容的基础性决定了自身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贡献不能立竿见影, 知识的连惯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使得公共基础课很难做到“断章取义”和“要什么、教什么”,这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往往要求学习者高效率地掌握实践技能, 要求学生能够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 适应岗位需要, 因此高职教育课程的职业指向性明显。使得公共基础课难以适从,很多专业课教师在思想上对高职公共基础课存在偏见, 认为公共基础课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距离较远, 在课程体系中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公共基础课很难得到重视。所以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提出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体系,以满足公共基础课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服务于专业教学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如何科学制定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以解决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度的问题是当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中的薄弱点,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强调打破学科教育模式,力主为专业服务的同时往往忽视公共基础课自身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很多基础课教师迫于教学课时压迫,不得不打乱甚至违背教学规律,以短、平、快高效的手段塞给学生自以为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有数学教师就指出不少高职院校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忘记了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想给学生有用的东西,把数学知识的体系搞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似是而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本得不到严格的训练。因此,如何避免把公共基础课当工具箱学生用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主义取向,科学制定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成为当前迫切需求。

研究领域有待拓展。如今多数研究成果都集中于对公共基础课出路问题的探讨,并且最终都殊途同归,认为公共基础课走出困境的最佳方法就是把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至于两者之间在各门课程领域如何结合?怎样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与结合方式?目前仍处于摸索与尝试阶段,大多研究成果浅尝辄止、人云亦云,缺乏深入分析;在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方面,研究成果也呈现雷同、表面化现象,如倡导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互教互学等。至于具体怎样开展?教学效果如何?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缺陷又是什么?少有涉及。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工作而学习、边学习边工作的教育理念将使高职教学过程向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转化,高职教学场所、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资源的构成等诸多方面逐步走向开放,这对于习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院老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将带来哪些冲击,如何应对这些冲击、公共基础课如何改变昔日轻过程、重结果的评价体系,当下公共基础课教师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怎样培养这些素质,公共基础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好自己的实践教学等都期待着进一步深入与拓展。

二、我院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改革

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服务于全体学生专业学习的教学目标,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加强五阶段五主题教育财贸素养和职业技能为重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为突破口,力争使基础部成为拓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教学单位。

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积极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研讨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根据学院课程设置的状况,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公共基础课要根据专业课的设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全体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从全局出发,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摆正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公共课课程设置。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的载体,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施工蓝图,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坚持教学以技能为中心,专业课、文化课教学为技能课教学服务,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

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公共课教师经常与专业教师积极沟通交流,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专业所需要的能力结构,详细了解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了解该专业学生从事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充分认识自己所授课程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寻找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和知识需要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这样既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的公式、概念、抽象理论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出在哪门专业课中能够用到这些知识,在什么实践环节中能够用到这些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等更加合理,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步入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存在着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专业思想不稳定的问题。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公共基础课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学生入校第一学期的课程大多是公共基础课,所以作为一名公共基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观念,鼓励学生热爱所学的专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另外,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学习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

5.公共基础课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奠定基础,重组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奠定基础是公共基础课的主要功能。基础课教学,要以为专业课服务为宗旨,淡化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调整教学内容,搞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使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配合好专业课教学。要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授课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要与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对与专业知识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基础知识坚决舍弃。

三、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发展方向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一主体两兼顾”,即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主体,兼顾服务于专业教学需要和兼顾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基础课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高职教育虽然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或服务技术,需要在已有高中阶段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基础知识。在现代社会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和岗位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个人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个人无法预知自己将来从事何种工作,如果只掌握一门相对固定岗位的专业技能,必然会使专业过窄,职业知识和能力受限,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因此学好基础课,是将来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依据的原则是“必须、够用”。基础课程模式要确立质量、效益和发展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凸显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功能。三位一体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改革的起点与归宿,实现“就业为导向”,公共基础课程目标明确,才能提高课程改革的效率,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课程质量标准包含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反映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体现“优、实、新”的要求,即课程设置优化,适应并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内容“实用”,突出理论的应用;课程能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公共基础课程效益既包含满足就业需求和学生终身学习的社会效益,也包含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效益,使学生能更好地结合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公共基础课程的发展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的统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基础教育与提高教育的结合。

继续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公共基础课程要改变单一的讲授法,提倡使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对话式等,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公共基础课教学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种。并应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创新意识。课堂教学还必须注重渗透职业指导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结合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正视现实;从校外聘请人员作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视现实,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真正做到“明德厚学,知行统一”,通过参观、考察、调研,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消化、感悟、升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推进公共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从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一是教学过程中要渗透能力考核。在考试科目的成绩计算上,采取平时占40%、期终占60%(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考查科目的成绩计算,采取平时占60%、期终占40%(含面试、实验等)的方法。实行平时考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学习理论与现实表现相结合,通过笔试、自学笔记、学习心得写作、专题研究报告、参与教学活动情况,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是要实行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坚持“强化应用”的命题原则,着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将社会考核要求和评价引进课程质量考核。要将公共基础课程参与社会竞赛考核成绩和教师个人考核挂钩,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体系朝项目化、模块化发展。组织召开院校交流研讨会,院系专业教师座谈会和企业、行业专家、技术人才调研会,重构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将现有的必修课、选修课、五阶段五主题教育素质模块、徽商课等一并纳入,统一规划,统筹规范。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课程体系。彻底克服课程之间的交流与重复,开发新的学习领域,实现项目化、模块化。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观的更新、课程目标的制定和策略的选择,必须是课程研究者、课程实施者和课程管理者共同劳动的结果。高职教育是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探索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还必须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上,不断深化改革,从而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上水平、上层次。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地址:合肥市翡翠路900号,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基础部 张少兵收 电话:18956007538

猜你喜欢
基础课专业课院校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