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古诗词品鉴能力的技巧

2014-10-31 08:30付华芳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品鉴意境古诗词

付华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颁布)明确规定,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要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且要“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课标把“欣赏”和提高“欣赏品位”作为一个语文一个重要方面单列出来,凸显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品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古诗词品鉴”题逐渐增多,格外引人注目。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把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品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也总结出不少经验和策略,收到很好的效果。为此,本文就培养初中生古诗词品鉴能力的常见技巧进行简单阐述。

一、研究古诗词背景,了解作者生活经历

第四学段学习的古诗词一般选的是课内的和书后推荐的。要让学生真正能品鉴这些古诗词,就要提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为今后品鉴做准备。一是了解背景,走近作者。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生活经历和作品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中冲淡平和,等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推敲诗题,以明旨意。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例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三是品味语言,披文入境。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清新、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

二、注重平时积累,掌握基本能力

学生对比较浅显的诗文,能初步读懂。但在真正读懂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平时学生应对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能注意积累。一是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品鉴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二是要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和写作方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相生,象征,烘托渲染,映衬手法,借古喻今,典故用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等。有了这些基本能力才能为今后的品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给品鉴技巧,提高品鉴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要提高学生的品鉴能力,一般可以从作品“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方面着手。

(一)明白作品写作的内容。一是常见的写作内容。或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或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常见主题有忧国忧民诉、建功报国、壮志难酬、积极进取、思乡怀人、归隐田园的闲适愉悦;或借古讽今、男女爱情,等等。二是写作内容的把握。一般可引导学生从古诗词题目中把握内容,仔细推敲关键词句把握内容,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把握内容,根据平时知识积累综合分析把握内容。

(二)明白作品的写作技巧。一是典型细节的题解。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在分析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二是注意全诗的结构。结构有总式、层进式、对照式等。另外还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三是注意表达的角度。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四是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同,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如《渡荆门送别》船出荆门所有见之景,作者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来勾画江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江面辽远的壮阔画面。五是注意环境的渲染。在诗歌中作者往往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六是注意写声的特点。诗词用曲,曲有反常,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七是注意语句表达。)从整体上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还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都要注意;从句子的角度要注意一些修辞方法。如比喻、象征、衬托、双关、比拟、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八是从词语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常见有词性开拓,如“应是绿肥红瘦”,绿不能肥,红不能瘦,肥、瘦本无茂盛、凋零之意,但用在这里别具新意,形象、贴切。

(三)明白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一是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如请分析《鸟鸣涧》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的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二是按要求回答,明确重点。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三是品鉴语句表达流畅。要求文句通畅,先后有序,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外国文化的不断渗透,加强学生对我国古诗词的阅读、古代文化的传承训练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交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学生对我国古诗词的分析、理解和诵读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品鉴能力,进而提升鉴赏品位,让我国古诗词这颗璀璨的明珠能够得以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昌县江口第四小学)

组稿,胡玉璋,四川省平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县政府二楼)

邮编:636400,电话:18282787888

猜你喜欢
品鉴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品鉴臻物
品鉴臻物
品鉴看展
品鉴臻物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