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2014-11-01 06:23郄福忠马光涛王玖飞曹振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弹簧圈开颅分支

郄福忠, 马光涛, 王玖飞, 李 明, 曹振宇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对此部位动脉瘤的治疗,治疗常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对此类患者采用选择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尤其是颅内动脉瘤支架的辅助应用,使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2009年1月—2013年5月对2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11例采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21例,年龄41~69岁,平均55.7岁。其中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16例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伴有侧裂或颞叶血肿6例。术前Hunt-Hess分级I级7例,Ⅱ级6例,Ⅲ 级3例。

21例患者均行3D-CTA明确诊断,显示为囊状动脉瘤18例,分叶状3例;位于中动脉分叉部,于中动脉两分支中间者19例,偏向一侧分支动脉者2例,瘤体直径3.1~13.5 mm,宽颈动脉瘤14例。患者入院后1~9 d进行介入栓塞动脉瘤治疗,12例患者术后进行腰池引流术。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采用全麻,全身肝素化,行常规造影,对载瘤动脉进行3D造影,测量动脉瘤大小和M1、M2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工作角度,置入导引导管。对7例窄颈动脉瘤,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进行弹簧圈栓塞。对11例宽颈动脉瘤采用单支架辅助技术,将微导管送入大脑中动脉M2分支动脉内(图1),待支架输送至满意位置,将支架释放在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动脉内,支架跨过动脉瘤颈口大部分,撤出支架输送系统。然后用微导丝将输送弹簧圈的微导管穿过支架网孔送入动脉瘤腔,通过微导管行弹簧圈栓塞,或先将微导管导入动脉瘤腔,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对1例宽颈动脉瘤,采用双支架辅助技术,将第1枚支架(Solitaire AB)系统送到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内释放,将另1枚输送支架微导管由前一支架网孔中穿过,进入大脑中动脉的另一分支释放,在分叉口形成Y形(图2),支架在中动脉主干有重合部分。置入支架前先将微导管导入动脉瘤腔内,2枚支架置入后,动脉瘤颈被支架网覆盖,此时由微导管填入弹簧圈栓塞。对2例采用双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不同位置,交替进行弹簧圈栓塞。

图1 造影示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M2二分支动脉起自动脉瘤颈部

1.2.2 术后评估及随访 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疗效评估采用改良Raymond分级[1],完全栓塞为瘤囊内无对比剂显影,瘤颈残留为瘤颈部对比剂显影,大部分栓塞为瘤体内仍有部分对比剂显影。

图2 双支架Y形置入M2二分支动脉内,阻挡瘤颈,弹簧圈顺利填塞动脉瘤,分支血流通畅

术后6个月至1年对患者予影像学复查,观察有无复发。

2 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完全栓塞14例,瘤颈残留2例,大部分栓塞5例。

本组中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动脉瘤出血后3 d进行介入栓塞术,未使用支架,术中发现有对比剂外渗,继续填塞弹簧圈后停止外渗,麻醉苏醒过程中发现手术侧瞳孔散大,意识不清,查头颅CT发现有侧裂区较大血肿,大约100 ml,伴有同侧脑室出血,急症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动脉瘤夹闭术、脑室外引流术,术中见动脉瘤顶部弹簧圈外露,动脉瘤持续出血,吸除弹簧圈,行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和颅内感染,经治疗30 d临床死亡。本组2例患者术中出现弹簧圈部分脱出于支架孔隙,1例采用另1枚支架释放将脱出弹簧圈压于血管壁,术后无症状,另1例术后出现一侧肢体瘫痪,经抗凝通血管治疗,5 d后症状渐好转。

除死亡病例外,其余20例中17例获得随访(术后1~6年复诊),9例行造影复查,8例进行MRA、CTA复查,无复发病例。随访患者中5例出现脑积水,2例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3 讨论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是颅内常见动脉瘤,占破裂动脉瘤的30%[2],此部位动脉瘤位置浅,接近脑表面,开颅手术容易寻找及确认,夹闭前可临时阻断动脉主干。此部位动脉瘤破裂可致55%出现血肿[3],如果附近有较多血肿,开颅手术可进行清除,减轻对脑组织压迫,因此临床医师多选择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手术,同时清除血肿进行治疗。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很多属宽颈动脉瘤,过去由于介入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单纯应用微弹簧圈栓塞只能治疗窄颈动脉瘤,很多宽颈动脉瘤不能通过血管内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球囊辅助技术及双微导管技术也只能解决少数宽颈动脉瘤的治疗。随着支架辅助技术的进步,我们更多采用此技术,已很少应用球囊辅助技术、双微导管技术。文献报道[4],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降低了动脉瘤的复发率和促进瘤体血栓形成。

目前常用颅内动脉支架有Neuroform、Enterprise、Solitaire AB等,将支架放置在动脉瘤颈口,可将瘤颈口大部分阻挡,使宽颈动脉瘤成为窄颈动脉瘤,弹簧圈在瘤腔内稳定不易脱出,这种方法解决了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难题[5],对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我院自2009年开始,迄今共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9例,其中21例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我们按下列标准选择治疗方法:①未破裂的动脉瘤首选介入治疗;②破裂出血较多形成大的血肿,需行血肿清除的患者选择开颅手术;③动脉瘤颈口偏向一侧分支者,可选单一支架释放至大脑中动脉分支及主干,覆盖瘤颈大部分,我们认为Solitaire AB支架更加适合,其操控性及顺应性好,位置不当时可回收再释放,有其特有的优势[6]。本组中11例应用支架,其中置入Solitaire AB支架8例,Enterprise支架2例,Neuroform支架1例。④ 如果宽颈动脉瘤均等位于上下分支动脉中央部,单一支架展开后不能满意阻挡瘤颈,则需要双支架Y形植入大脑中动脉的M1、M2血管内,此技术难度较大,支架网格需为开环或孔隙达3 mm,目前Neuroform 2和Solitaire AB适合Y形植入。

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时,头端顶破原动脉瘤出血部位,或者在放置3D弹簧圈成蓝时,圈较硬或选择偏大。处理原则是继续填塞弹簧圈,致对比剂停止外渗,术后立即查头颅CT明确出血量,决定是否开颅手术。术后脑缺血梗死是另一严重并发症,可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常见的原因是弹簧圈脱出或部分脱出进入一分支内,导致血管栓塞,术中发现有部分脱出时,可再用1枚支架释放将脱出部分弹簧圈压在血管壁上,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另一可能原因是瘤体大,植入弹簧圈多,产生一定向下重力,压迫动脉瘤分支动脉。支架植入较细的血管内也可致血栓形成,本组病例未见术中有血栓形成者,如术中发现可及时溶栓治疗。术后发病者需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通血管治疗,或复查脑血管造影。围手术期应做好预防血管痉挛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者或头痛较重者,于介入治疗后第2天行腰池引流术,减少血性脑脊液刺激,缓解疼痛,减轻血管痉挛发生。术中治疗时出现脑血管痉挛,可向导引管注入婴粟碱,术前、术中和术后均泵入尼莫地平。

综上所述,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介入栓塞效果理想,并发症少见。同时考虑到介入治疗的微创性,此处动脉瘤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血管内治疗,尤其是未破裂和多发动脉瘤[7]。目前我院已将介入栓塞作为治疗此部位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1] Raymond J,Guilbert F,Weill A, et al.Long-term angiographic recurrences after selectiv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neurysms with detachable coils[J].Stroke, 2003, 34: 1398-1403.

[2] Dashti R,Hernesniemi J, Niemelä M, et al.Microneurosurgical manage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bifurcation aneurysms[J].Surg Neurol, 2007, 67: 441-456.

[3] Pasqualin A, Bazzan A, Cavazzani P, et al.Intracranial hematomas following aneurysmal rupture:experience with 309 cases[J].Surg Neurol, 1986, 25: 6-17.

[4] Yahia AM,Latorre JG,Gordon V,et al.Progressive occlusion ofaneurysms in Neuroform Stent-assisted treatment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1,82:278-282.

[5] Zenteno MA,Santos-Franco JA,Freitas-Modenesi JM,et al.Use of the sole stenting techniqu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eurysms in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 a prospective series of 20 patients[J].J Neurosurg, 2008, 108: 1104-1118.

[6] 崔艳蜂,徐 浩,祖茂衡,等.Solitaire AB支架在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617-620.

[7] 杨鹏飞,刘建民,黄清海,等.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4:391-394.

猜你喜欢
弹簧圈开颅分支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巧分支与枝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一类拟齐次多项式中心的极限环分支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生成分支q-矩阵的零流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