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2018-12-27 06:40袁冬存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峡部弹簧圈操作者

袁冬存, 李 兵

临床资料

患者1、2,青年女性,均为继发性不孕就诊,诊断为“双侧输卵管远端积水”,于我科门诊手术室行双侧输卵管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术后分别见左、右侧弹簧圈距离宫角部较近(图 1①、图 1③),但对比剂未达远端,认定为栓塞有效[1]。 后于生殖科拟行胚胎种植时发现宫腔内异物,遂至我科复查,发现左侧、右侧弹簧圈部分脱落至宫腔(图1②、图1④)。X线透视下,利用刮宫棒将脱落至宫腔部分弹簧圈勾住,并轻轻拉出,顺利取出脱落的弹簧圈(图1④)。后于X线透视下,再次行弹簧圈栓塞术,1个月后复查见双侧弹簧圈在位(图 1⑤)。

图1

讨论

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日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介入微创技术直接将微型弹簧圈释放至输卵管峡部,从而达到栓塞输卵管、防止输卵管积水倒灌至宫腔的目的,提高着床率[2]。但是,由于操作者、器材及患者本身的原因,有极少部分弹簧圈栓塞后出现脱落现象,极大地影响临床疗效。输卵管的解剖结构决定输卵管峡部是输卵管管腔最纤细的部分,输卵管栓塞的技术要点即是准确将弹簧圈释放到输卵管峡部,当直径2~3 mm的弹簧圈进入输卵管官腔并与管壁贴合时,弹簧圈顺应性很好,可以逐渐改变自身形态并由一开始的细线状成为真正的弹簧圈状,成为真正的弹簧圈后可以与输卵管内的一些细胞碎屑、黏液成分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栓子,达到完全栓塞目的,加之弹簧圈上附有绒毛,增加与输卵管内壁的相容性[3],与输卵管壁的接触可以形成肉芽组织,弹簧圈脱落的可能性便极微。

当然,上述的病理生理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在弹簧圈释放后短期内没有达到栓塞条件或者栓塞位置不准,弹簧圈便可能脱落。具体原因大致有:①栓塞弹簧圈直径或回缩后内径过大:我们知道输卵管峡部的内径小,以往的研究认为内径 0.2~0.5 mm者占 86.3%[4],所以使用 0.018英寸(0.46 mm)微弹簧圈是恰当的,且最好使用呈喇叭口式回缩的弹簧圈(2~3 mm),当弹簧圈直径过大时,难以顺畅进入峡部,而大部分位于间质部,甚至部分位于宫角处,栓塞效果不佳;而当弹簧圈回缩后内径过大时(3 mm),随着输卵管本身的蠕动,弹簧圈容易脱落至宫腔。亦有部分学者报道弹簧圈移位至输卵管壶腹部而失去栓塞作用[4]。②输卵管峡部狭窄:输卵管积水患者部分合并输卵管炎症,而输卵管炎症最常侵及的部分即是峡部及壶腹部,峡部出现炎性狭窄后,弹簧圈进入峡部受阻,弹簧圈太靠近宫角处,容易脱落。此种情况下,宜先用导丝将输卵管峡部疏通,再行栓塞术。③操作者手法问题:操作者本身手法不熟练、输卵管各部分结构分辨不清,导致弹簧圈距离宫角过近,容易脱落。④术后宣教不到位:术后早期应提示患者尽量避免举重物、剧烈运动或大声咳嗽,以免腹压骤然增高,导致弹簧圈脱落。了解并避免或解决上述问题,有助于提高输卵管弹簧圈栓塞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峡部弹簧圈操作者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单根双根管牙根管峡部形态特点及发生的显微解剖研究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椎弓根钉钩对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功能影响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