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4-11-02 05:28高潮谢婷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7期
关键词:学位体系院校

高潮 谢婷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坚强后盾,它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应充当重要角色。就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来看,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他们提升国民职业素质和全社会生产水平的主力军。例如,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社区学院。据2005年美国联邦教育部统计中心公布,截至当年年底美国共有社区学院1677所,而到2011年年底已经达到2634所,增长速度惊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同样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毛入学率已突破17%,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在长期的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大推进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步伐,培养了大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的初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已经有意识地开展了体系探索,为下一步办学积累了一些经验。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调整阶段,调整之后便是90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在经历了长期的规模发展之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所谓内涵式发展阶段,也就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更深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时期。

就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目标与方向越来越明确,政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响起,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职业教育。职业大学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3所迅速增至1985年的128所。但是,这一时期的职业大学一般由地方创办,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上都不完善、不成熟,在发展方向上也没有清晰的定位。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确立了内涵式发展的主线,制定了“三教统筹”“三改一补”等政策,开始从宏观上规划和管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打破了地方各自为政的办学体制,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三类职业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多类型、多模式的办学格局。如图所示,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数量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成人高校的数量则表现出不稳定的变化态势,这说明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背后已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调节,那就是政府对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规划和调节。

高等职业教育数量发展情况图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政府政策的主导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再加之一系列历史和现实原因,高等职业教育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认识存在不足。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都是精英教育,在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不适应情况,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注重增强劳动者素质,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并不曾有。这种文化上的不适应导致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障碍。“重学、轻术、轻劳动”“重理论、轻实践”等正是认识不足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困扰。在认识的局限性作用下,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评判或歧义值得商榷。例如,“专科层次”说认为高职就是专科。但事实上,专科是教育的一种层次,而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既可以有专科层次,也可以有本科层次。这种理解上的错位致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长期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次等教育”说认为只有普通高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只是“次等教育”。教育只有类型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很显然这种不合理的排名只能说明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另外,“弱势群体教育”说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高职学生有很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二是高职学生大都高考成绩不理想。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弱势教育,我们也不能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就给学生打上“弱势”的标签。以上不合理的思想使得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无论构建什么样的体系,革新思想都是问题的根本。

2.政策环境不完善造成阻力。在我国,教育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政策的科学、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政策的不科学、不完善也会给职业教育发展造成阻力。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益于政策,但是也有可能受限于政策。例如,在国家办学政策上,政府虽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持支持、鼓励态度,但对普通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加支持和鼓励。这就导致普通高校规模不断扩张,高校之间抢夺生源的苗头越来越明显,给先天不足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极大的生存压力。尤其是一些比较知名的本科院校为了吸引生源纷纷成立二级学院,而且政府还出台了允许这些二级学院以主校名义颁发证书的政策,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不断被掠夺。总之,政策的不健全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屡受挫折。

3.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主要表现是学历层次偏低。以江苏省高职高专的教师队伍为例,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9.5%,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2.1%。另外,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五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占10.65%,而教育部对这一层次教师比例的规定为30%。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就业吸引力不足,高学历人员在选择去向时很少将高职院校作为第一选择。另外,当地政府和高职院校本身也没有足以吸引这些人才的优惠政策,最终造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4.办学条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办学条件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硬件设施陈旧,特别是实验实训不能反映当下的社会生产总体水平,实习基地不稳定,整个教学的实习环节效果不明显。这对职业教育造成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无论何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实用技能都是不可回避的。只有学生具备适合社会生产水平的职业能力,才能说职业教育是成功的。而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常常由于办学条件所限不能获取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最终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

在现代社会,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庞大的教育体系,该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因而构建完善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意义重大,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政策上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结构的自主性。在政策支持下的自主教学,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至关重要。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也必须门类齐全、层次分明。人才的类型结构对应着教育的层次结构,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可分为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教育同属高等教育序列,国家采取同一种管理方式,对于专业设定的规定非常严格。高职院校基本没有自主权,这限制了职业教育在适应市场时的灵活性,同时也难以彰显自己的特色。为此,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灵活的政策,或者放权由高等职业教育根据自身状况自主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结构。

2.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优化这三个层次的结构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当突出特色,结合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制上,也应当改为两年,以突出与本科院校的区别,缩短学制能够明确职业教育这个方向定位。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可以尝试四年制的技术本科,就某一技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以更加深化的校企合作反复训练学生的实用技能,使之走出校门就能成为熟练工人。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应立足培养能够从理论的角度系统地把握自己领域内的实用技术,并且具有较强创新性的专家型技术人才。

3.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制度。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是我国目前学位制度的两大类别。学术性学位制度建立较早,运作已经较为成熟。专业性学位制度是为了响应市场经济建设步伐而设立的一种学位制度。根据教育部的描述,“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人才而设置”。职业背景包括来自各行各业的一线生产经历。一线人才在接受完继续教育之后仍然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以更加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从事自己的工作,而高职教育的目标也是培养生产经营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因此,从职业的背景和培养目标与规格看,把专业学位引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并使之成为与这种教育类型相对应的学位制度和学位体系,具有分类上的依据和操作上的可行性。

4.加强与中等教育的衔接。加强与中等教育的衔接是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层次考虑。从外部看,加强中高职的学制接轨,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具体实施中应当改革现有的招生模式,除了和普通高校竞争以外,还应当将触角伸向普通高校难以到达的其他中等教育领域,例如中等职业教育、中专教育等,增加专业对口的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同一专业继续深造的人数。从长远看,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性,这样才能使两种教育形式的学生进行沟通和协调。

总而言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不断优化和外部的不断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体系中起统领作用的是思想认识,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队伍,起基础性作用的是教育环境。只有正确处理好与外部和内部各要素的关系,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才能获得持久发展和高效发展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学位体系院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