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饮马弯弓锦城西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综述

2014-11-04 08:39严祖慧
中国生态文明 2014年4期
关键词:成都文明生态

□ 严祖慧

生态文明:饮马弯弓锦城西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综述

□ 严祖慧

潮起于南中国的生态文明,历经近20年由启蒙到觉醒的云涌波翻,在万里神州的绿野划下了一个硕大的惊叹号。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宣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迈向新的高程。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在这个特别的历史节点、在一个被生态文明渲染得无比秀美的地方,一群代表了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的前沿精英,驻足凝目,回瞻远眺,开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的命题:依法治理,创新驱动。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开幕式现场

11月初,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在“天府之国”的锦城之西温江区举行。如果说,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湖州)现场会”是对既往生态文明建设的检阅,是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的发展,8月在贵州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一次树起全球生态文明理念大旗,唤起和催发人类为保护地球家园环境奋斗的号召,那么,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则是一次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沉凝、生态环境问题的冷峻判断、破解环境困局的路径探索以及驱动生态文明破茧化蝶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创新模式。这次以“生态文明·创新驱动”为主题的论坛年会,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更新引擎并注力加油。

群英荟萃 饮马弯弓

11月1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在温江开幕。

一时间,中国西南部的成都平原核心地温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瞩目点。从环保、农业、水利、林业到纺织、煤炭、旅游,全国各地研究、探索实践或关注一个新文明——生态文明应时而生的各界人士、各业精英纷涌而至。原本仅限200名代表不得不扩大到364名,似乎名额并不能挡住人们对生态文明的渴望,再次增加的300名自费非正式代表名额也只是僧多粥少,无奈的主办方、承办方没有理由将来自大江南北的生态文明建设者们拒之门外,最后只好敞开各个会场,允许旁听,共享在生态文明大道上探索的成果与乐趣。

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的年会,至此已是第四届,此届是首次立名“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在既往的几届年会中,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横合学术、生产,以学术探讨破解实践难题,以务实态度拓展思路,蜚誉海内外,隐隐已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领军者。出席此次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的有包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水利部部长陈雷,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等32名省部级领导,和环保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50余名司局级官员;有包括成都市、福州市等6大省会城市副市长在内的40余名厅级领导干部;有包括郝吉明等在内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7名院士领衔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有包括南京江宁、成都温江等在内的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建设实践者。全国乃至国际方面的生态文明与环境空间、生态经济与生态文化的各方精英,跨越环境、水利、农业、纺织、煤炭、旅游等多部门与多行业,群英荟萃,风涌云集于成都温江。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魏宏出席会议向八方来客致欢迎辞。

此届论坛,凝聚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英,为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常态饮马弯弓,更新引擎。除主会场的高峰论坛之外,八大分论坛展示出生态与环境、资源与发展的饕餮盛宴:市长论坛,以“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检讨得失,寻求突破;农村论坛,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模式和城镇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路径;厅局长论坛,围绕环境法制建设,探讨依法治理,提高生态文明法制治理能力;国际论坛,以土壤修复为主题,分析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寻求破解困境方式;还有水生态科技论坛、生态旅游论坛、纺织论坛、企业论坛等,各分论坛从实践到理论,从民生到科技,从公众行为到国家制度,探讨涉及的课题几乎囊括了社会文明发展的方方面面。尤令人眼亮耳热的,是以“向污染宣战”为主题,直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的“中国政策”论坛热点对话,以院士、环保部官员和央视节目主持人主擂,和与会的地方政府官员、环保工作者、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现场对话交流,精彩纷呈,为这次论坛留下了无穷思维和发挥的空间。

交流与汲取并举,创新与储能同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饮马温江,弯弓待发,驱动生态文明迈上新高程。

亮点纷呈 创新驱动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探索生态文明在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力。因此,从论坛年会的举办方式到参与行业、探讨内容都体现了“创新”要旨。在创新的思维下,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亮点纷呈,彰显出无穷生机与活力。

本届论坛年会的最主要的一大亮点,就是“社会各界全参与,生态文明大合唱”。不仅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介入论坛年会始终,学术界、企业界、文化界,甚至包括街道环卫工人都热情踊跃参与其中。有的企业甚至提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承办分论坛主题探讨。在主题内容上,首次突破环保领域的局限,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多行业和多领域、多层面的融合。农业、水利、林业、纺织、煤炭、旅游等多部门多行业的融入,改变了以往环保一家唱独角戏的状态,拓展了生态文明从理念到行为、从理论到实践、从环境到经济、从生产到消费、从生态到科技等多领域的探索与融合。尤其是宣传部门创新和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五大领域的理论探讨和环境法制保障、公众行为规范,更拓展了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理念的层级,对唤起和促进全社会参与起到了为重要的作用。

引人注目的第二大亮点,是以依法治国的国策方略为准绳,以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背景,致力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治理措施创新的探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姜春云在书面致辞中以“创新”和“法治”为关键词,明确提出:在新常态背景下,生态文明的创新驱动要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要与经济转型升级相结合;要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产出率相结合;要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要与科技支撑相结合;要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结合。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在会议报告中強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必须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建立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必须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水利部部长陈雷在“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回顾了多年来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和成就,阐述了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剖析了水生态面临的资源性短缺和用水浪费并存、生态脆弱与开发过度并存、污染治理和超标排放并存等严峻问题,并強调,建设水生态文明需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上下结合,形成整体合力;需要法制推动,加强制度建设;科技驱动,夯实技术支撑;试点带动,搞好先行先试;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题为《适应新常态,立足主阵地 以改革创新推动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的主旨报告中,提出:适应新常态,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谋划新举措,立足环保主阵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新载体,开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新局面等三大观点。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在论坛年会的总结报告中,归纳了主会场“高峰论坛”、“中国政策论坛”和八大分论坛的论战内容和主流观点,对新形势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路径与制度创新,指出了五大要点:一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二是必须坚持融入融合的“五位一体”发展路径;三是必须坚持均衡统一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空间;四是必须坚持制度引领的考评考核机制;五是必须坚持合作共赢的共建格局。

本届论坛年会的亮点之三,是通天接地,平等务实。参加本届论坛年会的省部级领导和院士,除因公务返京之外,都分别参加了分论坛的主题研讨。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参加了生态旅游分论坛;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参加了国际论坛;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参加了纺织论坛等等。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等相关司局长、各省市环保厅局长都和各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一起参加讨论,并成了主要的发言人。在以土壤修复为主题的国际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倾听专家、司局长、企业人士针对性的讨论争辩后,应与会者的强烈要求,对目前土壤污染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剖析,也对解决问题的路径阐述了个人观点,更从制度建设上解说了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呼之欲出的“土壤十条”基本方略。他的发言赢得了连连掌声,使诸多存异的争论不辩自明。各分论坛的讨论,从理念到制度、从理论到实践,诸多研究或实践建设中的疑点、困惑都在专家、企业家、建设者和执政官员的互相探讨争论中得以茅塞顿开,或求同存异。

作为首次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立名的成都年会,亮点多多,此处仅陈其三。会议结束时,许多与会者余兴未己,期待地评价:这个论坛无论其作用还是影响,堪称生态文明的中国之最。这个评价是否过誉可不置喙,但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节点上饮马弯弓,对促进其创新驱动的探索无疑是深具影响的。

耕耘播种 收获期盼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自2011年正式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成立,继苏州年会、珠海年会、杭州年会,这次成都年会已是第四届。每一次年会都有一次的特点,每一次年会都是一次登高;每一次年会都有一份宣言,每一次年会与宣言都是一次生态文明的播种耕耘。与农夫耕耘盼收获不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收获不是金灿稻穗和麦浪,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与年会的收获,始终是播种、耕耘、期盼的循环。每一次论坛年会的举行,就是一次播种耕耘,也是一次收获,收获的就是一种美好的期盼。

成都年会令人激情迸发的,除了高、深、实、新的研讨探索外,还有一份凝聚了与会者研究与实践结晶的宣言。2014年的《成都宣言》倡议:以理念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以制度创新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以路径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都宣言》呼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应对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自觉,建立起生态文明的社会行动体系,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同心协力,共同为生态文明作出贡献。这就是一次激情的播种,同样也是一种收获的期盼。

当然,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播种与收获的不仅仅止于此。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参与、推动的中国生态文明奖宣告正式启动,彰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机制将进入常态化。至于这个首个生态文明的大奖项是否会像生态文明的中国理念一样被国际认同,衍生出生态科技、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生态园区等等从研究到实践建设的完整体系的系列奖项,成为类似“诺贝尔”式的国际生态文明大奖,诸多与会者表示了极大期待。这次年会比以往更丰盛的是,作为一个新文明的播种耕耘人,又增加了新成员。闭幕式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为其麾下新成立的华南、华东两个工作站,中国生态文明纺织行业工作委员会、生态旅游分会,副会长单位和常务理事单位授牌。在只问播种耕耘不问获的生态文明促进推动者队伍中再添斗士,不能说不是一种收获。这诠释着生态文明理念的先进与科学,诠释着社会对生态文明的期盼,也验证了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播种者们辛勤耕耘的成效。

当福州市副市长从成都市副市长手中接过2015年论坛年会承办城市会旗时,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与无尽的期盼中闭幕。同时,飘舞的会旗也在宣示:播种、耕耘、期待的又一次循环开始了。人们期待:明年会更好!

猜你喜欢
成都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对不文明说“不”
成都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