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4-11-04 00:16欧如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创新意识培养

摘 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进而提出通过:引——唤起创新意识,启——激发创新意识,归——培养创新意识等途径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培养;创新意识;自主探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创新意识①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得以全面发展呢?

一、引——唤起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打开思维的阀门。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呢?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给正方形涂色得出“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提出质疑:生1:小数的末尾添上0,使一位小数变成两位小数,小数的大小为什么还不变?生2:小数的末尾多添上几个0,小数的大小是不是还不变?生3: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变吗?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就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举例、讨论、验证。最后,学生找到了新的规律——小数的性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地去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培养了学生乐于参与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启——激发创新意识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需要,并多给他们搭建自主活动思考的舞台,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生成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仅满足于浅层次的成功体验,而应及时引领,巧妙提升,使学生实现更大的发展。

三、归——培养创新意识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的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运用”的过程,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和轻松,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如,一节公开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这个问题能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能培养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接着,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中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三次实验,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最后,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这样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就一定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振兴中华。

参考文献:

吴正宪.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欧如平,女,1980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福建省闽清县实验小学,研究方向:生成性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创新意识培养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