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改存在三大误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控首席专家邵一鸣谈医改误区

2014-11-05 08:44高军陈广晶丁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村医卫生院误区

■本刊记者 高军 陈广晶 丁玲

“有人说,医改现在的状况就像是打橄榄球,到处乱跑。好像哪个方向都是对的,但又不知道能得到什么东西。”2014年4月10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控首席专家邵一鸣就医改中出现的误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医改不需要法律助推

邵一鸣委员说,目前医改中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大家都不认为中国的医改需要依靠法律保障来协助完成。他说,医改是世界公认的难题,早在20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当政时,他的妻子希拉里作为第一夫人主持制定医改方案,激发了两党纷争,致使民主党派在第二年国会选举中惨遭落选。现在我国医改正在深水区摸索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医改相关法律的保障,其推进必将十分艰难。

误区二:村医和乡镇卫生院足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对于医疗改革已经进行到第四个年头,但大医院仍是人满为患的问题,邵一鸣指出了这是医务人员配置的误区造成的。邵一鸣说,现在医改还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村医和乡镇卫生院足以满足农民的需求,但实际上远远满足不了。邵一鸣说,目前我国拥有700万人的医疗资源,但目前这些医疗资源流动性仍然很低,优质资源被固定在大城市大医院,村医和乡镇卫生院往往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求医需求,患者们被吸引到大城市大医院,这是大城市无法“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改变现有医疗格局,让医疗资源流动起来,达到高层、中层、基层合理分布的结果,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他说,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只靠村医自己是办不到的,他们需要上级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帮助。

▲邵一鸣委员 本刊记者 高军/摄

邵一鸣说,近年来,因为缺少晋升空间等原因,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根本没有进入医卫工作就改行了,他们中的大多数进不了大医院,宁可改行也不愿意去基层。但是如果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都在一个医疗集团里,情况就不同了。住院医生的培养是在大医院进行的,完成后,每个医生都要从基层开始一级级地往上升。邵一鸣解释说,这就像在公司里,一个人不可能刚去就当科长,肯定要先当科员,然后一级级地往上升。将基层医务人员纳入到医疗集团体系中给他们提供定期的培养、培训,提升他们的现有医务水平,也同时给予他们工作岗位的提升空间,这样才会使更多的医生愿意到基层乡镇医院工作,医改局面才会有根本的改观。

误区三:基本药物目录能够解决患者所有问题

《基本药物目录》能够解决患者的所有问题,这也是一个误区。邵一鸣说,《基本药物目录》里都是很多年的老药了,有一定效果,但不是高效药、不是特效药。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这种危害人民健康生命的重大疾病是无法保障的。邵一鸣说,通过20年的斗争,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生命权高于知识产权。国际法律以及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都已经为强仿药生产做好了铺垫,但是我国在强仿解决重大传染病的药物工作上,却没有跟上。通过强仿解决重大传染病的药物,事关公共安全,应该尽快往前走。他认为,如果政府能够进一步跟药企结合起来,用强仿解决重大传染病的药物问题,维护公共安全;用强仿和自愿仿制相结合来解决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这种危害人民健康生命的重大疾病;通过自愿仿制或技术转让,使最新的药尽快在国内生产,而不用等20年后其专利过期。政府可以通过这三种方式,特别是见效比较快的强仿和技术转让相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丰富药物名单,解决我国百姓的药品不足问题。

猜你喜欢
村医卫生院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意见》出台 村医“乍暖还寒”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村医协会要为村医干4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