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2014-11-07 23:23樊力颖
科技资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传统文化

樊力颖

摘 要: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硬实力,而软实力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企业的硬实力是企业发展中对于不断的变化的外问环境,所形成的核心的技术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标志性产品,而软实力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战略支持并适应不断变化需求的管理体系和思想。而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都处自身所处的文化条件及文化环境具有直接的关系,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存的基础,其与硬实力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下使企业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的儒家和道家思想长期以来都对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产生的较大的影响,其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的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使其为企业发展所用,从而在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使传统文化充分的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进一步对发挥传统文化优势,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249-02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不仅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和工作作风,同时也是企业成员整体精神、价值标准及习惯的沉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特有的文化形式,使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可以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约束员的工思想和行为,同时也起着导向的作用,使其与其他企业存在着不同,更容易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企业文化,那么其也没有自身的特色,很难取得长远的发展,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企业取得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文化形成于美国,但受益最大的则是日本,日本由一个战败国一跃而成为美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都源于企业文化对日本经济经展的主导作用。日本企业的文化在很多方面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因此我国各企业在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时,要充分的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从而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企业文化。

1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吸取了多家之长,以儒家为核心的,而最后成型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家法制、家族制为背景、以儒教伦理为中心,包容各家所言的多元型传统文化。其具有以下特点。

1.1 人本思想

人本思想是一切问题都应该以人的为中心、为根本,以人为本,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履行好义务,从而保证社会的正确秩序,实现人际和谐的关系,使人生的修养得到积极的提高。

1.2 贵和尚中的思想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的一种理想境界,即千差万别的事物聚集在一起,能够实现统一、协调、和谐的共生共存,在平衡发展下起到互相促进作用。在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实现是需要坚持中庸之道即凡事保持中立。中和思想在体现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相处时要保持“中庸”的思想,不提出自己的意见,保持中道,明哲保身。

1.3 伦理道德观念

我国一直重视伦理本位文化,强调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在与人际关系的维系上积极的应用于伦理道德观的积极作用,从而维系社会的稳定团结。在领导模式上,表现为“正人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强烈等级观念、服从意识及由此引发的对个体主观能动的严重束缚却应予以防范。

2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我的传统文化中包着儒家、道家、法家等多家的思想,而在这些思想中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可以说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局吕,更重视诚信、中庸、和谐和社会责任,更利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处理,可以有效的弥补西文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使人通过对自身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也能使管理目标得以达成。

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博大精深,而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与西方观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以较大的推动力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前些年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追究其经济发展的根源,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较深的渊源,因为从地域上来讲,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处于中华文化的辐射圈内。而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企业在文化的构建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而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根深蒂固,对于群体利益及群体的和谐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思想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更深刻的意义,不仅有益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目前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即经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考虑到当前所处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之上,所以还需要有效的吸收世界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从而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来。

2.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在借鉴西方国家先进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

我国的企业文化需要具有自身的特色,这就需要做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良好的结合,因为传统文化中蕴含中我国文化中的精髓部分,需要在构建企业文化中我们进入深入挖掘,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产足于我国文化的背景下。而当前我国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更重视于现代化的程度,再加之相关的管理实践所要求,所以同样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文化研究理论和方法,从而使二者相互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在文化的构建的上即要拿来也要进行消化,要吸取各文化的精华部分,而不能简单的拿来。特别是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多为哲理性的,所以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使其转化为企业的具体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

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还要对企业自身文化传统进行“扬弃”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由于在生产与消费,企业经营,企业服务及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单一性”,也即企业只注重国内同行间竞争,忽视国际间的企业竞争,只注重现有市场的竞争,忽视对未来市场的开发与竞争,只注重产品质量、价格、品种等产品本身的竞争,而忽视了产品的品牌、企业精神、服务质量、人力素质、制度创新等文化因素的竞争,因而企业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必须转变企业的机制,这就必须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和自我升华。一方面,对于我国企业自己的优良传统,仍对现代企业具有指导与借鉴作用,我们必须结合实际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传统的企业思想文化加以克服和抛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塑造属于中华民族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

2.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是以“人”为管理的出发点,以人为本,以企业群体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的共识为核心。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建立了业主产权制度、法人产权制度,企业产权清晰,遵循现代雇佣制,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业主与经理人之间关系清楚,权责明确,这就为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践提供了可能,为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能。建设“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加快建立优秀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2.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还必须重视和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其中着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在我国的企业建设中,需要充分的发挥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从而加快培养和造就庞大企业经营者的队伍,加强对科技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四有新人,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

企业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文化的代表,他在企业文化中起着设计、组织、概括、示范、引导、凝聚、传播的作用,这种起主导的作用,他人是不可能代替的。培养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就是要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良好思想,文化,技术,管理素质,以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才能加快现代企业文化生成、发育及升华、丰富的过程,才能使形成的文化产生应有的导向、激励、辐射作用,以独特的形象、优秀的文化魅力,对其他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良性的影响。

2.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还必须加强企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企业基层组织的作用

现代企业改革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企业工会和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担负起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根据青年职工的特点开展工作,团结和带领青年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发挥“突击队”作用;企业的政工机构应本着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根据需要设置,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专职政工队伍。切实地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3 结语

企业凝聚力是一个企业得以发展的关键,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中更注重和谐精神的倡导,这种和谐,不仅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更是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身的和谐。这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对于企业的和谐发展及凝聚力的增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需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为思想源头,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为其所用,从而构建出和谐的企业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使企业得以不断的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谈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简要关系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