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杨粲三与聚兴诚银行

2014-11-10 17:48杨凤琼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金融

杨凤琼

[摘 要]杨粲三,近代重庆金融界的代表人物,聚兴诚银行的中枢人物,在金融业他透过良好的个人关系和自身的才能创办的聚兴诚银行成为川帮六大银行之首,实力雄厚,影响深远,是商业银行的突出代表,即使是在面临绝境中也能再造金融界的辉煌。聚兴诚银行自创立以来,杨粲三的一生都对聚兴诚银行的兴衰荣辱有着重大的影响。为大后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近代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杨粲三;聚兴诚;金融

杨粲三,1887年出生于四川省江北县(先重庆江北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融家,民族资本家。[1]其父杨文光开设聚兴仁商号,经营各种业务,后来聚兴仁不断扩大营业规模,家财剧增,获得“杨百万”的称号[2],为以后聚兴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与财力。杨粲三从小跟随其父亲学习经商之道。后创办聚兴诚银行,使其成为川帮六大银行之首。曾兼任重庆证券交易所首任理事长,21军军部财政设计委员会委员,并任四川省银行理事、重庆市银钱业联合公库及银行公会常委因其曾多次抗拒军阀派垫勒索,抵制官僚资本渗入,而被工商界誉为“石匠”。[3]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川康毛纺公司、铜梁造纸厂等企业董事,四川兴业公司常务董事。[4]重庆解放后,聚兴诚银行率先公私合营,任公司银行联合总管理处董事会副董事长,四川省政协常委,重庆市工商联常委,1962年病逝于重庆。[5]前人对于杨粲三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就目所能及的有张金喜《聚兴诚银行的创办人——杨粲三》和郑学绮的《聚兴诚银行的业务经营与杨集三的用人之道》对聚兴诚银行的重点人物杨架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四川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省志人物志编辑组编的四川省地方资料丛书《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二辑)》对杨粲三做了生平简介,张仲《聚兴诚银行与杨氏家族》中对杨氏家族与聚兴诚银行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的论述,重庆金融编写组著《重庆金融(上卷)(1840—1949)、中国民主建国会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工商联合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组编的重庆工商系列史料,其中第六辑《聚兴诚银行》和第七辑《重庆5家著名银行》、第三辑《我的父亲杨粲三》等等文章或著作主要是论述聚兴诚银行的,对杨粲三本人只是略有提及。关于其研究资料来源主要集中于大陆地区各地方性文史资料,民国人物合传等相关文献。本文即根据现掌握历史资料,对杨粲三在金融界的尤其与聚兴诚银行相关活动进行初步考察。

一、创办聚兴诚银行涉足金融业

1908年杨寿宇病故,杨粲三接办商号,在接任了聚兴成后,他大力扩展业务,增设省内外分号,改牌名“聚兴成”为“聚兴诚”。1911年5月,四川掀起反清保路运动,这一运动引起了四川甚至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市场的极度混乱,物价大跌。其他商家全面抛售货物,杨粲三采取了反其道而行的方式,显示出常人没有的雄心抱负和要想成就大事业就必须承担风险的气魄,倾杨氏家族的所有财力,乘机杀价囤购货物。到1911年的10月,辛亥革命成功,市场复苏,物价上涨,聚兴诚商号及其几家联号获利达数十万两,更增加了杨氏家族财团的经济实力[6]。这就成为杨粲三以后发展聚兴诚银行的第一桶金。

新的政权建立以后,政局开明,市场稳定,重庆各商业都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时杨粲三经营的聚兴诚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扩大了票号的业务(即存放汇兑等业务),在经营汇兑与存放款业务的过程中,杨粲三发现汇兑业务及存放款业务所得利润(1912——1913这两年的汇水及存放款收益达二十七万两)远远超过商业利润,这引发了杨粲三对经营金融业的浓厚兴趣。[7]除此之外,重庆作为开埠的通商口岸,商业日益发达(每年重庆与各地通汇款达千万两以上),庞大的金融业务要顺利的流通急需一家民营银行来承办。加之,杨粲三的三哥杨希仲,在日本留学期间,向杨粲三金融科学的有关知识。[8]杨粲三积极采纳杨希仲的建议,决定自主创办银行。这样,近代四川最早的民营银行——聚兴诚银行成立了并于1915年3月16日在重庆正式开业,从此杨粲三走上了他的金融之路。

二、精心策划创金融界辉煌

聚兴诚成立初期(1937年以前),其组织形式是股份两合公司,杨希仲任总经理,负责对外活动,杨粲三任协理,掌握银行实权。在创办银行初期,杨粲三主要注重的是汇兑、存放等基础业务的发展,尤其是汇兑业务,因此他制定了“汇兑第一、存放次之”,“存放业务服从和服务于汇兑业务”的方针[9]以突出其重要位置。同时利用自己长期与社会各方以及商界深厚的业务关系,在开业后的头三届(1915—1920年,每两年为一届)聚兴诚银行连获厚利,共赚纯益一百三十多万元。[10]即使是国民政府实行四大家族垄断金融的情况下,仍能稳住阵脚。

存款也是聚兴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由于1924年聚兴诚银行的创始人杨文光和杨希仲相继去世,使银行信用受到极大影响,存款余额急剧下降,杨粲三本人又坚持抵制吸收存款的原则[11]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聚兴诚存款业务的发展并不像汇兑业务那样如人心意。杨粲三积极改革扭转局面。例如对家族成员、旧商界的亲友、前清官吏、军阀,实行“定期计息、活期取用”的办法;对数目零星、存期较短和手续繁琐项目,以“着眼未来业务发展”为目标坚持承办;对众多的商号和商帮在,实行“结约汇款"的办法,由商号集零成整,由银行汇往异地,由此来促进聚行存款业务的发展。

杨粲三灵活的处理当时的混乱局势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民国初年,四川军阀混战,为祸最烈,各系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抢夺财物,手段至为横暴。作为川帮银行之首的聚兴诚开业自然成为派款的主要对象之一,先后被军阀派垫之款,累计已达一百五十万两,严重影响聚行的资金营运。杨粲三为躲避军阀派垫之灾,杨粲三采取迁址、聘任外国理事等方式,军阀却实行武力派款,仍将款索去。在忍无可忍的境况下,杨粲三亲自出面与刘湘对抗,要求“旧债未清,新债免派”。他散发快邮代电,向各方呼吁,一时舆论大哗。刘湘见状,撤走围行军队,释放王宪之。杨粲三乃于是年底恢复营业,为顾全刘湘面子,仍认缴公债一万五千元。杨粲三用巧妙的方式解决派垫问题既维护了聚兴诚银行的发展又稳住了军阀。

三、重返西南再造金融界辉煌

由于聚行发展的迫切需要,曾因杨粲三对时局的错误估计一度使聚行陷入困难境地。1930年,冯阎反蒋战争开始,他认定蒋军必败,将所发各种债券必然下降,便在公债市场上大做空头,初期蒋军失利,债券大跌,估计他空出债券已赚得七八十万元,最后因估计失误,而遭受多头轧空,这场公债赌博不但毫无所获,反而赔去老本一百三十多万。对此,他决心将经营重点转向西南,提出“把聚行建成西南第一金融机构”的新方针。

1930年,他将总行迁返重庆,在川省各地及云、贵、滇、桂等省重要城市设立业务机构,在西南扎下根基。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资金如潮水般涌入后方,一些中小川帮银行纷纷倒闭,惟聚行能在外来银行的竞争中站稳脚。同时为了能使聚兴诚银行在金融界长期发展下去杨粲三对聚兴诚银行做了一些改革。第一,“逐步收敛以固行基”,将设立在外省市的商号,外贸部等关门结业,集中精力经营银行;第二,“立足西南”,1943年,聚行在全国主要商业诚市设立分支行处33个,业务覆盖大后方全部地区,1944年,聚行存款总额达6.5亿元法币;第三,在国内外特殊的历史环境下顺应政治、经济形势,改组银行组织结构,改变以往的业务方向和重心,从“汇兑—存储—信托”的传统经营模式走向“贴放—对外投资—买卖金银—经营公债”多元运营模式并将聚兴诚银行的组织形式改为股份制,将聚行的发展推向了顶峰。

杨粲三经营聚行三十余年,资本额最初为一百万元,1937年增为两百万元,到1943年(以各年结出之纯益额累计),全行资产总值已达四亿四千九百万元,为聚行当时资本额一千万元的四十五倍多,国内机构发展到三十多个,员工一千三百余人,被国民党政府指定为办理外汇银行之一,成为首屈一指的川帮银行,蜚声于国内外金融界,为旧中国商业银行史上成功的一例。

四、杨粲三管理思想对聚兴诚银行的负面影响

杨粲三作为一名出色的银行家,聚兴诚银行的中枢人物,其管理思想在促进聚兴诚银行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制定了很多用人的准则,如奉行“师道尊严”、倡导“恒、信、贞、勤”、强调“观人于微”、要求“按品达标”、重用“真才良子”。从如此精细的管理方式中我们不难推断杨粲三不愧为一流的管理人才,理所当然能推动事业的发展。但是再完美的思想都有它的缺陷,在这些促进聚兴诚银行发展壮大的管理规则的后面也隐藏着一些危机。

杨粲三作为一个新旧时代之交的人,他的封建思想仍然相当的浓厚,在他的管理思想中,奉行“师道尊严,师徒界限异常分明。进入聚兴诚银行的所有学徒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磕头拜门、鞠躬行礼,拜杨聚三为师。这种思想虽然能加强对银行员工的管理,但进入民国以后民主平等思想涌入社会,这种管理方式很容易激起职员的反抗,不利于工作的运行,并且他性情执拗,气量狭窄,不能容人,即使为他出过死力,有过劳绩的行员,一旦拂逆他的意旨,即难与他继续相处,非至离行不止。

另一方面,杨粲三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对不同资历、不同职级和不同能力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将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会给人心理上造成伤害引起人们的反感,也会无形中造成职员之间的矛盾,并且会给职员造成一种对自己定位的误区,这些都会影响到职工能力的发挥进而影响公司的运行。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职员,即使在具体的工作中分工不同,也不能将其作为一种制度明文规定下来,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在管理工作中我们能够兼顾公平,使各个岗位的职员尽其所能,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杨粲三的管理思想中有弊端,但杨粲三对聚兴诚银行甚至整个大后方的金融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对促进大后方经济发展,推动抗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3]朱苏.杨粲三[M]//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省志人物志编辑编四川省地方志资料丛书.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二辑).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153.

[2]杨受百.我的父亲杨粲三[M]//中国民主建国会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工商联合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重庆工商人物志重庆工商史料第三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63.

[4]重庆金融编写组.重庆金融[M](上).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5]张金喜.聚兴诚银行的创办人——杨粲三[J].人物述林,1989(08).

[6]朱苏.杨粲三[M]//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省志人物志编辑编四川省地方志资料丛书: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二辑).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153.

[7]张守广.川帮银行的首脑——聚兴诚银行简论[J].民国档案,2005(01).

[8][10]张金喜.聚兴诚银行的创办人——杨粲三[J].人物述林,1989(08).

[9]芦智龙.聚兴诚银行的业务变迁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11][12]郑学均.聚兴诚银行的业务经营与杨粲三的用人之道[J].中国农业银行长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1(02).

猜你喜欢
金融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金融创新,金融工程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从“新金融秩序”看互联网金融
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