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研究的热点与走势

2014-11-10 13:55赵淑珍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

赵淑珍

[摘 要]中国现代史是指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的一段历史。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和发展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但是随着我国建设的加快,针对我国现代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许多史学界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讲述我国现代史研究的热点以及将来对现代史研究的走势。

[关键词]我国现代史;研究的热点;未来的走势

我国现代史作为距离历史最近的一段历史,对我国将来选择发展道路具有一定意义。眼观当下的研究方向,由原来重点的研究对象如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向我国的现代史方面转移。在这种研究形式已变得多样化与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对现代史的研究领域也在逐渐扩大。甚至已经将我国现代史放入了世界现代史中进行对比研究。下文笔者将从我国现代史的特点、我国现代史研究的热点以及我国现代史研究的趋势三个方面对我国的现代史做一个大概的探究。

1.中国现代史的特点

我国现代史展现给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是中国已经由一个受他国侵略奴役的国家演变成为巍然矗立于世界之林中强国的一段历史。我国现代史中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在其发展中经历着探索过程,在宏观上我国的现代史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

(1)从探索的角度看:我国从马克思主义当中认清了我国发展的正确道路,确定了正确的政治经济体制。因探索是具有必然性以及持续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能够加快探索的进度,借鉴了许多外国先进的技术以及经验,这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的脚步[1]。

(2)从探索的进程看:我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中,在探索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不管是政治上的“左倾”“右倾”还是经济上的“冒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转折点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思想,我国才在探索的道路中走向了正轨。

(3)从探索的内容看: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提出我国开始走向祖国统一的道路。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是一条强国之路,之后我国开始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四项基本原则让国民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现代史研究的热点

近些年,我国现代史研究学者针对我国现代史的研究存在许多分歧。我们看待历史,不能完全用一种观点将其定性,每个人思维不同,对历史的理解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是这种现象是十分正常的,毛主席曾在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家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只有在“百家争鸣”的情况下才能更让人看到真理的所在。

目前,在争论的焦点当中其中的两点是最具争议性的[2]。其一是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调和主体,基于革命的视角审视中国近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变迁;其二是应该以现代化理论强调近代红果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以及发展为主线。当下,这两种范式的辩论是史学界的一个热点。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一直受到战争的影响,日本的侵略,与国民党的交战,在这种背景之下现代化范式是行不通的。但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因经济的发展衍生出了社会各阶层,在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都逐渐走向现代化,我国开始由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古老国家逐渐向现代化社会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革命史范式又是行不通的。其实,放进现实这两种范式应该处于一种并存的状态。

但是,如何正确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变成了当前争论的焦点。有的学者认为5000年历史中流传下来的一些文化应该继续发扬,应该大力兴建孔子学院,将国学搬上课堂。但在此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看待事物的眼光应该是理性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东西都会被淘汰,但有些因本质是利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将会被流传,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圣人,其开创的儒家思想不应被社会抛弃,但也不能过分美化。因现代化的社会已无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内容,所以有些学者认为生搬硬套传统文化那一套已经变得不切实际了[3]。

尽管最近我国史学界的学者在各种历史问题上的分歧都比较多,但是历史的存在已经允许了多种观点并存。不管是有些老看法被新思想的影响变成了新看法,还是有的老问题被新的史料文献影响变成新问题,这些都说明在历史不断发展和变化过程中,不论是谁都不能对某一个历史进行唯一的判断和定夺。

3.中国现代史研究的走势

不管是我国还是全世界目前都是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全球的联系都在变得紧密,地球村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各种新的学术研究、学术思想涌入中国,让我国不管从学术的观点还是方法上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我国人民的历史意识也随之发生改变[4]。越来越多的外国思想对我国史学界产生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针对现代史的研究变得越来越自由,史学界的学术研究也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宽松。针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我国部分学者对西方的一些论述以及方法也呈现出逐渐接受的趋势。但是,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完全利用西方的那一套模式来进行历史的研究,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警醒学者对于历史的事实,应该遵循基本的历史的真实性[5]。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发展中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但学者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是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是已经发生了的,无论现在怎么变化过去的事情也不会随之改变。史学界探究历史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求历史本质以及存在的真理。我们都必须以一个理性、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过去,既不能全盘否定历史,也不能将历史全部搬上现代的舞台。

外来文化的涌入,也吸引了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进行探究。这种新的探究模式不仅利于两国之间良好的文化交流,还能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两国之间的关系。有学者就将韩国与中国的历史关系作为观察点深入对两国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的初衷是因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出现了中国人“嫌韩情绪”和韩国人的“反中感情”,这种矛盾关系让许多学者认识到这种尴尬关系的出现是否是因为深远的文化和历史根源带来的[6]。在认识到这种关系之后许多学者针对中国与韩国之间的历史渊源进行了研究。其实早在1960年以来许多史学界学者已经逐渐放弃了中韩交流史以及关系史的研究,但之后由于研究偏向的问题又逐渐有学者开始站在东亚的视角将韩国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作为东亚史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其实这种中外学者相互合作开展研究的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史研究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之一。

结语

总而言之,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会中断或者放弃对历史的研究与探索。历史的存在包容了多种观点对于历史的看法,这是历史存在的特性。不管将来我国现代史研究的热点向哪个方面转变,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挖掘历史本质,深化历史本质,寻求历史真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也不管将来我国现代史研究的走势向哪个方面转变,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看清历史特点,推动我国现代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敏.21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若干趋势[J].近代史研究,2012,13(06):122-123.

[2]王建,葛福平.试论历史人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11,18(09):107-108.

[3]赵英兰,李文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动态与趋向[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5):149-150.

[4]高峻,杨天石,陈红敏.近两年中国现代史研究成果概况[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14(02):171-172.

[5]易希圣,段智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创新[J].近代史研究,2011,37(02):101-102.

[6]贝塚茂树,吴绳海.美国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2012,11(0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