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透、讲厚、讲瘦

2014-11-10 09:53武同楼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语文教学

武同楼

【摘要】教师只有把握时机,抓住要点,适时精讲,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讲透、讲厚、讲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三讲”;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实行以来,很多人对课堂教学中的“讲授”避之如洪水猛兽,好像只要是讲就是“填鸭”,就是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实际上新课改并非排斥讲,相反对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讲。洋思中学、栟茶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精讲的典范,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借鉴。教师只有把握时机,抓住要点,适时精讲,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在愤悱处讲,把课文讲透

新知识的学习,要以一定的旧知识作基础。有些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是学生自身不可逾越的,需要教师适当讲解,否则会影响下一步的学习。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与理解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只能理解文本的表面意思,对文本缺乏深层次的把握,更难领悟文章的妙处。在学生处于读不出“味道”、悟不透精妙的“愤悱”状态时,教师就应适度讲解,点通悟透!

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之链》为例。

因为这篇课文的情节性较强,一般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只关注人物的形象、情节的发展与中心的揭示,薛老师却能在学生忽视与疑惑之处另辟蹊径,适时引进文体知识,讲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门,引领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他先是引导学生欣赏小说开头一段在公路上的环境描写:“我们读小说,一般关注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而往往忽视小说中特定的环境描写。要知道,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之一。这篇小说一开始就写了这样一个环境。”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环境是来衬托人物处境的;接着把视点游移到餐馆,让学生巩固这种认识;环境描写的作用明确了以后,薛老师再为文本补白,让学生想象主人公卧室的环境,这就像导演在准备道具一样,调动学生的智慧。最后,薛老师沿用了课后一个习题,让学生进行续写。学生在想象续写中很自然地运用到今天学到的环境描写,而且把这种环境描写的技巧作了升华,学会了象征性的描写,用熊熊的炉火象征着人情的温暖,用光明的太阳象征着生活的希望。

薛老师这一堂课将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孩子如何去读小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在学生愤悱处的适当讲解,将文章内容讲透,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表层走向深入,语文的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在拓展处讲,把课文讲厚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的话要求我们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本身,而应适当进行拓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有效的拓展应该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要力避盲目拓展或因拓展的喧宾夺主。教师必须精心选择课文拓展的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延伸文本的宽度,增加文本的厚度,从而使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

一位教师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在路上遇到这样一个老人,你会怎么回家介绍呢?通过让学生转换角色说话,来内化文本语言,进行说的拓展。接着教师又问了第二个问题:第二天你又碰上了这个老人,你会怎么向爸爸介绍?今天的介绍还会像昨天一样吗?教师指出,这次的介绍要概括,这叫有详有略,从而进行写作方法的拓展指导。到这里,教师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进行了追问式的讲解拓展,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第三天,老人变成什么样子了?仔细观察插图,特别是老人衣着变化,写在作业纸上,写完了读一读,写通顺,写正确。这样,通过精心选择的拓展内容,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读把握,文本的厚度增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扎实的提高。

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时,也常将古文的原文呈现给学生对照阅读,这些都是把文章“讲厚”的做法,值得提倡。

三、在关键处讲,把课文讲瘦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很多小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停留在复述课文的程度,语言啰嗦,抓不住重点。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其实紧要处往往就那么三两句,在繁密的文字下躲躲闪闪若隐若现。只有独具慧眼之人才能“发现”它。说发现,是因为那关键语句本来存在那里,你也读过,却不明白它真正的价值,而当你从全文中单独把它拎出来—用“重锤猛敲”之时,你才可以说真正“发现”了它。也只有“发现”了它,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中心的理解才能更准确、深入。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扎扎实实地开展训练,把文章读薄,学会概括。

以三年级《日月潭的传说》课堂教学为例。

师:能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生:(复述课文)。师:怎么才能清楚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请用上这几个词:

漆黑一团、挺身而出、千辛万苦、重见光明、化作青山

生:(用上刚才的词简要复述)。师:看看,是不是比刚才简短而且清楚?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怎么说呢?(板书:概括)生:(概括内容)。

师:要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一件事,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板书:起因、经过、结果)。谁再说说。生:(略)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层层递进问题和讲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将一篇长文读短、读薄。学生就在这种润物无声的讲解点拨中,学到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了阅读水平。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语文教学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