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4-11-10 05:14邬海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9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危重患者胸腔积液

邬海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中试验组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引流

对于胸腔积液患者而言,若不能及时排出胸腔积液,极易导致对胸部内器官的损害,严重者还有可能危及患者的呼吸功能。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因为其在患者胸部的切口偏大,患者预后也较慢[1-2]。而新型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为了进一步观察危重患者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特进行本次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试验组中男15例、女13例,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41.4±2.1)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42.1±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的胸腔积液经过B超检查均显示其积液量超过500 mL,同时在症状上,出现明显的积液压迫症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实验经过本院的医学伦理协会的审查通过。

1.3 实验方法 两组患者在穿刺点的选择上均通过B超来定位,在穿刺位置确认后,对穿刺位置周围进行常规消毒,所选用的麻醉方式均为局部麻醉,使用的麻醉剂为利多卡因(1%)10 mL进行逐层浸润麻醉。在上述步骤完成后,试验组患者选择的进针位点为下肋下缘,选择的穿刺针为“Y”形针,在整个进针的过程中保持负压状态。在明确地感受到针头的落空感并抽取部分胸腔积液后将大约15 cm长的导丝导入穿刺针头,将导丝导入后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本次选用的中心静脉导管为16 G,插入的深度为10 cm。在初步将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确定好后随后再次在B超引导下对导管的位置进行微调,待位置完全符合要求后,最后将水瓶与导管进行连接,并对胸腔积液的引流状况进行记录。对照组先切开皮肤,随后对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一直钝性分离到壁层胸膜,而闭式胸腔引流导管的置入位置选择为下一肋的下缘,引流导管的置入深度为4 cm左右,导管长度的调节根据具体引液中的波动状况进行调整,将导管的位置固定好后,随后将其固定于胸部的皮肤上,导管后端与水瓶相接,上述步骤完成后对胸腔积液的引流状况进行记录。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比较 试验组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在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能够导致胸腔积液的因素很多,但是无论是何种因素导致的胸腔积液,只要积液量超过中等,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压迫肺脏,同时使纵隔受到影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3-4]。对于危重患者而言,若不能及时排出胸腔积液,极易导致对胸部内器官的损害,严重者还有可能危及患者的呼吸功能[5]。危重症患者主要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存在着不同系统的功能损伤;第二其凝血功能都较差,对于伤害性较大的侵入操作受到的损伤较大;第三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8]。因而对于这类合并了胸腔积液的危重症患者选择的抽液方式必须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所产生的并发症少[9]。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与传统的胸腔穿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时导管引流的针孔比较细,对胸部组织造成的创伤小,在减轻了患者疼痛感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因创口较大引发的胸膜感染或其他反应的发生率[10-11]。(2)由于抽离积液后,积液减少导致肺器官下移。以往传统的胸部穿刺抽液为避免针管尖端对肺部组织造成损伤不能彻底清除积液,导致积液残留。而中心静脉导管的针管尖端细小而且较为柔软,在抽液过程即使肺部下移触及导管,也不会对肺部组织造成伤害,可有效、安全、彻底地抽离积液[12-13]。(3)因结核病导致的胸部积液,积液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在抽液时漂浮于积液中的纤维蛋白极易堵塞针管,而传统穿胸引流管只有一个针孔,发生堵塞后抽液无法继续进行。而中心静脉导管的针头顶部旁端拥有4~5个侧孔,抽液时一般不会全部堵塞,可使抽液正常有效的进行。(4)中心静脉导管的管腔较细,单位时间引流量少且引流速度可以进行操控,因此能够避免引流过快引起的张性肺水肿。(5)操作方便、简单、快捷、无需反复穿刺,可长时间引流。在本次实验中笔者发现,在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试验组患者的发生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在手术后试验组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C-反应蛋白的含量反应着患者应激水平的高低,其含量的高低意味着患者受到的创伤对其造成的短期的伤害程度,从这一点来看,试验组的操作对患者的损害要显著小于对照组。在并发症上,据国内外的大样本量调查显示,传统的闭式胸腔引流较易发生堵管和胸膜反应,本次实验可能由于样本样的问题,未见堵管反应,但发生的胸膜反应例数与文献报道相符[14-16]。在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比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综上,笔者认为危重患者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李俊英,董芸,周平,等.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263-264.

[2]李湘荣.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并胸腔内灌注顺铂和干扰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9):75-76.

[3]刘本刚,郭茜.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3):330-331.

[4]屈兵,蒲清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96-97.

[5]朱艳,胡长生.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治疗49例胸腔积液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74-1475.

[6]魏鹏飞.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渗出性胸腔积液发生堵管时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8):106-107.

[7]杜明,何忠英,王娟.单、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2,24(5):340-342.

[8]朱代峰,桂淑玉.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79-481.

[9] Topolcan O,Holubec L,Polivkova V,et al.Tumor markers in pleural effusions[J].Anticancer Res J,2007,27(14):1921-1924.

[10]王睿荣,魏亚芝,巨永利,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45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2,7(2):190-191.

[11]林阅生.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56.

[12]冯居帅,毕正强,李素娟,等.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8):61-62.

[13]杨海明,张振柱.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38例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0,30(3):28-29.

[14]周永红,蓝西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4):250-251.

[15]张旭华,李剑,孙成英,等.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07,15(3):245-246.

[16]刘卫,朱运奎,金远林,等.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297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6(9):803.

(收稿日期:2014-04-11) (本文编辑:陈丹云)endprint

综上,笔者认为危重患者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李俊英,董芸,周平,等.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263-264.

[2]李湘荣.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并胸腔内灌注顺铂和干扰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9):75-76.

[3]刘本刚,郭茜.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3):330-331.

[4]屈兵,蒲清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96-97.

[5]朱艳,胡长生.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治疗49例胸腔积液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74-1475.

[6]魏鹏飞.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渗出性胸腔积液发生堵管时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8):106-107.

[7]杜明,何忠英,王娟.单、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2,24(5):340-342.

[8]朱代峰,桂淑玉.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79-481.

[9] Topolcan O,Holubec L,Polivkova V,et al.Tumor markers in pleural effusions[J].Anticancer Res J,2007,27(14):1921-1924.

[10]王睿荣,魏亚芝,巨永利,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45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2,7(2):190-191.

[11]林阅生.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56.

[12]冯居帅,毕正强,李素娟,等.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8):61-62.

[13]杨海明,张振柱.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38例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0,30(3):28-29.

[14]周永红,蓝西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4):250-251.

[15]张旭华,李剑,孙成英,等.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07,15(3):245-246.

[16]刘卫,朱运奎,金远林,等.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297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6(9):803.

(收稿日期:2014-04-11) (本文编辑:陈丹云)endprint

综上,笔者认为危重患者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李俊英,董芸,周平,等.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263-264.

[2]李湘荣.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并胸腔内灌注顺铂和干扰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9):75-76.

[3]刘本刚,郭茜.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3):330-331.

[4]屈兵,蒲清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96-97.

[5]朱艳,胡长生.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治疗49例胸腔积液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74-1475.

[6]魏鹏飞.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渗出性胸腔积液发生堵管时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8):106-107.

[7]杜明,何忠英,王娟.单、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2,24(5):340-342.

[8]朱代峰,桂淑玉.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79-481.

[9] Topolcan O,Holubec L,Polivkova V,et al.Tumor markers in pleural effusions[J].Anticancer Res J,2007,27(14):1921-1924.

[10]王睿荣,魏亚芝,巨永利,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45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2,7(2):190-191.

[11]林阅生.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56.

[12]冯居帅,毕正强,李素娟,等.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8):61-62.

[13]杨海明,张振柱.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38例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0,30(3):28-29.

[14]周永红,蓝西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4):250-251.

[15]张旭华,李剑,孙成英,等.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07,15(3):245-246.

[16]刘卫,朱运奎,金远林,等.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297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6(9):803.

(收稿日期:2014-04-11) (本文编辑:陈丹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心静脉导管危重患者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干预要点研究及分析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结核性胸腔积液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研究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中的效果观察
危重患者皮肤压疮护理预防
合并胸腔积液的布鲁氏菌病1例临床分析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32例临床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