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的研究

2014-11-10 00:37严俊杰刘碧霞喻雀林
科技资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严俊杰 刘碧霞 喻雀林

摘 要:以现代职业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遵照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加强校企合作”的精神,结合湖南电气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实际,从校企合作角度着手研究职业院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在广泛深入地调查了长株潭区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创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湖南电气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工作中,有力地提升了湖南电气职院校园文化软实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营造了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取得了良好的实证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文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205-02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改革创新中推进职教科学发展报告”中提出文化“三进”的职教新理念,即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要求职业教育深入探索“校企一体”,以合作共赢为利益共同点,促进育人过程中各个要素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的深度对接,提高职业学校育人的针对性。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还难以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催化作用”,大多数仅停留在显性利益的表层领域,校企合作缺乏强劲的内在驱动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渗互融,对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职校企合作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合作过程需要来自文化层面的关照,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本质体现。通过对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文化层面互动交流的考察与研究,可以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谓“以文化人”,文化既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而教育的实质正是人与文化的互动,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高职教育需要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来促进高职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从而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极为倚重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校企文化互动成为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营造高职校园文化,不仅要植根高职院校这片沃土,还要加强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校企文化互动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性。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典型的企业办学高职院校,国有大型企业湘电集团是学院办好高职教育的强大后盾和依托,湘电集团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积淀,这是学院可以利用和挖掘的宝贵教学资源,通过打开校企合作的文化交流渠道,让湘电集团力道文化进入学校的课堂,让湘电的力道企业文化薰陶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让校企文化真正实现接通和互动。因此,我们提出“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研究”这一课题开展研究,通过案例建设研究来来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问题

文化有着区别于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诸多个性化特征,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文化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发挥着特殊的功能。高职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区别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并以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对身居其中的高职院校师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濡化作用。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亚文化系统,它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功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素质与品格的培养和学生性格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主要涵盖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校园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形的物质实体,是实现校园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和保障;校园制度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用以调节校内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师生员工行为的规范体系,体现着高职院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机制;校园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的传统办学理念所造就的文化氛围,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独特、鲜明的个性特色,反映着一所高校的价值追求和科学的信念,是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之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于孕育高职学生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塑造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催化高职学生的自我构建和社会构建等方面。

2.2 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内在文化驱动力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还难以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催化作用”,大多数仅停留在显性利益的表层领域,校企合作缺乏强劲的内在驱动力。当前高职领域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受市场利益左右,一旦市场这一风向标发生变化,校企合作关系也会受到影响甚至趋于瓦解,这并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规律要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需要深入到文化层面,通过校企文化互动促使校企双方在文化的深层次上展开交流与合作,让校企文化渗透在合作的每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和员工在成长中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他们健全的意识、理念、能力和品性,以文化为桥梁和纽带来紧密校企合作关系,变表面的校企合作为深层的校企融合,可以有效避免校企合作的短视行为,更为有力地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3 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文化互动的实践路径问题

高职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功能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功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两者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功能的互补和价值的增强,这就需要加强校企文化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内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基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现实路径。

3 研究方法

本项目主要运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一,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典籍,摸清省内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现状,深入把握文化互动在高职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将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纳入的文化研究视域。其二,调查研究法。以长株潭地区的高职院校和企业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长株潭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探索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其三,案例分析法。以项目组所在单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与湘电集团的校企文化互融机制建设实践为案例,研究校企文化互融的动力问题和路径问题。endprint

4 研究过程

本课题于2010年3月立项,2010年3月进行了课题的开题论证。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为课题的主要研究阶段。2011年11月至12月为课题的总结阶段。2012年为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阶段。两年多来,课题实践学校及课题组全体成员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4.1 开展长株潭区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0年底,课题组编制了调查问卷,对长株潭区域12所具有校企合作背景的典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展开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1)被调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教龄以及是否为德育课程老师等;(2)被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3)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状况的封闭式问题;(4)有关企业文化进校园的看法及建议的开放式问题:如“如何认识校园文化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你认为目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你对企业文化进校园有何建议?”等。

经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以及对部分教师、学生的个别访谈,我们认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职业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着碰撞和交融,职业院校应该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通道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

4.2 创新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现路径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针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进而创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高职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功能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功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两者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功能的互补和价值的增强,这就需要加强校企文化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内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基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现实路径。

5 研究成果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5.1 研究了高职教育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问题

文化即人化,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毫无例外地指向“人”这一主体,都以“人”为着眼点,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在文化共同属性的统领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具有相互融合的对接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共通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来增强校园文化之活力,完善企业文化之功效,藉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就会赢得共同发展。校企文化都以“人”为终极关,都具有开放性品质。校企文化都能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层次上考量终极关怀问题,这就是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

5.2 研究了校企文化互动的通道问题

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的通道进入高职院校,能够有效补强高职校园文化的不足,从而对高职学生产生文化辐射作用。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在校企文化的互动碰撞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把为员工谋福祉放在企业管理的第一位。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渗透到合作学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就把“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权利,把与培养学生有关的一切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另外通过到企业调研,参观学习,结合企业管理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丰富管理内容,将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运用和渗透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明晰企业管理的规范和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企业要求,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我,从而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实现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渡”。

5.3 构建了企业文化进课堂的德育课程体系(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大型企业(湘电集团)举办的高职院校,主办企业湘电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其建设的“力道文化”已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企业文化的典范。本课题结合湖南电气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现实路径,将湘电“力道文化”引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湘电集团职工素质教育的对接”为着力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进行改革;增加《湘电集力道文化》课程,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让高职学生提前了解和感知企业文化,进而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铺垫。(如表1)

6 问题及讨论

由于研究水平和研究精力有限,课题组虽然基本完成了预先设计的各项研究任务,但也有些研究工作没有做好。例如,在多年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校企文化互动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样校企纵深合作就缺乏了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动力问题”“校企文化互动中企业的利益诉求问题”“校企文化互动机制的构建问题”等等,以上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和讨论,以期破解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而寻找校企持续合作、纵深发展的现实路径,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跃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S·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 潘春胜,孟铁鑫.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10):23-24.

[5] 凌海波.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7-71.

[6] 段洪斌.“校企合作模式”视域中的高职校园文化探究[J].科技信息,2010(35):359,388.

[7] 李守可.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耦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59-62.

[8] 沈小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化构建的探索——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校企文化融合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66-67.

[9] 谷献晖.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作用与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9):93-95.

[10] 张祎,管中秋,庞海云.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78-279.endprint

4 研究过程

本课题于2010年3月立项,2010年3月进行了课题的开题论证。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为课题的主要研究阶段。2011年11月至12月为课题的总结阶段。2012年为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阶段。两年多来,课题实践学校及课题组全体成员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4.1 开展长株潭区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0年底,课题组编制了调查问卷,对长株潭区域12所具有校企合作背景的典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展开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1)被调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教龄以及是否为德育课程老师等;(2)被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3)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状况的封闭式问题;(4)有关企业文化进校园的看法及建议的开放式问题:如“如何认识校园文化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你认为目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你对企业文化进校园有何建议?”等。

经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以及对部分教师、学生的个别访谈,我们认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职业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着碰撞和交融,职业院校应该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通道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

4.2 创新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现路径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针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进而创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高职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功能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功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两者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功能的互补和价值的增强,这就需要加强校企文化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内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基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现实路径。

5 研究成果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5.1 研究了高职教育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问题

文化即人化,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毫无例外地指向“人”这一主体,都以“人”为着眼点,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在文化共同属性的统领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具有相互融合的对接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共通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来增强校园文化之活力,完善企业文化之功效,藉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就会赢得共同发展。校企文化都以“人”为终极关,都具有开放性品质。校企文化都能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层次上考量终极关怀问题,这就是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

5.2 研究了校企文化互动的通道问题

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的通道进入高职院校,能够有效补强高职校园文化的不足,从而对高职学生产生文化辐射作用。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在校企文化的互动碰撞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把为员工谋福祉放在企业管理的第一位。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渗透到合作学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就把“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权利,把与培养学生有关的一切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另外通过到企业调研,参观学习,结合企业管理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丰富管理内容,将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运用和渗透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明晰企业管理的规范和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企业要求,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我,从而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实现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渡”。

5.3 构建了企业文化进课堂的德育课程体系(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大型企业(湘电集团)举办的高职院校,主办企业湘电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其建设的“力道文化”已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企业文化的典范。本课题结合湖南电气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现实路径,将湘电“力道文化”引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湘电集团职工素质教育的对接”为着力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进行改革;增加《湘电集力道文化》课程,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让高职学生提前了解和感知企业文化,进而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铺垫。(如表1)

6 问题及讨论

由于研究水平和研究精力有限,课题组虽然基本完成了预先设计的各项研究任务,但也有些研究工作没有做好。例如,在多年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校企文化互动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样校企纵深合作就缺乏了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动力问题”“校企文化互动中企业的利益诉求问题”“校企文化互动机制的构建问题”等等,以上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和讨论,以期破解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而寻找校企持续合作、纵深发展的现实路径,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跃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S·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 潘春胜,孟铁鑫.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10):23-24.

[5] 凌海波.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7-71.

[6] 段洪斌.“校企合作模式”视域中的高职校园文化探究[J].科技信息,2010(35):359,388.

[7] 李守可.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耦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59-62.

[8] 沈小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化构建的探索——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校企文化融合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66-67.

[9] 谷献晖.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作用与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9):93-95.

[10] 张祎,管中秋,庞海云.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78-279.endprint

4 研究过程

本课题于2010年3月立项,2010年3月进行了课题的开题论证。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为课题的主要研究阶段。2011年11月至12月为课题的总结阶段。2012年为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阶段。两年多来,课题实践学校及课题组全体成员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4.1 开展长株潭区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0年底,课题组编制了调查问卷,对长株潭区域12所具有校企合作背景的典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展开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1)被调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教龄以及是否为德育课程老师等;(2)被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3)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状况的封闭式问题;(4)有关企业文化进校园的看法及建议的开放式问题:如“如何认识校园文化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你认为目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你对企业文化进校园有何建议?”等。

经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以及对部分教师、学生的个别访谈,我们认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职业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着碰撞和交融,职业院校应该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通道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

4.2 创新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现路径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针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进而创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高职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功能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功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两者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功能的互补和价值的增强,这就需要加强校企文化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内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基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现实路径。

5 研究成果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5.1 研究了高职教育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问题

文化即人化,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毫无例外地指向“人”这一主体,都以“人”为着眼点,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在文化共同属性的统领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具有相互融合的对接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共通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来增强校园文化之活力,完善企业文化之功效,藉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就会赢得共同发展。校企文化都以“人”为终极关,都具有开放性品质。校企文化都能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层次上考量终极关怀问题,这就是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

5.2 研究了校企文化互动的通道问题

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的通道进入高职院校,能够有效补强高职校园文化的不足,从而对高职学生产生文化辐射作用。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在校企文化的互动碰撞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把为员工谋福祉放在企业管理的第一位。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渗透到合作学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就把“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权利,把与培养学生有关的一切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另外通过到企业调研,参观学习,结合企业管理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丰富管理内容,将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运用和渗透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明晰企业管理的规范和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企业要求,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我,从而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实现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渡”。

5.3 构建了企业文化进课堂的德育课程体系(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大型企业(湘电集团)举办的高职院校,主办企业湘电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其建设的“力道文化”已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企业文化的典范。本课题结合湖南电气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现实路径,将湘电“力道文化”引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湘电集团职工素质教育的对接”为着力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进行改革;增加《湘电集力道文化》课程,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让高职学生提前了解和感知企业文化,进而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铺垫。(如表1)

6 问题及讨论

由于研究水平和研究精力有限,课题组虽然基本完成了预先设计的各项研究任务,但也有些研究工作没有做好。例如,在多年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校企文化互动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样校企纵深合作就缺乏了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动力问题”“校企文化互动中企业的利益诉求问题”“校企文化互动机制的构建问题”等等,以上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和讨论,以期破解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而寻找校企持续合作、纵深发展的现实路径,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跃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S·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 潘春胜,孟铁鑫.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10):23-24.

[5] 凌海波.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7-71.

[6] 段洪斌.“校企合作模式”视域中的高职校园文化探究[J].科技信息,2010(35):359,388.

[7] 李守可.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耦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59-62.

[8] 沈小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化构建的探索——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校企文化融合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66-67.

[9] 谷献晖.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作用与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9):93-95.

[10] 张祎,管中秋,庞海云.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78-27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