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限定条件下的安康库区渔业集约养殖技术

2014-11-12 16:43刘超李寒松成定北李志安刘晓婷王斌成国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库区水质

刘超+李寒松+成定北+李志安+刘晓婷+王斌+成国俊

摘 要:为探索生态限定条件下的库区渔业集约养殖技术,安康以面控规模、点调结构措施,控制大水面网箱养殖面积,通过增养滤食性鱼类、套养名贵鱼类、减少吃食性鱼类调整库区水体利用结构。集约养殖生态技术的推广,库区水域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提高,水质保持国标地表水Ⅱ类标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库区;集约养殖;生态技术;水质

中图分类号 S9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82-04

The Intensive Aquaculture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Limiting Condition in Ankang Reservoir Area

Liu Chao1,4 et al.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4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Ankang 72502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ation the intensive aquaculture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limiting condition with reservoir area,the controlling scale in aquaculture waters and the adjusting structure in breeding unit,control of large area water aquaculture with Ankang,for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he use of water with reservoir area,it is increased than filter feeding fish,it is quilt cover support than rare fishes,it is reduced than feeding of fish. The because promotion of intensive aquaculture ecological technology,it is increased the yield and the output value in the waters of reservoir area,it is Ⅱ class water quality of surface water with china standard in the Ankang reservoir area,it is significant than economic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Key words:Reservoir region;Intensive cultivation;Ecological technique;Water quality

陕西安康地处秦巴山腹地,高山延绵,川道狭小,汉江安康段干流346km,支流形成38 200hm2的水域面积[1]。为科学利用地表水资源发展渔业,保护汉江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康制定了“现代渔业发展实施方案”[2],要求规范行业管理、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大力推广生态化集约养殖技术。以滤食性套养吃食性名贵鱼类养殖模式,在限定库区地表水水质保持国标Ⅱ类标准基础上,以引进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 Walbaaum)等大型滤食性淡水经济鱼类为先导,利用集约养殖时空可控的特点,积极推广集约养殖生态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渔民收入,推动水产业向生态化集约养殖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功能区地表水水质保持国标地表水Ⅱ类水质,保障了京津冀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1 安康渔业生态养殖的产业基础

安康天然鱼类有6目13科93种,两栖动物18种[3]。鱼类养殖是安康渔业的基础产业,四大家鱼中的吃食性鱼类是养殖主体,多为池塘养殖,围栏养殖、库塘散养也有零星分布。传统养殖中的水库天然放养和库塘散养比重较大,捕捞渔猎是水产品主要作业方式,库区群众出则为渔获、入则为林果,渔业生产常年向自然索取,库区水体生物资源无有效补偿机制。

20世纪70年代以后,安康在汉江干流上断江截流建设了6座电站水库,正常水位面积2.33万hm2,形成大水库相连的人工水面水体,成为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水源,提供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82%的水源供给[4],直接控制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

21世纪初期,顺应陕西省陕南发展绿色水产经济战略决策,安康确定了“药水游”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百亿增收[5]、园区建设[6]、涉水产业[7]实施意见,要求加强渔政管理[8],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现代渔业,通过集约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滤食性鱼类增值放流等措施,促进生态渔业发展,修复汉江生态,确保汉江饮用水水体安全[9]。

按照保水增效目标,安康市制定了“规划先行、适控规模、网养名优、增放滤食”的原则,对库区总体渔业生产潜力分片调查和规划,按照生态优先原则适度控制网箱养殖规模,套养名优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网箱外库区水体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消减投饵网箱残饵和吃食性鱼类粪便排泄污染,净化水体;库塘增养水生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采取苗种扶持、技术指导等服务措施,积极推广灯光诱饵[10]、吃食性滤食性鱼类搭配套养、大水体不投饵或减少饵料投饲等技术,利用鱼类互生共养开展生态养殖,生产无公害渔业产品,创建安康鱼鲜、汉江水产等品牌,推动产业发展。endprint

2 安康渔业生态化集约养殖的实践

水体质量是生态养殖的基础,引导产业向生态化、集约型发展是现代生态渔业的基本要求。为探索现代生态渔业的发展模式,安康充分利用集约养殖时空可控的特点,面控规模、点调结构,积极推广淡水经济鱼类网箱集约养殖,选择匙吻鲟、鳙鱼等大型滤食性鱼类,套养鳜鱼、鳡鱼、斑点叉尾鮰等名贵吃食性鱼类,网箱养殖控制在水面面积的2‰以内,吃食性/滤食性鱼类养殖面积控制在2/8以内,网箱内吃食性鱼类套养比例不超过30%,调整库区水体利用结构,保护水域生态,提高养殖效益。在网箱外,通过政府行为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消解鱼类排泄物污染,以鱼净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经济生态效益相协调。

2.1 建设生态化集约养殖示范基地 开展生态化集约养殖技术推广以来,安康先后投资14.2亿元,建设了100多个生态化集约养殖基地,其中1 000口以上、面积3hm2以上网箱集约养殖生态示范基地25个,3hm2以上池塘集约养殖生态示范基地11户,2 000尾以上可繁大鲵生态养殖51户[7]。随着产业发展,安康制定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标准”,网箱养殖从竹竿木棍铁丝捆绑、钢管钢网焊接、不锈钢管钢网焊接等一步步的发展到不锈钢网+胶木浮子的水上游乐园式生态养殖网箱。池塘养殖依靠国家池塘改造计划支持,建成了标准化的塘埂硬化、生产生活分区、苗种池成鱼池配套、废水处理等功能齐备的渔业生产作业单元。建设了符合大鲵生物特性的冷水自流、阴暗潮湿、地下或半地下养殖场所。通过技术推广,安康渔业集聚了生产销售、垂钓娱乐、餐饮休闲等多项功能,体现了现代渔业基本特征[11]。

2.2 以生态化构建集约养殖鱼群结构 为改变安康长期存在的四大家鱼为主体的传统养殖结构,安康先后引进匙吻鲟苗种500万尾、鳡鱼200万尾、斑点叉尾鮰100万尾、黄颡50万尾,引进广东翘嘴鳜鱼改良安康当地大眼鳜鱼。匙吻鲟等滤食性鱼类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以明显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和养殖结构调整,库区新增滤食性鱼类养殖面积130hm2,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养殖面积由2/8发展到6/4,滤食性/吃食性8/2网箱轮捕轮养品种结构模式[1]得到推广。增养滤食性、套养名贵吃食性鱼类降低了饵料投饲和养殖成本,减少了渔业对库区水体污染,提高了渔民收入和生态养殖积极性。

2.3 建设滤食性优质苗种繁育基地 安康先后新建了汉水兄弟、富兴农业等名优滤食性鱼类苗种繁育基地,扩建了安康市鱼种场苗种繁育功能,增建了苗种繁殖和水花培育设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建设了专门的苗种繁育设施和车间,在安康市渔业局统筹协调下,形成了配套的滤食性鱼类苗种繁育生产体系,向库区渔民无偿或惠价供种,引导水产业向生态化集约养殖发展。

2.4 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 为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在国家计划支持下,安康市水产工作站和安康市鱼种场每年向安康瀛湖水库、旬阳水库等汉江干流水库增值放流鲢、鳙、匙吻鲟等滤食性鱼类鱼种200t以上[12],消解吃食性鱼类排泄产物,并在库区增养水生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采取行政措施,禁止库区无序捕捞作业,将库区休渔期由原来的90d提高到180d[8],滤食性鱼类得到休养生息,繁殖性能增强,库存数量明显增加[13]。

2.5 制定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安康市渔业局先后制定了渔业实施方案和库区网箱养殖技术规程,对入网鱼种品种结构、体重规格、网养种类和疾病预防等进行规范,并设立了安康市水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站,按照规程要求定期或根据需要抽检库区水产品质量,对重金属、药物残留和病菌、寄生虫等病害进行规范性约束和预防[14],及时发布库区病害预报,指导养殖户疾病预防。

3 生态化集约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几年生态化集约养殖技术推广,安康水产业迅速发展,水产品总产量由2008年的7 844t提高到2013年的42 500t,产值由1.08亿元提高到17.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06%提高到16.97%[15],成为安康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期间引进滤食性鱼类和名贵鱼类品种6个,培训职业农民1 200多人,建设高标准水上养殖园区12个,推广生态化集约养殖技术8项[14]。

3.1 生态养殖面积和产量产值提高 推广生态化集约养殖技术后,安康水产养殖面积以每年40%~60%的速度递增(表1),2013年安康水产养殖总产量占陕西省水产品总产的35%,产值占陕西水产品总产值的40%[16]。网箱池塘人工集约养殖面积由7 757.54hm2增加到13 164.00hm2,集约养殖产量达到32 900t,产值达到14.83亿元。

3.2 草食性滤食性套养成为养殖结构的主导形式 在库区大力推广滤食性、草食性鱼类逢养必套养殖技术,滤食性鱼类逢网必套,草食性鱼类每塘必套,滤食性/吃食性鱼类套养面积向9/1目标发展。套养技术培训提高了养殖户业务素质,增加了生产技能,25户生态化集约养殖示范企业中,15户由研究生、本科生领办,5户聘请了专职技术人员。安康市科技局聘请了7位科技特派员,承担14个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科技服务工作,其中大学教授、研究员3人[17],库区水域面积平均渔获产量由原来的0.06kg/m2提高到0.24kg/m2,产值由0.80元/m2提高到10.67元/m2(表1)。美系匙吻鲟、广东翘嘴鳜、湖北叉尾鮰等名贵鱼类在安康安家落户,匙吻鲟等部分引进品种成为渔业养殖的当家品种,是提高产量产值的主要产品。

表1 安康市水产品产量统计

[年度\&总产量(t)\&总产值(亿元)\& 其中:水产总产中的人工集约养殖\&产量(t)\&产值

(亿元)\&面积(万m2)\&单位面积产量

(kg/m2)\&单位面积产值

(元/m2)\&2008

2009endprint

2010

2011

2012

2013\&7844

11826

23589

28496

36936

42536\&1.08

2.13

4.24

12.93

16.67

17.86\&4515

7458

20543

24736

30903

32876\&0.62

1.34

3.69

11.22

13.94

14.83\&7757.88

4619.31

10319.16

14273.13

13170.58

13895.84\&0.06

0.16

0.20

0.17

0.23

0.24\&0.80

2.90

3.58

7.86

10.56

10.67\&]

注:基础数据来源安康市水产统计公报。

3.3 生态化集约养殖成为共识 采用大水面、集约精养、不投饵或减少投饵、滤食性吃食性鱼类配套养殖技术,以灯光诱饵等技术手段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养殖户生态化集约精养意识,网箱生态化集约养殖单位面积产值突破1 000元(表2)。生态养殖提高了鱼类品质和市场价格,水产业产值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提高,促进了安康水产业经营方式向生态化集约养殖方向转变。

表2 安康市网箱养殖规模和养殖水平

[年度\&网箱面积(万m2)\&网箱产量(t)\&网箱产值

(亿元)\&单位面积产量(kg/m2)\&单位面积产值(元/m2)\&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3.22

9.13

29.41

111.17

135.96

137.84\&547

1206

4039

10818

16544

18972\&0.4923

0.6354

3.6351

9.7362

14.8896

15.0214\&16.99

13.21

13.73

9.73

12.17

13.64\&1528.88

695.95

1236.01

875.79

1095.15

1089.77\&]

注:基础数据来源安康市水产工作站统计公报。*2008年网箱面积未计算企业承包所建网箱面积,产量产值包括承包企业部分。2009-2013年单位面积产值产量为网箱净面积产量产值。

3.4 集约养殖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 集约养殖生态技术的推广应用,库区年减少饵料投饲4 400t,减少鱼类排泄物660t,减少水体杂质1.15g/m3,减少氨氮水体存留191.83t[18]。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汉江安康段水质保持在GB3838-2002饮用水范围内,成为我国内陆唯一地表水Ⅱ类水质区[4]。

4 安康渔业生态化集约养殖的技术分析

4.1 水质测定分析 梁兢波等[19]对汉江安康段2001年水质进行了测定,王秋利[20]对汉江安康段1972-2009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江安康段水体属于国标地表水Ⅱ类水质。石应等[21]对汉江2011年的水质进行了调查测定,干流Ⅱ类水质为84.2%,Ⅲ类水质占15.8%,全部处于可饮用范围;功能区水质(安康瀛湖水库)Ⅱ类达标率89.5%,而中下游(丹江口水库出口-钟祥-武汉长江入口)支流水质达标率仅62.5%。刘秀华等[22]研究表明,丹江口水库水质明显由其支流(白河、湘河)决定,污染程度与汉江干流关联度不大。汉江上游水质稳定在国标地表水Ⅱ级水平,表明安康目前养殖规模在水质可控范围内,规范管理,严格执法,不再扩大规模,继续调整库区水产业品种养殖结构,可保障南水北调用水质量安全所需。

4.2 污染源调查分析 对汉江干流污染源调查资料(表3)分析,在点源污染中,城镇生活污染源占氨氮点污染的75.08%,工业污染占24.92%。在面污染源中,农业地表径流污染分别占化学耗氧量(COD)和氨氮(NH3-N)污染的64.74%和61.78%,水产养殖仅占4.10%和8.61%,农业地标径流污染是汉江干流COD和NH3-N氨氮污染主要来源,在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4个面源污染因素中,水产养殖是水质污染中影响最小的因子。

表3 汉江干流污染源分类及污染物年入河量

[污染源分类\& COD \& NH3-N \&入河量(t/a)\&比例(%)\&入河量(t/a)\&比例(%)\&点源\&工业污染源\&62259.3\&44.39\&3158.5\&24.92\&城镇生活污染源\&77998.4\&55.61\&9518.3\&75.08\&小计\&140257.7\&100.00\&12676.8\&100.00\&面源\&农村生活污水\&7249.5\&6.00\&1676.4\&6.40\&农业地表径流\&78177.1\&64.74\&16170.8\&61.78\&畜禽养殖\&30369.2\&25.15\&6074.0\&23.21\&水产养殖\&4952.2\&4.10\&2252.6\&8.61\&小计\&120748.0\&100.00\&26173.8\&100.00\&总计\&261005.7\&38850.6\&]endprint

注:基础数据摘自参考文献[21]。

4.3 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分析 肖婵等[23]研究了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水质的影响,表明工程对中下游枯水期水华的暴发有促进作用,水量调剂对水质污染程度起重要作用。彭虹等[24]研究表明,在光照条件充足、水温6℃以上时,汉江易受藻类适生繁殖发生水华。孟春红等[25]证实,汉江水体污染源主要来自面源的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染,这与石应等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采用生态化集约养殖技术,安康现有养殖规模不是汉江水质污染主要的或唯一的因素,对南水北调水质不构成安全威胁。

4.4 减控污染源分析 安康工业欠发达,汉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后,安康禁止汉江干流垂直10km内新建污染企业,关停了该范围内已建或正在运行的污染企业[9],明显减少了汉江点源污染。安康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秦巴山地茂密的植被造就了秦岭山脉的南北气候分界线,陕南PM2.5常年无污染或微污染,非点源污染对汉江水质影响甚微。在面源污染中,安康农业用地有限,农作物以水稻栽种为主,汉江支流是稻田排水主要的途径,也是汉江面源污染源的主要因素。改进耕作方式,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使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汉江面源污染。

4.5 产业发展及技术分析 在产业发展上,汉江安康段现有养殖规模处在水质要求的可控范围内,对汉江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水体质量无重大影响。安康政府提出的控制规模、规范管理、调整结构的政策措施,符合产业发展和保护水体生态环境要求[9]。在技术上,不再增加库区养殖规模,继续推广集约养殖生态技术,调整库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增值放流滤食性鱼类,控制和减少吃食性鱼类养殖,以名优特鱼类精养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可以保持安康渔业的稳步发展。

5 安康渔业生态化集约养殖的启示

生态养殖是指在一定空间和区域内,通过自然界物质循环和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采用相应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优势互补,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生产方法。在水域生态上,水华的实质是水体中氮、磷、钾等矿物质营养元素的失衡,净化水质的核心是水体营养要素的均衡利用,维持其安全范围的动态平衡,而不是控制其在水体的零存量。

安康水产生态化集约养殖实践,是对水产生态养殖的重要脚注,自然水体无人工养殖不一定就零污染[26];科学利用水体、规范养殖行为和养殖结构,养殖水体不一定就污染。客观分析水体生态渔业潜力,科学规划水域载鱼量和养殖规模,合理调整养殖种类,控制面源污染,清除点源污染,综合治理非点源污染[27],可在保持水体质量前提下,开发利用水体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

参考文献

[1]吴平.对安康生态渔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J].陕西水利,2013(6):7-8.

[2]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康市现代渔业发展实施方案”通知[EB/OL].[2012-05-22]http://www.ak.gov.cn.

[3]安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康地方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247-249.

[4]郭青.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EB/OL].[2013-04-10].http://www.ak.gov.cn.

[5]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意见[EB/OL].[2011-03-14].http://www.ak.gov.cn.

[6]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3-05-05]http://www.ak.gov.cn.

[7]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EB/OL].[2013-03-13].http://www.ak.gov.cn.

[8]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渔政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13-05-02].http://www.ak.gov.cn.

[9]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13-10-15].http://www.ak.gov.cn.

[10]刘超,吉红,王涛,等.基于网箱灯光诱饵技术的匙吻鲟养殖试验[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5):72-75.

[11]刘国光.促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7(5):3-4.

[12]陕西省渔业局.中国汉江安康瀛湖水库百万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在陕西安康市流水镇码头举行[EB/OL].[2012-09-29].http://www.cnfm.gov.cn.

[13]李修锋,黄道明,谢文星,等.汉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J].湖泊科学,2005(04):21-24.

[14]李志安.陕西安康:网箱养鱼居西北五省第一[EB/OL].[2012-06-20].http://cxjj.cinic.org.cn/news/pdgg/14619.htnl.

[15]安康市统计局.2013年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3-26].http://www.ak.gov.cn.

[16]董然.安康市2013年渔业产量和产值均跃居全省首位[EB/OL].[2014-03-02].http://www.ak.gov.cn.

[17]关于选派安康市科技特派员的通知[EB/OL].[2012-09-27].http://www.rzskjj.gov.cn.

[18]吉红,刘超,成定北,等.匙吻鲟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陕政发[2013]47号.

[19]梁兢波,张国成.汉江安康段水质卫生评价[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05):25-27.

[20]王秋利.汉江安康段及其流域水资源调查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18-20.

[21]石应,古佩,曹俊,等.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调查[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6):44-46.

[22]刘秀华,胡安淼.汉江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研究[J].人民长江,2008,39(15):36-38.

[23]肖婵,谢平,唐涛,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01):23-25.

[24]彭虹,郭生练.汉江下游河段水质生态模型及数值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02):363-368.

[25]孟春红,赵冰.汉江水质污染分析与治理措施[J].人民长江,2007(01):17-19.

[26]耿润哲,王晓燕,焦帅,等.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3(05):57-61.

[27]刘庆玉,焦银珠,艾天,等.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农机化研究,2008(04):191-19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注:基础数据摘自参考文献[21]。

4.3 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分析 肖婵等[23]研究了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水质的影响,表明工程对中下游枯水期水华的暴发有促进作用,水量调剂对水质污染程度起重要作用。彭虹等[24]研究表明,在光照条件充足、水温6℃以上时,汉江易受藻类适生繁殖发生水华。孟春红等[25]证实,汉江水体污染源主要来自面源的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染,这与石应等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采用生态化集约养殖技术,安康现有养殖规模不是汉江水质污染主要的或唯一的因素,对南水北调水质不构成安全威胁。

4.4 减控污染源分析 安康工业欠发达,汉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后,安康禁止汉江干流垂直10km内新建污染企业,关停了该范围内已建或正在运行的污染企业[9],明显减少了汉江点源污染。安康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秦巴山地茂密的植被造就了秦岭山脉的南北气候分界线,陕南PM2.5常年无污染或微污染,非点源污染对汉江水质影响甚微。在面源污染中,安康农业用地有限,农作物以水稻栽种为主,汉江支流是稻田排水主要的途径,也是汉江面源污染源的主要因素。改进耕作方式,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使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汉江面源污染。

4.5 产业发展及技术分析 在产业发展上,汉江安康段现有养殖规模处在水质要求的可控范围内,对汉江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水体质量无重大影响。安康政府提出的控制规模、规范管理、调整结构的政策措施,符合产业发展和保护水体生态环境要求[9]。在技术上,不再增加库区养殖规模,继续推广集约养殖生态技术,调整库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增值放流滤食性鱼类,控制和减少吃食性鱼类养殖,以名优特鱼类精养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可以保持安康渔业的稳步发展。

5 安康渔业生态化集约养殖的启示

生态养殖是指在一定空间和区域内,通过自然界物质循环和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采用相应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优势互补,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生产方法。在水域生态上,水华的实质是水体中氮、磷、钾等矿物质营养元素的失衡,净化水质的核心是水体营养要素的均衡利用,维持其安全范围的动态平衡,而不是控制其在水体的零存量。

安康水产生态化集约养殖实践,是对水产生态养殖的重要脚注,自然水体无人工养殖不一定就零污染[26];科学利用水体、规范养殖行为和养殖结构,养殖水体不一定就污染。客观分析水体生态渔业潜力,科学规划水域载鱼量和养殖规模,合理调整养殖种类,控制面源污染,清除点源污染,综合治理非点源污染[27],可在保持水体质量前提下,开发利用水体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

参考文献

[1]吴平.对安康生态渔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J].陕西水利,2013(6):7-8.

[2]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康市现代渔业发展实施方案”通知[EB/OL].[2012-05-22]http://www.ak.gov.cn.

[3]安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康地方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247-249.

[4]郭青.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EB/OL].[2013-04-10].http://www.ak.gov.cn.

[5]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意见[EB/OL].[2011-03-14].http://www.ak.gov.cn.

[6]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3-05-05]http://www.ak.gov.cn.

[7]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EB/OL].[2013-03-13].http://www.ak.gov.cn.

[8]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渔政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13-05-02].http://www.ak.gov.cn.

[9]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13-10-15].http://www.ak.gov.cn.

[10]刘超,吉红,王涛,等.基于网箱灯光诱饵技术的匙吻鲟养殖试验[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5):72-75.

[11]刘国光.促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7(5):3-4.

[12]陕西省渔业局.中国汉江安康瀛湖水库百万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在陕西安康市流水镇码头举行[EB/OL].[2012-09-29].http://www.cnfm.gov.cn.

[13]李修锋,黄道明,谢文星,等.汉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J].湖泊科学,2005(04):21-24.

[14]李志安.陕西安康:网箱养鱼居西北五省第一[EB/OL].[2012-06-20].http://cxjj.cinic.org.cn/news/pdgg/14619.htnl.

[15]安康市统计局.2013年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3-26].http://www.ak.gov.cn.

[16]董然.安康市2013年渔业产量和产值均跃居全省首位[EB/OL].[2014-03-02].http://www.ak.gov.cn.

[17]关于选派安康市科技特派员的通知[EB/OL].[2012-09-27].http://www.rzskjj.gov.cn.

[18]吉红,刘超,成定北,等.匙吻鲟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陕政发[2013]47号.

[19]梁兢波,张国成.汉江安康段水质卫生评价[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05):25-27.

[20]王秋利.汉江安康段及其流域水资源调查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18-20.

[21]石应,古佩,曹俊,等.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调查[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6):44-46.

[22]刘秀华,胡安淼.汉江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研究[J].人民长江,2008,39(15):36-38.

[23]肖婵,谢平,唐涛,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01):23-25.

[24]彭虹,郭生练.汉江下游河段水质生态模型及数值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02):363-368.

[25]孟春红,赵冰.汉江水质污染分析与治理措施[J].人民长江,2007(01):17-19.

[26]耿润哲,王晓燕,焦帅,等.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3(05):57-61.

[27]刘庆玉,焦银珠,艾天,等.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农机化研究,2008(04):191-19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注:基础数据摘自参考文献[21]。

4.3 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分析 肖婵等[23]研究了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水质的影响,表明工程对中下游枯水期水华的暴发有促进作用,水量调剂对水质污染程度起重要作用。彭虹等[24]研究表明,在光照条件充足、水温6℃以上时,汉江易受藻类适生繁殖发生水华。孟春红等[25]证实,汉江水体污染源主要来自面源的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染,这与石应等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采用生态化集约养殖技术,安康现有养殖规模不是汉江水质污染主要的或唯一的因素,对南水北调水质不构成安全威胁。

4.4 减控污染源分析 安康工业欠发达,汉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后,安康禁止汉江干流垂直10km内新建污染企业,关停了该范围内已建或正在运行的污染企业[9],明显减少了汉江点源污染。安康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秦巴山地茂密的植被造就了秦岭山脉的南北气候分界线,陕南PM2.5常年无污染或微污染,非点源污染对汉江水质影响甚微。在面源污染中,安康农业用地有限,农作物以水稻栽种为主,汉江支流是稻田排水主要的途径,也是汉江面源污染源的主要因素。改进耕作方式,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使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汉江面源污染。

4.5 产业发展及技术分析 在产业发展上,汉江安康段现有养殖规模处在水质要求的可控范围内,对汉江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水体质量无重大影响。安康政府提出的控制规模、规范管理、调整结构的政策措施,符合产业发展和保护水体生态环境要求[9]。在技术上,不再增加库区养殖规模,继续推广集约养殖生态技术,调整库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增值放流滤食性鱼类,控制和减少吃食性鱼类养殖,以名优特鱼类精养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可以保持安康渔业的稳步发展。

5 安康渔业生态化集约养殖的启示

生态养殖是指在一定空间和区域内,通过自然界物质循环和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采用相应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优势互补,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生产方法。在水域生态上,水华的实质是水体中氮、磷、钾等矿物质营养元素的失衡,净化水质的核心是水体营养要素的均衡利用,维持其安全范围的动态平衡,而不是控制其在水体的零存量。

安康水产生态化集约养殖实践,是对水产生态养殖的重要脚注,自然水体无人工养殖不一定就零污染[26];科学利用水体、规范养殖行为和养殖结构,养殖水体不一定就污染。客观分析水体生态渔业潜力,科学规划水域载鱼量和养殖规模,合理调整养殖种类,控制面源污染,清除点源污染,综合治理非点源污染[27],可在保持水体质量前提下,开发利用水体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

参考文献

[1]吴平.对安康生态渔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J].陕西水利,2013(6):7-8.

[2]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康市现代渔业发展实施方案”通知[EB/OL].[2012-05-22]http://www.ak.gov.cn.

[3]安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康地方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247-249.

[4]郭青.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EB/OL].[2013-04-10].http://www.ak.gov.cn.

[5]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意见[EB/OL].[2011-03-14].http://www.ak.gov.cn.

[6]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3-05-05]http://www.ak.gov.cn.

[7]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EB/OL].[2013-03-13].http://www.ak.gov.cn.

[8]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渔政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13-05-02].http://www.ak.gov.cn.

[9]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13-10-15].http://www.ak.gov.cn.

[10]刘超,吉红,王涛,等.基于网箱灯光诱饵技术的匙吻鲟养殖试验[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5):72-75.

[11]刘国光.促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7(5):3-4.

[12]陕西省渔业局.中国汉江安康瀛湖水库百万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在陕西安康市流水镇码头举行[EB/OL].[2012-09-29].http://www.cnfm.gov.cn.

[13]李修锋,黄道明,谢文星,等.汉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J].湖泊科学,2005(04):21-24.

[14]李志安.陕西安康:网箱养鱼居西北五省第一[EB/OL].[2012-06-20].http://cxjj.cinic.org.cn/news/pdgg/14619.htnl.

[15]安康市统计局.2013年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3-26].http://www.ak.gov.cn.

[16]董然.安康市2013年渔业产量和产值均跃居全省首位[EB/OL].[2014-03-02].http://www.ak.gov.cn.

[17]关于选派安康市科技特派员的通知[EB/OL].[2012-09-27].http://www.rzskjj.gov.cn.

[18]吉红,刘超,成定北,等.匙吻鲟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陕政发[2013]47号.

[19]梁兢波,张国成.汉江安康段水质卫生评价[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05):25-27.

[20]王秋利.汉江安康段及其流域水资源调查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18-20.

[21]石应,古佩,曹俊,等.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调查[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6):44-46.

[22]刘秀华,胡安淼.汉江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研究[J].人民长江,2008,39(15):36-38.

[23]肖婵,谢平,唐涛,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01):23-25.

[24]彭虹,郭生练.汉江下游河段水质生态模型及数值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02):363-368.

[25]孟春红,赵冰.汉江水质污染分析与治理措施[J].人民长江,2007(01):17-19.

[26]耿润哲,王晓燕,焦帅,等.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3(05):57-61.

[27]刘庆玉,焦银珠,艾天,等.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农机化研究,2008(04):191-19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库区水质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突变理论在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库区防护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济下水库径流水质和垂向水质分析及评价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