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道非法采砂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

2014-11-12 09:01全家园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治理

全家园

摘 要:近年来,对于长江、淮河等重要干支流河道非法采砂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小河道非法采砂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行洪安全及流域生态环境。该文以桐城市大沙河为例,分析了中小河道非法采砂的成因及危害,并初步探究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桐城市大沙河;中小河道;非法采砂;成因分析;治理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91-03

近年来,随着国家水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一、二级干支流河道的非法采砂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由于基建及市政项目、房地产开发等对砂石资源的需求总量的不断增加,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中小河道砂石资源的无序开采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在堤防安全保护区内、公路铁路跨河桥梁上下游禁采区内滥采乱挖,造成河床下降、堤脚冲刷、边坡失稳、桥梁承台暴露等防洪及工程安全隐患,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桐城市大沙河及其防洪概况

1.1 地理位置 桐城大沙河位于菜子湖西部,发源于大别山南麓(岳西县巍岭乡松毛尖),是菜子湖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安庆地区桐城市、潜山县、怀宁县界河。沿途流经潜山县黄柏山区到沙河埠出山后,至尖刀嘴分成柏年河和人形河2支,流至乌鱼宕汇合,过怀宁县后于桐城市赌棋墩入菜子湖。

1.2 防洪任务 大沙河河道长74.79km,自沙河埠出山后即有防洪任务,且防洪压力主要在桐城市境内,其防洪保护区从沙河埠以下至入湖口,涉及桐城市非公经济发达的青草、新渡、双港3镇和双新开发区人口8.5万、土地141.1km2,以及横跨人形河和柏年河的合九铁路3.9km、沪蓉高速公路2.25km、206国道3.6km,尤以柏年河洪灾频繁,防洪任务艰巨。

1.3 历史洪水灾害 1954年以前,桐城市境内大沙河沿河有108个圩口,几乎每年都有圩口溃破。1954年因洪水较大,形成全面崩溃,造成严重损失。1954年冬天开始联圩并圩,塞支强干,形成现在的大沙河堤防雏形。1969年,尖刀咀、王圩、彭谢湾3处堤防先后溃口,总长度达2.95km,受灾耕地达7 513.33hm2,受灾人口6万余人,死亡73人,经济损失达4 576.21万元。1983年,桐城柏年河段八角亭、三保圩溃口,受灾耕地1 466.67hm2,受灾人口2.21万人,死亡4人,经济损失达2 760万元。2009年,大沙河双港汪店、山明、周湖3段相继溃口,受灾面积866.67hm2,受损房屋近500间,受灾人口1.4万余人,经济损失达4 200万元。2010年,柏年河青草镇拦水堰段、严老屋和罗冲段、大横山段、竹园小圩段等多处堤防漫顶溃破,淹没农田4 420hm2,损坏民房204间,受灾人口11.9万人,转移安置人口4 2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64亿元。

2 大沙河非法采砂成因分析

2.1 利益驱动当为首要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建筑业的不断扩张,各地对于河砂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大沙河砂以其独特品性,被公认为建筑材料中的上品,价格比一般的河砂要高,供不应求,利益驱动是非法采砂最直接的原因。非法采砂的手段与方法也是五花八门,但主要以采砂船为主,采砂船分为链斗式、抓斗式和吸砂泵式3种,其中以吸砂泵船采砂量最大,使用最多。2011年11月,针对大沙河下游桐城市与宜秀区界河内的非法采砂,安庆市水利局组织了联合执法行动,查获的非法吸砂船据保守测算,l只吸砂泵船可采砂10t/h,产量一般为200t/d,按15元/t计算(除掉一切开支),收入可达3 000元/d。正是因为有着如此诱人的暴利,一些单位和个人才不惜铤而走险,纷纷加入非法采砂行列。

2.2 非法采砂查处难度大 非法采砂已经严重威胁到河道的行洪安全,破坏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水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一切未经批准的采砂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39条规定:国家实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对于大沙河这样已经过度开采、河床严重下降的河道,水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不会批准采砂申请,因而盗采偷采成为采砂业主的必然选项,他们通常利用河道采砂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利用各种手法躲避执法人员的查处。多数违法者利用夜间进行非法采砂,并安排当地一些既得利益者通风报信,他们机动灵活,总是和执法部门打游击。前述2011年11月安庆市水利局组织打击的非法采砂业主,在桐城地界吸沙,宜秀地界设沙场,吸砂船在界河两岸活动,造成执法权属不清、行动困难的局面,最后由安庆市水利局组织多部门联合打击才被取缔。此外,河砂开采的巨大利益,使得个别地方政府把这一行当看成了一本万利的“无烟产业”,进而以收费代替管理,变相鼓励非法采砂;还有许多地方村、镇普遍认为流经当地的河砂是集体所有,往往把河床违法发包给采砂业主,收取高额承包费,收取承包费以后,就集体充当保护伞,保护承包者非法开采河砂。

2.3 法律效力缺位,执法力度不足 在打击非法采砂行动中,《安徽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作为主要执法依据,行政处罚是制裁的主要方式。执法人员苦于没有其他强制措施(如当场没收采砂工具、扣押采砂机械等),只能对违法当事人进行罚款,即使依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47条规定,罚款上限也只有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但实际中可操作性不强(无账目可查,金额难以查实),而且行政处罚整套程序走完需要3~4个月时间,对当事人明显缺乏震慑。情节严重的,是否构成犯罪,相关法律法规无明确界定。

3 非法采砂的危害分析

3.1 对堤防安全造成直接危害 滥采乱挖河道砂石,乱弃尾石,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势稳定和水流方向,使得河床冲淤失去平衡,控导工程脱流,许多重要堤防的险工、险段不断增加,汛期可能发生滑坡、崩岸等险情,对防洪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2010年7月11日的特大洪水使得桐城大沙河7处漫堤溃破,给沿河群众、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以沿河双港镇为例,该镇山明村罗冲、新埂、大横山铺组3处漫堤决口,长度达400m,民畈村新河、大埂组2处漫堤决口,长度约200m。大沙河决口总长度800m左右,内圩水淹区决口则无法统计。淹没农田3 200hm2,直接经济损失测算为6 000万元。房屋倒塌25户、120余间,深水区房屋倒塌情况及财产损失巨大,淹没区电力、通信、道路、桥梁、涵闸、供水完全受损。此外,受上游溃口来水影响,该镇萧山工业园、双港塑料工业园大部分被淹,损失惨重,完全淹没工业企业19家,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达9 000万元。此外,非法采砂破坏沿河通信设施、输油、气、水管道、跨河桥梁等工程的事件也时有发生。endprint

3.2 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以桐城市境内柏年河(大沙河一支)为例,滥挖乱采等行为直接导致了柏年河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引、提水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流域内供水、灌溉体系,影响了水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2012年1月5日,新安晚报以《一言难“禁”农田变成采砂场》为题,曝光了桐城市大沙河青草段非法采砂的乱象,文章提及由于非法采砂,河床下降,导致一些桥梁基础部位暴露,田脚高于河床,致使良田干涸,不少村民只好改种旱作物。

3.3 对社会治安造成负面效应 桐城市大沙河中的砂石是上好的建筑材料,一般参与非法开采的,基本是当地的“狠人尖子”、“小混混”,他们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成为富裕户,显失公平。在采砂的集聚区,为争夺采砂点,常常发生打架斗殴现象。车辆超载运输砂石,压坏路面,造成各种矛盾纠纷、信访案件不断。与此同时,因砂石料开采后,砂坑不回填,溺水事件也有发生,对当地村民生命安全直接构成威胁。

4 治理对策

4.1 联合执法,高压严打 2010年“7.11”大暴雨造成严重的溃堤之后,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定决心把大沙河治理作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大沙河的防洪能力,桐城市积极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1亿元,对大沙河河堤进行了除险加固。为打击大沙河非法采砂顽症,遏制大沙河采砂活动日益泛滥势头,保障大沙河防洪及涉河工程安全,2010年汛期前,桐城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安徽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发出《关于开展大沙河非法(下转95页)(上接92页)采砂专项治理活动的通告》。内容如下:(1)自通告之日起,大沙河河道内禁止任何采砂设备、运输车辆进入,沿河各镇立即组织人员封堵入河采砂通道,恢复岸堤原貌;(2)对非法运输、偷采、盗采河砂的车辆,经查实后,由水利、公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3)对非法采砂业主及其他参与人员,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成立了以政府办牵头的打击非法采砂领导小组,多次组织成员单位(公安、交警、国土、水利、监察、沿河镇政府等)的执法人员,对大沙河的非法采砂进行了全面的打击整治,通过开展突击行动,沿河青草镇、新渡镇、双港镇关停沙场15处,拖离或拆除吸砂船9条,处理违法行为人29名。3a来的高压严打态势,使猖獗的非法采砂得到了初步遏止,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基本绝迹。

4.2 常态管理,巩固成果 桐城市人民政府多次召开相关职能部门、沿河镇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专题研究禁采整治方案,明确各单位职责,相关镇政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大沙河河道的日常管理,对下河道口设障封堵,切断非法采砂的源头。安排执法力量,在茅青路和陶驿村设立2处检查站,查验砂石运输车辆的票据,无票据证明其合法来源的,卸载后接受处罚。公安、交警和水利部门联手常态化执法,加强路面巡查,堵截非法开采的砂石运输通道,斩断中间环节。通过综合整治,非法采砂案件发生和举报数量直线下降。

4.3 疏堵结合,探索新路子 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法律常识,在堤顶或滩地设置禁止采砂警示标牌,结合水法宣传周,向沿河村民广播水法律法规条文,发放宣传单,使群众知法守法,营造全社会保护堤防、保护水工程的良好氛围。在河道采砂管理上,既要严打严防,也要疏堵结合,政府要引导采砂业主合法开采砂石资源,如编制河道采砂规划、划定可采的范围和时间、非河道内的砂石资源利用等,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此外,桐城市还积极探索打击非法采砂的新路子,一是在偷采盗采易发区域、运沙车辆必经道路卡口安装视频监控,逐步实现远程管理;二是结合除险加固工程,以护岸、生态混凝土护坡等措施,覆盖下河道口;三是成立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大沙河管理委员会,集中行使管理权,取代部门联动执法机制,管理更加高效快捷。

参考文献

[1]王金生.浅议河道采砂管理体制[J].中国水利,2012,20.

[2]马洪山.亳州市河道采砂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水利,2009,22.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治理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