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镇,忆郭老

2014-11-14 11:17
郭沫若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郭老旧居工人

王 火

郭沫若同志是四川乐山人。乐山沙湾镇有他的旧居。我到他的故乡,深深为那里的绮丽风光吸引,潺潺的沫水与若水舒展在一片绿山之前,诗情画意扑面而来,立刻使人想到郭老的满腹诗情才华。

旅行车停在沙湾镇大街上,前行不远就是门前高悬“郭沫若旧居”匾额的一幢黑色古老建筑。来参观的人不少,旧居大小36间屋保存得很好:进门后左右两间大屋,悬挂着郭老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生活照片,靠墙的玻璃橱里,陈列着他的主要著作和文物、手迹。沿着甬道朝里走,有他诞生的小房,父母的居室,厨房,水井,他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还有一批房间陈列着一些名人题字,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及书信,以及郭老与外国友人的大批合影照片,这位文化名人的业绩与他一生的经历在这里都得到了纪录和重现。在旧居里参观,我情不自禁地忆起了20世纪50年代时在北京与郭老的一些接触。往事历历,既有思念,又有感慨……

1953年春,我从上海调到北京。按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参与筹办《工人》半月刊。我是刊物的主编助理兼编委,为了第一期就打响,我前去郭老家中组稿。

郭老当时住在北京西城区大院胡同五号,外表是红色的大门,进去是一幢很大的西式楼房,有花园,宽敞的客厅有里、外两个。在我感觉上,这平房的客厅是后来加盖了同楼房连接起来的。住宅的围墙上有电网,电网上安着红灯泡。进门右侧,传达室有些警卫彬彬有礼地让客人填写会客单。我去的那天下午,正好郭老在会客,客人是蔡廷楷同志,秘书王廷芳同志请我坐在外客厅的沙发上等待。等郭老送走客人回来后,我便起身招呼郭老,握手坐定以后,我抓紧将组稿的要求谈了。因为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他得了“斯大林国际奖”见过斯大林。我邀他写一篇《回忆斯大林》。郭老起先似乎不想写,但我强调这是全国性的工人刊物,郭老竟点头说:“好!”这使我有一种感觉:郭老对工人阶级是特别重视的。以后在多次接触上,证明了我的这一看法。

《工人》半月刊后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决定改名为《中国工人》杂志,试刊号上发了郭老的《回忆斯大林》,影响极大,不少报刊都转载了他这篇文章。接着,《中国工人》第一期在1956年11月出版,我已去请郭老特地写了一首诗发表在第一期上。全诗开头部分如下:

我们是中国的工人,中国的主人,

我们的热情像炼铁炉一样通红,

在国家建设中要起带头作用。

要使新式的机器在工厂中交响,

在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场中朗诵,

翱翔在水中,陆上和空中。

还要潜下水底、钻进地层,

争取向别的星球开始活动,

要让原子能听我们和平利用……

后来,我们《中国工人》杂志的几个编委分工固定联系一些作者,郭老一直属于我分工联系。他平易近人,对工人刊物约稿,总是乐于应承。但因为他忙,我平时尽量不去打扰他。1957年6月,世界和平理事会要召开科伦坡会议。当时,《中国工人》杂志组织了首都著名画家包括白石老人、何香凝老人、陈半丁、于非暗等一共十位,画了一幅大画,取名为《和平颂》。画面上有鲜花,有和平鸽,有假山石等,白石老人那时有时清醒有时糊涂,轮到他作画时,本想请他添上几笔就行,谁知他当时竟在画中央点了个墨团,多亏陈半丁、王雪涛等画家把白石老人扶下来休息,将他点了墨团的地方改缀了块假山石作为掩饰。画上我去请郭老题了“和平颂”三字,这幅画交由中国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的代表带往大会作为献礼,并由新华社将稿发往国内外。

到196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我们决定仿照《和平颂》那幅画的形式,请陈半丁、王雪涛等名画家画一幅彩墨画。并请郭老题诗,作为刊物的插页。我去约稿,郭老慨然应诺,给画起名为《五一颂》,并配了诗,我还记得诗中有“五一声威壮、劳工创大同”的句子。这诗当时在5月1日的《北京日报》上也发表了,其来源则是由于有这幅画在先。也是在1960年,我选了一些工人创作的优秀诗歌送给郭老去看。请郭老看了一些工人诗歌后发表点感想并对工人谈诗歌创作。郭老当时担负着繁重的国家事务、科学文化教育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领导工作,但郭老同意写这篇文章。后来,我如期到郭老住所取稿,秘书王廷芳同志交给我郭老写的这篇谈工人诗歌的稿子,字数不过2000字左右,但选了一些我送去的工人优秀诗歌作例,深入浅出地谈了工人诗创作方面的问题。郭老用手笔写稿,红格稿笺,字很小,书法刚劲隽秀,未打草稿,改动处不多,稿子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

我在参观中,一直回忆着这些如烟的往事,心情很难平静,步出郭老旧居,已是将暮时分了,再回首仰望旧居门上小平同志题写的匾额,想到了“不朽“二字的含义。这时,登车驶向归途,只见远山早已隐没在氤氲的雾气中,河上有迷滞的雾,远处近处的田野、房舍、竹丛全有缥缈的暮霭在掩映飘动,但参观沫若故居时那种步入历史之感,却在心头荡漾久久不能摆脱……

猜你喜欢
郭老旧居工人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油田工人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酒厂工人
伟人旧居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忆郭启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
贵阳乌当罗吏目村发现永乐公主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