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火年谱简编

2014-11-14 11:17
郭沫若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出版社

王 凌

1924年

农历7月17日生于上海,原名王洪溥,祖籍江苏如皋掘港北坎,现为如东县北坎。父名王开疆,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毕业,时做律师及大学教授;母名李荪,毕业于苏州蚕桑学校,时做小学教师。王火这笔名始用于1949年,曾用笔名有公亮、巩亮、虚舟、田炎、江枫、马力、艾凤等。

1929年

六岁时随父迁居南京,先后就读于卢妃巷小学、乡村师范小学及中央大学实验学校。从小爱读书,阅读较广泛,常随父亲在南京名胜处及沪宁沿线旅行,并到杭州、嘉兴、天津、北平游历。给《小朋友》投稿。

1937年

小学毕业进入初中,抗战爆发,由南京随父到南陵、武汉、广州、香港等地。在香港居住一年左右。

1938年

冬天随父由香港回“孤岛”上海,在上海进东吴附中读书。作文比赛得奖。

1940年

年初由上海去香港,丧父后由港又回上海,仍在东吴附中就读。

1941年

在上海东吴附中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在“孤岛”刚与同学慰问过八百壮士“孤军营”,自发与好友散发过抗日传单。

1942年

七月初由上海到南京,去合肥冒险偷越日寇封锁线,步行至河南洛阳,经陕西入川到大后方,九月底在江津进国立九中高一分校高二读书。

1943年

江津九中高一分校发生学生中毒案,县医院医生不好好治疗,出于义愤,在《江津日报》发表《九中就医学生感言》,这是第一次上报。

1944年

暑假高中毕业考入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就读,1944年开始写作,第一个短篇小说题为《墓前》,发表于重庆《时事新报》副刊。其后又发表过《老伦明的梦》、《青山葬连理》及《天下樱花一样红》等小说。

1946年

离四川复员回上海江湾复旦大学就读。此后三年,用公亮、虚舟、马力等笔名在重庆《时事新报》及上海《大公报》、《文汇报》、《万象杂志》、《时事新报》、《现实》、《世纪评论》、《前线日报》上发表《上海滩的潮汐》、《泛滥京沪的学潮》、《匮乏之城》、《苦难中的江南造船厂》、《上海在不景气中》、《漫天风雪话江南》等特写散文、小说、评论及新闻学论文。1946年至1948年间在南京对日寇1937年12月的大屠杀及审判汉奸进行过专题采访,在上海《大公报》、重庆及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过特写及散文。

1948年

在上海东新书局出版新闻学论文集《新闻事业关系论》,二十余万字,其中一部分为在复旦新闻系的毕业论文。是年暑假,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被聘留校任助教。

1949年

5月底上海解放,六月到上海总工会筹委会工作,在文教部任编审干事,给刘长胜,沈涵、朱俊欣等主席、副主席及女工部长汤桂芬等起草讲话稿,负责审查电影、书籍、剧本,并负责华东、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职工节目,编写出版上海工人第一套课本,参与筹办“上海工运史料展览会”,开始用王火笔名写稿,为中国文协上海分会会员。

1950年

参与筹建创办上海劳动出版社,先后任编审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终审签发过《不死的王孝和》等作品。此后二年中出版过《工人广播剧选第一集》《工人广播剧选第二集》《炼钢英雄》《工人阶级的旗帜》《苏联专家在新中国》《怎么办报》《惩治反革命条例讲解》(与人合作)《从“五卅”到大革命》《二七大罢工》等书,参与创办并负责《工人》半月刊的编辑工作,做过大量培养、指导工人作者和工人通讯员的工作。

1951年

开始业余创作史诗性的长篇小说《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三部曲:《月落乌啼霜满天》、《山在虚无缥缈间》、《枫叶荻花秋瑟瑟》,打算由西安事变写至江南解放,花十年写成,这实际即《战争和人》的前身。同时,在上海常到钢厂、纺织厂、船厂深入生活。

1952年

8月11日与凌起凤在上海市人民法院公证结婚。

1953年

春天由上海总工会调至北京中华全国总工会,参加中国工会七大编写工运史。在工人出版社任编辑组长兼通联组长,后参与筹办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刊——《中国工人》杂志,任编委、主编助理。常在厂矿深入生活,并做培养工人作者的工作。

1955年

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后方的战线》(1958年改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出)

1956年

除坚持写《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外,在唐山开滦矿深入生活,在《中国工人》发表连载小说《赤胆忠心——红色游击队长节振国》,7月由工人出版社出单行本,此书中央台连播,袁阔成改编为评书播讲,外文出版社1961年译成外文发行国外,后又改编为京剧、电影。这阶段,常在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厂蹲点,并常到鞍钢、沈阳、大连的工厂深入生活。

1957年

3月,作为列席代表列席中国新闻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列席全国工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中国工人》《工人日报》《北京文艺》发表作品。

1958年

在河北徐水、天津采访,在甘肃采访并进行调研。继续创作《一去不复返的时代》。

1959年

在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曲山探宝》(与人合作),在《中国工人》发表《张召信》等特写及短评。被《中国工人》社评为优良工作者。

1960年

参加世界工联执行局北京会议宣传处工作,并执笔写了闭幕式上少先队员给会议的献诗。

1961年

年初,《中国工人》奉命“拆庙搬神”,写《告别读者》,作刊物结束工作。三月,被暂借到《工人日报》负责编《工人文艺》,并常给《工人日报·思想小谈》写杂文。7月,到山东改行在省属重点中学临沂一中做行政领导工作。

1962年

1月,出席中共山东省委召开的全省高级知识分子代表座谈会。在此前后,在鲁南莒南、郯城农村考察并体验生活。是年初,将已完成之一百二十万字的《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初稿,用《月落乌啼霜满天》书名交中国青年出版社审处。

1963年—1964年

1963年初,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认为《一去不复返的年代》是“百花园中一枝独特的花”,提出修改意见让修改。在学校工作极忙的情况下,从事业余写作,在《山东文学》《雨花》等刊物上发表《禾参子和老耿》《春风桃李》《爱国者》等作品。《春风桃李》后被选入《山东三十年短篇小说选》及《1949—1979年江苏短篇小说选》。

1965年

创作以学运为题材的长篇《嘉陵江畔》,三十万字。是年初,才知各出版社早已在检查出版物并已停止出版小说了。

1966年

6 月,“文革”开始,9 月受冲击,历经反复,《一去不复返的时代》手稿及《嘉陵江畔》手稿均被毁。

1969年

母亲李荪患肝癌在上海去世。

1972年

秋天正式被解放。恢复原职后,携女儿王凌、王亮去江南苏州及上海等地旅行并探亲。

1974年

2月,出席山东省文艺创作座谈会。接受集体创作土改戏的任务,到曲阜、沂水、沂南、莒县、莒南、苍山、郑城、临沭、日照等地深人生活。秋天,集体创作的土改戏《换新天》排练后内部公演。

1975年

继续深入生活,继续修改土改戏剧本。9月,到沂水调查收集关于《水浒》中李逵的传说。冬天,执笔写集体创作的电影剧本《平鹰坟》初稿。应山东人民出版社之聘为特约编审(至1979年止),经常义务审处长篇小说。

1976年

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修改集体创作的《平鹰坟》剧本。此片开拍剧本选入《山东三十年电影文学剧本选》。唐山大地震后不久到唐山采访,想重写节振国,因余震剧烈,无法工作,折回。

1977年

任中国人民政协山东省四届委员会委员。为写长篇《外国八路》到济南、北京、上海等地及鲁南各县采访、收集素材。

1978年

为写《外国八路》雨季到大青山采访。8月出席山东省文联全委扩大会,在会上作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发言。赴唐山及冀东各县为重写节振国进行采访。

1979年

2月,调山东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做领导工作。写成长篇《外国八路》,交百花文艺出版社。为重写节振国到河北故城、邯郸、石家庄、天津、冀东等地采访。12月,在《中国建设》杂志发表《他牺牲在中国的土地上——汉斯·希伯的故事》,被译成英、德、法、西班牙、阿拉伯五种文字。

1980年

1月,《十月》发表短篇《滚烫的回忆》,3月《新华月报》选载。5月,当选临沂九届人代会代表。6月,出席山东省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省文联委员,以后增补为中国作协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小说散文创委会委员。写电影剧本《明月天涯》(1981年1月发表于《花城》)。到南京、苏州等地采访。打算重写“文革”中毁掉的三部曲。

1981年

短篇《新“三岔口”》在《人民文学》发表,获山东省文学创作奖。写完《血染春秋——节振国传奇》交花山文艺出版社。12月,《外国八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写长篇《浓雾中的火光》,同时开始写《战争和人》三部曲的第一部。

1982年

春天,在北京京西宾馆出席全国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4月,《血染春秋——节振国传奇》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续写《战争和人》三部曲的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同时写电影剧本《外国八路》。(1982年3期《电影剧本园地》发表)下半年,应总政邀请到中越、中缅边界采访、慰问,写了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发《大众日报》、《山东文学》等报刊,中篇《边陲军魂》交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年

任中国人民政协山东省五届委员会委员。中篇《白下旧梦》发《收获》第3期;中篇《变形记》发《幽燕》第1期;短篇《期待》发《十月》第5期。7月,长篇《浓雾中的火光》在重庆出版社出版。7月,短篇集《“东方威尼斯”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9月,写完《月落乌啼霜满天》初稿。10月,由山东调四川任四川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山东文学》12月号发表《别沂蒙》一文,告别山东。与妻凌起风、女儿王凌、王亮同到成都安家。

1984年

短篇《彩虹湖畔的“女神”》获《个旧文艺》短篇小说荣誉奖。被聘为全国煤矿文学作品评奖会顾问。参与筹建四川文艺出版社,出任书记兼总编。将《月落乌啼霜满天》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审处。

1985年

2月,《收获》发表中篇《潜网上的漩涡》,3月,中篇集《心上的海潮》由山花文艺出版社出版。5月,《红岩》发表中篇《雨的精魂》;5月,因救一小孩脑部及左眼受伤。

1986年

5月,《边陲军魂》(与人合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0月开始写《战争和人》第二部《山在虚无缥缈间》。12月,中篇《黑色的监狱,白色的梦》发表于《未来》。12月,在四川省文代会上被聘为四川作协顾问。这年,《血染春秋》由唐山电视台拍摄成六集电视片《节振国》;《外国八路》由山东电视台拍摄成电视剧。

1987年

4月,被聘为山东临沂地区文学创作协会名誉顾问。5月,《月落乌啼霜满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中下半部在《当代》发表)。评论家吴野、作家田闻一率先发表引人注目的评介。5月,中篇《江教授、假洋鬼子和裘文婷》在《红岩》发表;6月写完《山在虚无缥缈间》;7月,中篇《摩登的困惑》在《大众小说》发表。应聘为四川省出版专业高级职称评定组成员。任四川省政协六届政协委员。9月,左眼旧伤破裂,在成都手术失败,去沪二次手术,左眼失明。

1988年

3月离休。7月,为靖一民小说集《黑色的爱》写序。10月,《月落乌啼霜满天》得首届郭沫若文学奖。11月,长篇《雪祭》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1989年

6月,中短篇集《梦中人生》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10月,《山在虚无缥缈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0月,《血染春秋——节振国传奇》获全国“乌金奖”。应聘为四川省版协顾问、四川省散文学会顾问、四川省1979—1989年优秀图书评奖文艺读物评审组评审委员。11月20日,小女儿王亮去英国。当日写《送亮亮出国》。

1990年

写完《战争和人》第三部《枫叶荻花秋瑟瑟》交人民文学出版社。11月,《隐私权》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1991年

2月,为老作家殷白之作品选写序并在《文艺报》发表。中篇《兔丝女人》发表于《上海小说》,5月,《重庆晚报》连载,8月,《新华文摘》选载。9月,散文集《西窗烛》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被评为四川省1991年优秀图书)。12月,长篇《王冠之谜》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1992年

中篇《昆虫酒家创业人》在《上海小说》第1期发表,《西南信息报》改题《单行道上的女经理》连载。中篇《啸傲冰雪》在《红岩》第3期发表。《战争和人》三部曲出齐(1月,《枫叶荻花秋瑟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3月,任四川省版协图书审读评奖工作委员会委员。4月,长篇《流萤传奇》由明天出版社出版。5月,《四川画报》刊出

《“当代谈迁”——王火》画页。9月,童年回忆《失去了的黄金时代……金陵童话》由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获1992年四川省优秀图书奖)。7月,受聘为四川省出版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8月,四川省作协和《当代文坛》编辑部在成都召开“王火《战争和人》三部曲研讨会”;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召开“王火《战争和人》三部曲研讨会”。12月28日韩国研究中国抗战史学者釜山大学的金惠俊来家访谈《战争和人》及抗战史。年底,长篇《山在虚无缥缈间》被确定选人《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担任书系中国卷编委会编委。

1993年

3月上旬,四川经济文学学会在成都成立,被聘为顾问。3月13日晚应对外文化协会之邀到一环路石磨豆花庄赴宴与华裔英籍女作家《鸿》一书的作者张戎见面交谈。4月,《新华文摘》发表《战争和人》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故事梗概。4月8日四川电视台《文化多棱镜》节目播出关于《战争和人》创作情况的专题片。5月《人物》第3期发表金平的《如流的岁月,如火的情怀——记著名作家、编辑家王火》一文。7月,《战争和人》用新封面三部一起印发再版出书。12月1日至15日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与蒋子龙、王扶、冰夫等出访缅甸,归来后在《中外交流》画报发表《走马观花看缅甸》;在《四川文学》发表《在缅甸飞来飞去》;在《明镜报》连续发表访缅观感七篇;在《上海小说》发表《缅甸行》,在《文学报》发表《在缅甸,深深想起艾芜》。

1994年

1月6日,为老诗人塞风的诗集《母亲河》写序,题为《倾听黄钟大吕之诗音》。1月17日在成都“蜀风园”参加文联、作协宴请陈荒煤、玛拉沁夫并为马识途祝贺八十寿辰。1月29日被聘为四川省优秀图书评奖委员会委员。2月,在四川版协代表会上续聘为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4月,中宣部主编之《编辑家列传》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刊登《在编辑与出版两个领域成就显著的王火》简传。之后,又到广州、张家界参加“晨风”笔会并游湘西吉首及沈从文故乡凤凰等地。12月,到北京出席中国作家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

4月,美国华盛顿时代基金会及世界文化基金会邀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组团,邀王火去美出席世界性的关于亚洲文化方面的学术讨论会。一切准备就绪,但由于美方邀请了达赖遂取消此行。是月,《四川文学》发表小说《流星》;四川作协聘王火为名誉副主席(名誉主席为巴金)。5月,《龙门阵》杂志邀请作为评委参加建川杯征文奖评定工作;为徐靖的散文集《心底的歌》写序《走进徐靖的世界》;在成都出席五粮液笔会。6月,《王火散文随笔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战争和人》三部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色精装本;出席四川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7月,因病入住华西大学附属医院肠科,先误诊为肠癌,半月后排除误诊出院。10月,任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与肖复兴、徐小斌、刘星灿等出访捷克,后率团到贝尔格莱德出席第34届国际作家会议。任会议执行主席并作了题为《坚定地为和平歌唱吧》的发言。会议闭幕后,率团访南斯拉夫(先到塞尔维亚共和国,再访黑山共和国),月底顺访奥地利维也纳。12月,《战争和人》三部曲以全票获第4届茅盾文学奖。

1998年

1月,《文艺报》头版头条发表王火的新年感言,1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白岩松来成都家中采访(2月17日第一次播出)。2月9目,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和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发出关于开展向王火同志学习的通知。4月上旬,《战争和人》三部曲获“八五”期间优秀长篇小说奖;下旬,赴京到人民大会堂参加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代表获奖作家讲活,题为《有助于历史前进》。5月2日,出席四川省委宣传部及省作协、省文联召开的表彰会。5月13日,到盐道街小学给六年级学生讲立志及尊师。5月14日,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秘书长袁弘来成都采访(袁弘采写专访《当代谈迁王火》在1999年5期《华人》杂志发表。)。9月,为贺祥麟教授的《贺祥麟文集·散文随笔卷》写序:(《风神潇洒,率性而行》先刊登于《南方论坛》上。

1999年

1月,《在“忠”字旗下跳舞》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2月,《当代》第一期刊出长篇小说《霹雳三年》第6、7、8三章。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霹雳三年》(此书《黑龙江日报》连载;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连播;《书摘》发表故事梗概及何启治的点评;《文学报》以整版篇幅发表“多情花神庙”一章)。3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禅悟》单行本。4月28日至5月7日,率大陆作家代表团十六人访问台湾(回来后所写日记《在台湾十天》,先后发表于《统一论坛》、《四川文学》《统一战线》及复旦大学《复旦报》、台北《复旦通讯》,并被中国作协编入《阿里山情思》一书)。5月,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五味人生》一书(次年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6月—10月,访英国探亲(10月游法国巴黎)。是年冬,参编《建国50年四川文学作品选》,为总编委会副主编,又为四川省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获四川省委、省政府颂发的离休老干部荣誉证书。年底写访英法散文多篇,先后发表于《人民文学》及《散文百家》等报刊。

2000年

3月,重庆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流星》。5月,复旦大学95周年校庆,应邀写《深情忆复旦》,发表在复旦大学《复旦报》上。9月,广州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带路摘花》;为李一安《透明的思索》一书写序。

2001年

1月,为崔晋余的《姑苏散记》一书写序。3月,由成都玉林北街34号迁至大石西路36号浣花居新居。7月,应邀为《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四川文学》《四川日报》《当代文坛》《作家文汇》等报刊写庆祝建党80周年的文章。《人民日报》上的《你是灯塔》获征文二等奖,《四川文学》上的《生生不灭的七色光彩》获四川省委宣传部征文一等奖。8月,短小说集《众生百态》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山东《人文与自然))杂志在“齐鲁名人”栏中刊登介绍文章及照片。12月14日,《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第47期上头版刊登大幅彩照及《渔家傲》词。12月18日飞北京出席第六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会上当选总监票人,并被聘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

2002年

1月到6月,写编《浮生十记》一书,其中有些篇章交《当代》《钟山》《龙门阵》《人物》《四川社会科学研究》等处发表。3月,循例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评委会议,评定出版专业的高级职称。5月,《王火作品自选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排,年内出版。1月至4月,《鸭绿江》第2期、《传记文学》4期、《今古》第1期、《晚霞》第3期及《团结报》《晚霞报》等刊出田闻一、祖丁远等作家的专访稿件。四川电视台4月6日播出记者甘露为“共产党人”栏目摄制的专访;《四川日报》5月3日刊登记者张蓓为配合四川第八次党代会采写的专访。6月,为何映森散文集《放飞感怀》写序,并出席四川省第六次作家代表大会,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致闭幕词。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火作品自选集》,《当代》杂志第五期刊登《长相依》一文。

2003年

4月,去安徽参加“敬亭绿雪笔会”,6月为《舒德芳·净小卷作品》写序,9月,《长相依》获报告文学2001—2002年正泰杯大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此书又获北京市优秀作品大奖,均未去参加领奖,山东省《齐鲁名人》画刊刊登王火介绍专页。

2004年

出书三本——①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人世绘》一书,31万4千字;②重庆出版社出版《过客蓦然回首》,47万字;③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相依》,20万字(获北京市佳作奖)。为余生传奇人生《阳光照彻》一书写序;为老红军袁学邦回忆录《岁月的追思》写序;为《马识途文集》写序,任文集编委会顾问。秋天应广元市作协邀,与凌起凤同游广元并给文学爱好者谈创作。10月,好友马骏去世,写悼文《今宵别梦寒》发于《红岩春秋》。

2005年

7月,到北京参加《马识途文集》首发式;8月,到乌镇参加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会;7月,应省委老干部邀请到峨眉山为省级离退休干部作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8月在《文艺报》发《战争中,我们不能沉思》;在《人民日报》发《炮弹飞啸过潼关》等文;8月获中国作协颁发的赠抗战老作家的水晶纪念匾座;为崔晋吾董戈的书写序;10月巴金逝世,参加悼念活动,并写悼文发多处报刊;初冬,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作家代表团来访,参加见面会赴宴。

2006年

写完长篇小说《东方阴影》交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出版《日月光华同灿烂》一书,内有谢天开写的《他就是王火》一文,应《山东教育》社约稿写《点点滴滴在心头》一文发于《现代教育导报》上;《南通日报》上发表《文坛奇人王火》一文;夏天寄赠作品一套给南通市博物馆收藏;8月份接受山东临沂电视台采访;为《国立中学的回忆》写总序题为《峥嵘岁月,风云儿女》;11月,到北京出席七次全国作代会,为全国作协名誉委员。

2007年

田闻一、陈辽、邓仪中、鲁之洛等均在报刊发了评论《东方阴影》文章;春节前后,山东临沂电视台连播“王火激情点亮人生”四集电视采访录,当地来电话及信件挺多。

2008年

2月,应聘为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3月,南通市文联为王火出版小说及散文各一册。年初,被评为“感动临沂人物”,由女儿王凌代表前去领奖并念感谢信,开始在香港《海岸线》杂志上刊登《王火香港回忆录》。

2009年—2011年7月

凌起凤由小脑中风转为肝炎,重病三年去世。三年中王火停笔,基本不参加社会活动。三年间出了两本书:即《英雄为国——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风云花絮——红色记忆60年》,前者修订了一下,后者是编的《散文集》。2007年11月赴北京出席第八次作代会,仍为中国作协名誉委员。

2012年—2013年

2012年春,开滦矿业集团党委授于“开滦荣誉矿工”称号,赠矿灯帽等礼品;2012年7月,《战争和人》三部曲被作家出版社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该书已有八个版本);2012年春,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授予“美国首届东方文豪终身成就奖”。

面对印成铅字的三大本《战争和人》,我不仅为王火感到安慰和骄傲,而且对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充满了尊敬与感激。这部书从第一部交稿到全书杀青,十几年间“人文”始终是王火的合作者、支持者。当作者遭遇横祸时,终审编辑也患了视网膜破裂的灾变。他们像战场一对负伤的战友,互相扶持,同甘共苦地并首向前。就在朋友们对王火能否完成此重任都失去信心时,出版社却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坚定地支持作家奋斗下去。当作品终于完成,而书籍市场却发生了行情变化时,他们豁出去经济受损失,也把这本品格高、内容好、给人带来审美享受的作品付梓面世。也许他们并没想到,这只伸向王火的支持之手,使我们不少同行都感到了温暖与力量,在走自己的路时不再感到孤独。因为由此看到了文学的多样化确已存在,并不是天下人,甚至不是多数人都见异思迁,见风使舵,见钱眼开。有见识,有胸怀,讲原则,讲信义的出版家和出版社在中国比比皆是!这就看到了文学的希望。

王火的《战争和人》出版,我本该说介绍作品的话,但禁不住心头的冲动,竟说起人格与社格之类的话来了。也罢了,好在评论家们会为这部书说公道的有学术味道的话。我就说我想说的好了。这些话很不时髦,我所以要说是觉得这个王火非同小可,不可等闲视之,并不是每个会耍笔杆的人都能作到这一步。

猜你喜欢
出版社
我等待……
党费(连环画连载四)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Thematic Analysis on VOA New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Thoreau and Walden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