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11-15 11:09童立清殷本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达拉脑组织自由基

童立清 殷本洋

急性脑梗死, 又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 是脑血管的常见性疾病, 由于患者的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 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局部的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 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等特点[1]。发病的24 h内是治疗脑梗死的最佳治疗窗, 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以及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自由基在脑缺血性损害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 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将探讨本院利用依达拉奉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5月本院一共收治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并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 入选标准:临床诊断为脑梗死, 经过头颅CT/MRI所证实, 排除了脑出血者;所有的患者在发病72 h范围内到医院就医;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总分低于80分, 意识分数高于6分, 排除过敏体质者、脑肿瘤等各种脑部器质性病变者、有严重精神疾病者、患有痴呆症者等全身性严重并发症者。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中, 男15例, 女10例, 年龄50~70岁, 平均年龄(59.2±3.1)岁, 病程8~72 h, 平均病程(16.2±3.4)h, 首次发作者21例, 既往病史者4例;观察组中, 男14例, 女11例,年龄50~70岁, 平均年龄(59.0±3.2)岁, 病程8~72 h, 平均病程(16.6±3.7)h, 首次发作者22例, 既往病史者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抗血板聚集、中成药(丹参酮、银杏达莫等)以及对症处理等, 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可降压、降糖处理, 病情严重的必要时给予脱水、抗感染、吸氧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依达拉奉溶解于10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 静脉滴注, 2次/d, 每次滴注时要在30 min时间内完成。两组的治疗疗程为10 d左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

1.4 疗效评定[2]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1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评定疗效。痊愈: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好转: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18%~45%;无变化: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量低于17%;恶化: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没有减少, 反而呈增加趋势;死亡。总有效率=(痊愈+好转+进步)/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7.02±5.21)、(10.22±4.58),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 观察组总有效率88.0%, 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对比(±s)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对比(±s)

注:组间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22.12±6.24 17.02±5.21观察组 25 22.41±6.56 10.22±4.58a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均安全、顺利完成治疗。

3 讨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目前主要有两个方面[3], 通过抗凝、降纤、溶栓等途径来快速恢复患者缺血区域脑部组织的血流供应;尽量避免缺血脑组织受到各种代谢有害物的损害。而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是在缺血性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 及早地让闭塞的血管再次通畅, 保证血液在缺血性脑组织中正常供应。然而由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较窄, 导致该方面治疗无法广泛性应用, 所以现代治疗更注重于神经保护。神经保护剂的作用在于能够干预缺血半暗带病理生理上地变化, 有效阻断缺血的一系列级联反应, 明显减轻再灌注的损害, 使治疗时间窗延长, 增强细胞对于缺血状况的耐受力, 避免神经细胞死亡[4]。在急性脑梗死中,由于血管闭塞引起脑部血液流量减少, 脑部组织进入了缺血状态, 而自由基则被视为缺血性脑血管损害的主要因素。当脑组织处于缺血状态时或者血管再开通时, 会产生许多的自由基。而自由基是细胞膜内组成成分磷脂中的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因过氧化而产生的, 损害细胞膜并导致继发性脑组织的损害, 加重脑水肿情况, 造成脑梗死的不断恶化,大量神经细胞坏死以及进行性的脑缺血损害。所以, 自由基清除剂的出现能够减轻脑缺血症状, 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依达拉奉是一种强羟自由基清除剂以及抗氧化剂, 能够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有效抑制氧化自由基的生成, 刺激前列环素的合成, 减少白细胞三烯的生成量, 有效减少羟自由基的浓度, 并且抑制迟发型神经元细胞的死亡, 降低自由基对于胞膜磷脂上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损伤, 抵抗细胞凋亡, 有效抑制细胞过氧化作用, 最终减轻脑水肿、脑组织的损伤作用;同时, 依达拉奉的分子量较小,具有亲脂特性, 它通过血脑屏障率达到了60%, 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 有效抑制迟发型神经元细胞的凋亡, 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作用, 抑制缺血性脑水肿, 保护脑组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5]。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治疗后明显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肖东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中外妇儿健康,2011, 19(8):287-288.

[2]凌文通, 徐嘉贺, 李建伟, 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现代医院, 2011, 11(7): 59-60.

[3]孟传萍.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观察.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9):73-74.

[4]孙明, 单丽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27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 25(6):57-58.

[5]孙宏春, 张锋.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0):51-52.

猜你喜欢
达拉脑组织自由基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