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的路径研究

2014-11-19 14:22柴鹏李志勇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

柴鹏 李志勇

摘 要: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着眼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迫切需要,而要让核心价值观发挥其正面作用就必须要借鉴民族文化不断充实其内涵,更要在全国高校创造使其发挥效用的条件,只有这样才会实现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大学生;价值观

Abstract:Our party has put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focus on the urgent which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In order to mak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maximum fully play its positive role,it will have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nations excellent culture and enrich its connotation constantly. Even more, the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should create the conditions which make it work.Only in this way,can we achieve the goal which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e the college students setting up the correct values.

Key words: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 students;values

0 导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曾经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1]而当代中国青年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因此,大学生能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与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相一致的人生价值观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

1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在经济上,同时也在思想领域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华传统的文明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和建设思想与新涌入的西方思潮交织碰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发生变化。

1.1 忠党爱国主义思想匮乏

搜狐网站在2011年发布的《中国成人才流失最大国 百万精英滞留海外》的新闻消息中称,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而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2]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的话,2011年我国的人才流失比率可以说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另外,在第一调查网站发起的《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问卷》中,截止到2014年9月份,有三分之二的人选择了上大学是为了获得高学历、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及谋求一份好工作。[3]从中可以看到,今日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其专业和人生发展方向的选择所参考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对自己有利,而利用自身的所学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出谋划策的意识却越来越淡薄。至于大学生争取入党,更多的时候也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档案上增添一份荣誉色彩,而共产主义的信仰在他们心中早已不复存在。

1.2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缺乏信心

在2014年5月份,问卷星网站所做的一项《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调查中,有近一半的人表示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表示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正面影响多,而在談到西方思想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时又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西方文化导致大学生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以及崇洋思想盛行,同时也动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他们心中的地位。[4]总的来说,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所作所为以及前文提到的忠党爱国主义思想的缺乏,从内心深处讲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和为人准则例如孝亲尊师、谦让和谐的认同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更多提倡的是西方思想中那种肤浅的自由平等与适者生存的竞争观念,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优秀经典圣言则下意识地将其归为过时的封建文化而不加以认真学习。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信仰。

1.3 难以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根据问卷星网站《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的调查,在赡养老人方面,西方人一般将老人送往养老院,而这在中国则是不孝顺父母的表现,大约有百分之八十多的大学生认可中国赡养父母的做法。[4]而在另一项《关于大学生对父母了解程度》的调查中显示,相当多比例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父母缺乏各方面的了解,也很少主动去关心父母,并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成家立业后不想再和父母一起生活。[5]综合这两项调查来看,大学生对最基本的传统道德理念内心中还会认可,然而相比古人这种意识已经十分淡薄,基本上算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如果要是让他们将这种做人的理念落实到生活当中基本上是困难的。再结合前面大学生忠党爱国思想的匮乏以及对中华传统文明信心的缺乏,可以看出正确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或许会认可,然而回到现实生活中当他们考虑个人利害时,他们很难再去很好地践行这些正确的价值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的引导作用

在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党的报告中提出了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6]而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则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2.1 爱国

爱国是基于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爱国思想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成就,就是因为有无数忠党爱国的仁人志士在祖国最困难、最需要人才的时候积极投身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祖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因此,爱国思想的提出将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提供正确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在选择人生道路时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2.2 敬业

敬业是公民职业的一种行为准则,它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与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体现。中国古人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是社会主义敬业精神的表现。因此,敬业思想的提出既与中华传统文明一脉相承,又体现着新时代的要求,在生活实践中它将引领着大学生树立尽职尽责,服务大众与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价值观念。

2.3 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不仅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要求人们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8]、“诚信者,天下之结也”[9],中国古人的名言说明了诚信不仅是个人的立足之本,也是社会的安定之本。提出诚信的思想将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踏实诚恳、信守承诺的价值观,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4 友善

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孔老夫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0]和孟夫子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11]都无不体现着这种友善的精神。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友善思想将会指导大学生树立与人为善的价值观,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进而大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3 引领路径的可操作性研究

今天我们党要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离不开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材生的积极参与。但是,如果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其忠党爱国思想缺乏,只知道从自身利益出发去选择人生道路而丝毫不顾及国家建设的需要,如果对本民族的灿烂文明丧失了自信,如果无法将正确的价值观落实到实践生活中,这会对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的路径展开研究。

3.1 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工作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明思想紧密结合起来

所谓的与优秀传统文明紧密结合,首先,就是在对大学生宣传阐释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价值观时引经据典,多多借鉴中国古圣先贤和祖师大德的名言与警训,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来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例如,爱国思想,我们既有“位卑未敢忘忧国”、“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爱国情怀,也有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以及岳飞“尽忠报国”的事例。而敬业、诚信和友善的名言典故则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五千年的文化资源我们党在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大学生时必须充分挖掘、充分利用,而不是仅仅喊出几个空洞的口号,仅仅讲一些没有实质内容的套话。这样做的最大正面影响就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树立起大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只要中华传统的文明和思想从内心深处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的教育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体现在我们党必须充分利用我们民族五千年丰厚的文化资源在立足当代社会国情的基础上去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当中,而我们党在十八大提出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表现出了时代性,更体现出了民族性。这就意味着核心价值观是与传统文明一脉相承的,而要不断充实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其拥有更多的教育意义,进而达到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树立的目的就必然要向我们的老祖宗取经。

3.2 必须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创造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高校环境条件

纵观整个古代史,中国祖先对于人们的教育总是遵循“道”的教育为先,“术”的教育在后,也就是先交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其成为品行端正的人,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其他的技术知识。就像孔夫子的那句名言一样:“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0]而这和我们党所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如出一辙。

但三十多年来,我们在过于重视科学技术学习的同时又过于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就是把“道”和“术”的学习顺序给完全颠倒了,或者说对学生不再进行“道”的教育,而是一味的去鼓励“术”的学习,鼓励竞争,这也是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的根本原因。如今,中国共产党在立足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使这种价值观弥补人们“道”的教育的缺失,使其真正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就必须要在相关体制方面创造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高校环境条件。

首先,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深刻融入到高校的课堂上。课程安排上应该将思修课程提升到与大学生的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地位,使其作为大学课堂的必修课来进行开设而非选修课程,而教材内容的编写需要更多的向传统文化取经,更多地引用传统文明中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名言警句以及经典案例。另外,也可以专门开设一门《传统美德》的课程,再加上很多大学已经开设的《国学》课程,这些课程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一味的笼统的向大学生介绍各种中国文化,而是应该更多地结合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去阐释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所具有的指导意义,告诉他们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如何落实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从而能够站在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具体地去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大学生的人生思考带来启迪,进而达到教育大学生的目的。最后,无论在党内还是师范学校都要大力培育通晓本民族传统道德文明的政治老师,由这样的老师去教导大学生,除了能够提高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更能起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作用。

其次,必须大力坚持我们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清朝学者李毓秀在《弟子规》中就曾经说道:“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如果不接受道德的教育,只是一味的去学习科学技术,学习如何与别人竞争,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是空有才华罢了。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与亲朋好友的关系,可以说在这方面他们脑海中的观念是模糊的,沒有一个坚定而又清晰的行为准则。一旦受到利益的驱使和欲望的诱惑,他们的价值观念就极其容易发生扭曲。

很多教育专家在分析国内人才流失时无一例外都是讲到国内条件、教学资源和发展体制不如国外之类的话,然而这只是一笔经济账。那么道义账呢?我们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又在高等学府投入了那么多资源,难道只是为外国培养人才?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还有着强烈的报国情怀,他们都是在祖国最困难的时期毅然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而在今天国家最需要人才的时刻,那些享受着国家资源的大学生,他们的意识里家国天下与道义帐早已淡去。另外,过去发生的马加爵杀人案和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等,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在当今社会层出不穷。以上问题极大地暴露了我们教育体制道德教育缺失的缺陷。

因此国家必须要明确当前中国教育的大方针,摆正“道”的教育与“术”的教育的顺序,即德行教育为先,知识学习为后。在这个基础上,各大高校的教育计划都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确定学生成绩时不再过多的依赖其考试成绩,而是应该建立一套长期的、系统的个人品德考核体系,并大幅提高个人品德考核在其总成绩的比重,而这个考核体系的标准就应该是我们孝悌忠信和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另外,大学校园可以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传统文化的社团组织,也可以举办弘扬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论坛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动员和引导大学生广泛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受到启发。这样,在全国的高等学府中无论从制度上还是日常生活上都形成重视道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与风气,就能够极大地促进和引导当代中国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4 小结

一个国家经济再强,只要没有一个正确的、符合其国情的、得到民众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只要这个国家的青年才俊对本民族的传统文明丧失了自信,这样的国家不过只是一具失去了未来的行尸走肉而已。因此,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着眼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迫切需要,而要让核心价值观发挥其正面作用就必须要借鉴民族文化不断充实其内涵,更要在全国高校创造使其发挥效用的条件,只有这样才会实现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重要言论汇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2]http://goabroad.sohu.com/20110125/n279070915.shtml

[3]http://survey.1diaocha.com/Survey/_SurveyDetails_depth_45518819001242.html

[4]http://www.sojump.com/viewstat/3393711.aspx

[5]http://www.sojump.com/report/3408126.aspx

[6]胡锦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戴圣.儒行——礼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孟子.离娄章句上——孟子[M].重庆出版社,2010

[9]管仲.枢言——管子[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0]杨柏峻.学而篇——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9

[11]孟子.公孙丑上——孟子[M].重庆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柴鹏(1991-),山东济南人,201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

李志勇(1990-),河南平舆人,2013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