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2014-11-19 15:23李玲寇娟甘路有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交往大学生

李玲 寇娟 甘路有

摘 要:良好的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及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且也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培养的质量及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现状,找出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交往;协作能力

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2014年度学生科研基金课题“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状况调查--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

人际交往能力及协作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有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和他人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并发挥各自优势,优化组合协调一致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特此以绵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研究。

1 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调查情况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受学校、家庭、社会、个人自身等因素的影响日益明显。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的现实状况,分析他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找到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不足的办法,我们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展开了该项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绵阳师范学院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学校大二和大三学生中各抽取出100位同学,其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为1:1。以男生和女生在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为主线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和影响其人际交往及协作能力的主要因素,這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价值取向和交际理念。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收回200份,回收率为100%。由于发放调查问卷的范围都集中在学校,调查表当场发放、当场填写、当场收回,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调查质量。

1.3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大三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明显优于大二的学生;女生的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高于男生。其中,对于“能否做到以自信的心态与别人交往”,大二学生中有38%能做到,而大三学生的比例则为62%;女生的比例为60%,而男生的比例只有40%。对于“与同学相处状况”这一问题中,认为相处融洽的”,大三学生占60%,大二学生占50%;男生占45%,女生占55%。对于“你认为自身交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因素占10%,社会因素占35%,学校因素占10%,自身因素占45%。对于“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与队友协作状况如何?”问题中,合作愉快且成效较高的占48%,认为协作效果一般的占32%,认为极其不协调的占20%。对于“在常用交友方式”一问中,面对面交流占70%,通过网络交友媒介进行人际交往的占30%。对于“交往对象(交往范围)”问题中,与同龄群体交往的多达90%,与长辈进行交往的只占10%。对于“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的重要性”问题中,认为非常必要的占98%,认为无所谓甚至没必要的只占2%。对于“与人交往的目的性”的问题中,渴求结交新朋友的为95%。认为无所谓的仅占5%。

2 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当代大学生中,高年级的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比低年级的强,而女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又比男生要强。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网络虚拟世界产生的负面影响

现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更加富裕。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之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对人们交往方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网络世界里,交流的隐秘性和虚拟化使人际关系淡化和疏远。首先,人们可以随意隐藏、编造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地区、种族、身份地位等信息。网络自由化造成个体角色多样化,也导致个体“基本身份的丧失”。其次,网络的虚拟性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网上虚拟社区、聊天室的出现,为处于压力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没有束缚的轻松交流空间,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期望交友的欲望。网络的虚拟性还造成人们上网心态的虚拟化,交流的不真实使人与人之间的可信度降低。当代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交友媒介的主要群体之一,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低年级的大学生进入大学的时间相对更高年级进入大学的时间较短,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未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因此,相对于目标更加明确、更懂得规划时间的高年级同学来说,低年级同学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更多。这表明受这一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明显低于更高年级的同学。另外经过调查我们还分析出,男生沉迷于网络的程度比女生更深。他们更钟情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他们喜欢“胜利、征服”的感觉,这也是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社交能力比女生弱的原因之一。

2.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融合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直接或潜移默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关爱式。这种家庭中的父母往往悉心照顾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一颗关爱仁慈之心教育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这类父母会耐心引导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这类父母会在生活中无形的向孩子灌输一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另一种是暴力式。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脾气暴躁,家庭成员不能和谐相处,家庭氛围紧张,家庭成员间往往也缺少交流沟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打骂为主,对孩子缺少关爱保护,致使孩子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使处于成长期的、心灵脆弱的、思想尚未成熟的孩子们得不到家的温暖,感觉不到家庭给予的安全感,致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自卑、自闭、抑郁等。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这样宽容和谐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待人接物礼貌得体,乐于助人,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强,很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能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协作能力较强。 另外,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与长辈交往的比例非常低,只占了10%。这一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与家长缺少交流,也可清楚地表明,造成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较弱的原因是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结果还表明,男同学与家长交往的程度比女同学与家长交流的程度更低。并且经过调查分析,这是由于男女生性格差异造成的,女生在与人交往中更具迫切性、灵活性。这也是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比男生强的又一原因。

2.3 应试教育弊端带来的负面影响

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协作产生怪圈。第一,学生之间过于注重成绩竞争,大多时间花在学习上,忽视人际交往与协作,极少出现学生与老师对某一社会焦点的共同分析探讨。第二,学校教育相对缺乏实践性,没有将实事求是这一原则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整天只围绕教材转,只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经验,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但真理还得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更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第三,长期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注极少,使得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缓解,愈发严重。最后,在应试教育环境影响下,家长也偏重于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是调查和研究大学生社交与协作能力的重要课题。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由于是处于应试教育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上学第一天起就被告知考试成绩的重要性,社会也普遍青睐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即“高分宝贝”。学生的努力学习也是为了能考一个好成绩,能让父母老师喜欢、认可自己,能考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进入大学很多同学依然每天“啃书”,不去积极主动的参加实践活动,不去全面提高自己,以至于很多同学上了大学仍停留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角色状态。他们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成长为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四)认知和心理作用产生的消极影响

对交往重要性的认识、对自我的角色扮演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当前,多数大学生从小到大在家长的庇佑下长大,缺少自主处理人际交往問题的能力,也导致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社会交往能力、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他们没有全面的认识到社会交往能力不仅是个人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与人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个体只有在与别人交流来往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社会化,才能对自己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另外,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提高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据当前,很多大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如自卑、自负、嫉妒、狭隘、敏感、暴躁等。这些心理问题对人际关系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远。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认知与心理问题是导致其社会交往与协作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对社会交往与协作能力的重要性认识方面存在很大偏差,他们依然认为成绩最重要,或不注重与人交往,花大把时间在网络上,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另一方面,他们在心理上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他们无法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就找不到正确途径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当遇到交往障碍时,他们更多选择逃避,由于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他们对交往对象存在很强的选择性,只与某一类人交往,或没有正当缘由的排斥某一部分人,严重导致交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3 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同时更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

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的重要前提。为了更好地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离不开良好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其一,由于网络交往媒介的广泛使用,网络虚拟性和隐蔽性极易引起人们对虚幻世界里的陌生交往对象的好奇心,但是对陌生的交往对象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的判断,从而结交到一些不法分子,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此,我们应该在网络交往环境中对陌生的交往对象提高警惕,尽量避免金钱交易,在不确定对方真实身份之前不要轻易答应与之见面,尤其是单独见面。要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遇到危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其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极易受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例如有些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只限于富二代,对贫困大学生则瞧不起,不愿与之交往和协作。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摒弃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积极倡导和践行和谐理念,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

其次,从家庭方面言,积极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的关键因素。从前面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关爱式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待人接物有礼貌、乐于助人,并且能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比较容易获得个人的全方面发展,也比较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能恰当地处理与他人的交往关系,社会交往协作能力较强。而暴力式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趋于内向、孤僻,行事容易固执己见,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不能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父母脾气暴躁,容易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家庭成员间不能和睦共处,家庭成员间缺少交流沟通,有些家长对孩子缺少关爱,甚至进行打骂,致使孩子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使处于青春期的心孩子们脆弱的心灵遭受沉重的打击,致使他们的心理发生扭曲,呈现出如自卑、自闭、抑郁等心理状态,并且生活态度相对消极,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做出伤害自己破坏家庭危害社会的事。因此,父母应做好榜样,努力为子女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多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并帮助子女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拒绝家庭暴力,用爱感染孩子,让孩子在爱中成长才能使其更好的关爱亲人和朋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才能增强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

再次,从学校方面来看,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的必然要求。由于应试教育方式的影响,许多同学在进入大学以前,升学的巨大压力,使很多学生交往范围变得狭窄,只关心学习成绩和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基本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他人交往协作的机会较少,而且受同龄群体的影响甚大。因此,学校应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个性内敛的同学打开心扉,能做到与他人交往时不胆怯、害羞,举止神态自然得体,甚至能够做到主动与身边的同学、老师进行学习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与此同时,学校也应深入了解学生,帮助那些自卑的大学生走出困境,积极地融入班级和学校的集体中来;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以及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交往理念;同时也应大力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激励学生踊跃参加,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大学生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与人交往和协作的良好习惯。

最后,从个人自身角度来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个人如果身处在相互关心爱护,关系密切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心境轻松平稳,态度乐观。不良的人际关系,会干扰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焦虑、不安和抑郁。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大学生社会交往与协作能力产生巨大影响,其一,是认知方面的制约,许多大学生还没认识到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极少与他人进行交流,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其二,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许多大學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感觉害羞,不自然,缺乏自信。也有些大学生出生优越,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因此不愿意同其他同学进行交往协作。为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接班人,我们要积极努力的塑造健康向上的人际交往性格,主动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培养自信心,主动与他人交流协作。同时,要全面认识自己,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更要摒弃用拜金主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苏连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徐文斌、王永利.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我干预的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2010.3

[3]凡禹.人际交往的艺术[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郭丽.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李玲(1994-),女,四川泸州人,绵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寇娟(1994-),女,四川绵阳人,绵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社会交往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
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星座社交App的用户需求和偏好研究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