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影响要素及其提升策略

2014-11-19 20:30付芳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实效性影响因素

摘 要:高校法律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相关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当前我国大学身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这不利于我国高校法律教育的顺利展开。增强法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让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自己的利益。本文通过对当前影响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因素进行分析,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我国高校法律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我国高校法律教育良好发展。(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词: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影响因素;策略分析

高校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它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将会影响到我国今后人才的质量。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在教育中需要进行法律教育,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当前我国高校虽然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比较单薄,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情感相对比较消极,法律观念模糊。教师在教学时单纯以说教的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相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到法律教育的质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如果不对其进行法律教育,他们不知道自身行为是否违法,可能会导致犯罪。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够减少他们违法行为的出现,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1 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性

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就是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法律基础和社会保障。提升我国依法治国的水平,需要公民有相应的法律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优秀人才,需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形成自身良好的法律素养,从而适应我国法治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案件在屡见不鲜: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死四位舍友案;2005年北京大学学生安然杀死同学案;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事件,这都显示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高,当前我国高校法律教育水平不足,法律教学没有真正让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通过这样的案例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要想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需要高校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大学生。

提升高校法律教育也可以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学生守法意识增强能够减少不法行为的出现,同时也能够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法律态度,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发展基础。高校只有做好法律教育,才能让更多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能维护他人的利益,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全稳定。

2 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影响要素

2.1 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较低,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较差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因素, 其主要表现为公民文化发育不足以及法律信仰的缺失。公民文化作为法律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法律建设水平。公民文化主要是从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中产生的与民主政治文化相联系的一种文化形态。法律信仰则是社会主体与法律接触,经过学习和实践后逐渐产生的情感信念,从而对法律形成一种信服和崇拜。我国封建历史时期比较长,结束封建社会的时间也相对较短,我国传统文化中尚德远刑的观念深入人心,传统中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让中国的臣民文化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这样的历史思想意识,需要进行更好法律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民意识虽然有所增强,但是也存在着权大于法、钱大于法的现象,这主要受到我国几千年的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影响,导致人们对权利的渴望超过了对法律正义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改变公民的法律意识,提升公民的法律信仰,为我国高校法律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2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地域广阔,社会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高校法律教育需要有比较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还与良好的道德环境息息相关,如果社会道德环境不好,将会进一步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高校法律教育的顺利展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外来思想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除了优秀的思想,大量国外腐朽思想也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不利于我国高校法律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当前法律环境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法环节和执法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司法腐败大量存在,许多公民的合法权利得不到良好的维护,这样就会使公民对我国法制建设失去信心,进而会影响到依法治国的水平,同时也会给大学生法律教育带来较多负面影响,不利于提升高校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2.3 高校教育定位存在问题

高校法律教育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质量,影响到今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出现一定的偏差,教育定位不准确,不利于我国整体高校教育的发展。许多高校在教育时以市场为中心,在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注重专业教育忽视法律教育。学校将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指标,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法律认识不够充分。高校教育价值观也存在政治化现象,法律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不高,学校领导人员对这些课程不够重视,法律教育有的甚至依附于思想教育,使得学生的法律意识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领导要充分定位高校教育,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加强高校法律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法律知识保障。

2.4 高校法律教育内容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法律教育中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足,影响到高校法律教育水平。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说教色彩较浓。我国高校法律教育主要包含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但是该教材的内容说教性比较强,实践活动较少。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会感觉该门课程缺乏亲近感,在生活中应用不够广泛。除此之外,该教科书中讨论的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状况,而是一种理论化的知识。但是高校中往往是一学期学习完该门课程,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让学生提升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对法律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处理好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矛盾。教学大纲中规定用11个教学课时来完成教学,但是该教材中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想完成教学内容就很难提升教学质量,使得教学进度非常快,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不够全面。

2.5 教学方法不科学

我国高校教师在进行法律基础教育时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活跃性较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不足。教师在讲解时缺少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高校法律教育水平的提升。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大部分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没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法律学习方法,提升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3 提升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3.1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想提升高校法律课程的教育质量就要不断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首先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法治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其次要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能够维护法律的权威,减少违法行为的出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第三要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对法律的认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促进我国法律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2 优化教学课堂内容

我国高校法律教育内容存在课时短但教学内容多的问题,而且法律教育多依附于思想教育中。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教材来说,涉及到的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以及治安管理条例处罚法、经济法、三大诉讼法等,教师在讲解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学生只能学习一些肤浅的法律,不能够更深入的对其进行了解,法律教育的实效性没有真正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可以不局限于教材,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教师也要从学生的专业入手,了解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所需要的法律知识,有重点的进行法律讲解,让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有更加深刻的法律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减少违法行为。比如在讲解宪法时可以着重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学会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3.3 改进教学方法

3.3.1案例教学

教师在进行法律教学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知识更加生动,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教师通过案例透视社会现象,学生也可以在案例教学中与教师进行互动,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法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法学原理,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但是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要慎重,尽量使用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其剖析,结合自身生活和观察到的现象,将抽象的法学理论转变为形象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法律的兴趣。案例讲解完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反思,将法律知识放到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3.3.2法律情境教学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在法律课堂上,教师通过法律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法律、学习法律。在法律情境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讲解者,学生也不再是学习者,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能够更好的进行探讨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法律情境教学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内化,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法律解决相应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的法律知识后可以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情境,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这一情景中所要用到的法律,并且让学生帮助主人公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法律辩论赛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在激烈的辩论中加深对法律的认识。

3.3.3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或者是教师依据某件案件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寻找答案。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自身的思考以及小组的交流来增强对法律的认识,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像教师提出问题,并且在这样的问题下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学会应用法律,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遵守法律,减少违法行为的出现。

3.3.4实践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法律教学时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同时也要重视法律实践,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来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原告、被告、双方律师、审判员、审判长、证人以及书记员等,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讲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应用到模拟法庭中,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法律知识,让他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邀请法律专家来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度,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4 总结

综上所诉,高校法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会影响到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只有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才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增强高校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法律和学习法律。(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陈扬.关于提高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2,(29)

[2]张显树.大学生法制教育应坚持“六个结合”[J].社会科学论坛,2009,(11)

[3]孙春伟 孙彬生.高校诊所法律教育应当以实效性为目标[J].法制与社会,2011,(12)

作者简介

付芳(1980-)女,河南商丘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法律基础课程

教学。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实效性影响因素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