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校园内中长跑事故引发的思考

2014-11-21 01:41陈江涛
体育师友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长跑耐力体育锻炼

□ 陈江涛

中长跑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有氧耐力,而且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有明显的效果,它一直是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必测项目之一,也是各级各类学校重要的教学内容。可近年来,由于部分学校相继出现多起中长跑练习事故,有的已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2012年11月14日至18日之间,短短的几天时间,就发生了4起学生因为参加中长跑活动而突发猝死的事件,让世人震惊!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事故频频发生呢,是学生身体疾病原因还是学生体质出了问题呢?如果是体质问题那又是什么导致的呢?面对这类事故的发生,学生、家长和学校固然难辞其咎,对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为事故的发生承担相应的后果,但作为体育工作者是不是还应该理性思考事故的根源,从源头遏制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从一个体育教师的角度对校园内出现的中长跑事故进行了再认识,现提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事故根源

1.学生锻炼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是造成中长跑猝死事件发生的根源

现在学生除了学习最喜欢做的是上网聊天、打游戏和看电视,主动出户进行锻炼的学生少之又少。加之目前教育的大背景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家长、学校对学生成绩的高要求,使得青少年学生几乎无暇参与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渐淡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而耐力素质作为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提高需要有计划的、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坚持锻炼,靠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得以不断提高,而绝非一日之功。要提升自己身体的耐力素质,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同时具有超强的执著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让自己的耐力素质保持一个很好的水平。如果平时不怎么进行中长跑练习,心肺功能得不到锻炼,自身耐力素质肯定只是一般或较差,偶尔进行一次大强度的长距离的长跑活动,身体各方面机能就会严重透支,尤其是心肺功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出现了不适症状时,老师没有及时提醒学生立即暂停运动,学生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出于好强心理勉强而为之,很容易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甚至悲剧的发生。

2.家长“重文轻体”思想盛行,是造成中长跑猝死事件的推手

中长跑学生猝死事件的接连发生,这绝对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个长期累积的必然结果。客观反映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严重下降的趋势,其中家长 “重文轻体”思想的盛行也许是事件发生的推手。近年来, “望子成龙”心切的学生家长们受到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再苦不能苦孩子”等偏颇观念的影响,只要孩子文化成绩优秀,体育成绩好点差点无所谓;想方设法让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排斥子女参与体育锻炼;更有甚者以参与体育锻炼不安全为由,减少乃至拒绝子女参与体育锻炼。他们殊然不知,在他们精心呵护下的子女正长期远离体育锻炼而使身体体质严重下降,健康水平越来越低,自我保护的能力也逐渐丧失。在参加高强度的运动测试或者竞赛时,发生意外伤害乃至死亡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家长们所谓的呵护换来的是让原本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学生失去了人类对运动最基本的需求。日积月累,他们的身体健康怎能不出现问题。不知不觉间,家长们教育方式却成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幕后推手。

3.学校“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是滋生中长跑猝死事件的“温床”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的高低,通常成了用来考核和评价一名教师、一个学校、一个县乃至一个市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各级各类学校为了迎合上级的检查和家长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想法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教学,无形中挤掉了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如:人为减少每周的体育课次数、体育活动课次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尽可能多地把时间交给文化学科,以不惜牺牲学生的健康为巨大代价,求得尽可能高一点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被无限制的挤占和他用,再加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又得不到有效保障,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的叠加,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怎可能不每况愈下,逐日下降?学校 “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无异于已经成了滋生中长跑学生猝死事件的 “温床”。

4.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面“恶性循环”,是造成中长跑猝死事件的关键

理性思考连续发生的多起中长跑学生猝死事件,不难发现,在排除猝死学生无先天性、后天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病史的情况下,学生个体耐力素质水平的整体下滑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第一原因。其中,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面形成的恶性循环是关键。家长 “重文轻体”的思想、学校 “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加之学生主观运动愿望与锻炼意识的淡薄,导致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的低下。结果是学校和体育老师为了 “安全第一”,被迫取消锻炼价值高,锻炼效果好的器械类,乃至中长跑等项目,学生体质下降,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运动时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或伤害事故。于是,便形成了越不练,越下降;越下降,越受伤;越受伤,越不许练;越不许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越是下降的恶性循环。学生、家长和学校一起把学生打造成了成绩优秀,体质健康水平严重低下的畸形人才。

二、建议

1.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健康情况和运动水平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这样体育老师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历年来的健康情况和运动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特殊体质的学生给以适当关照或者降低练习难度,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有一定的预案,确保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没有问题。

2.开展好校内外各项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

中长跑学生猝死事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学生身体体质整体下降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老师应该理性对待。梁启超曾经提出: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弱”。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绝非一件小事,而是一件事关国家兴衰,民族昌盛,实现 “中国梦”的大事。我们作为一线老师责任重大,一定要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校场地器材的实际组织开展好校内外各项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发挥体育特长生的引领作用,鼓励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组织小型的教学比赛、组织学校运动会、跑操比赛、广播操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体育标兵的评比活动让学生争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从而确保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再下滑。

3.呼吁社会和学校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

学生身体体质逐年呈下降趋势,校园安全事故频发,这已是现行社会必须面对的事实。如果还不惊醒,问题会越来越重。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学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不要再以分数论英雄,在追求学生成绩的同时一定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放在首位,鼓励学生走到户外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类似的校园突发事件也一定不会再发生。

4.建议学生合理分配好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劳逸结合

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同时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学生在学习的生涯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合理分配好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体育活动,做到每天的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同时培养两个以上的体育特长,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

猜你喜欢
中长跑耐力体育锻炼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提高中长跑成绩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高校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参与研究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中长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