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2014-11-24 02:55张晓威郝继龙单秋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假丝真菌性角膜炎

贺 丹,张晓威,2,郝继龙,万 雪,单秋实,王 丽*

(1.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系,吉林大学真菌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021;2.长春市儿童医院 检验科,吉林 长春130061;3.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眼科,吉林 长春130021)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较顽固的真菌感染,常伴有化脓性感染、角膜溃疡及视力受损,甚至可导致失明或者失去患眼,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植物性角膜外伤的增多,隐形眼镜的使用不当,抗生素、激素的广泛使用等原因,导致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5]。该病发病隐匿、进展迅速、不易诊断,且有效的眼部抗真菌药数量较少、疗效较差,致盲率较高,倍受真菌学研究者与眼科医生的关注。因此,掌握真菌性角膜炎病原真菌种类、药物敏感性等特点,了解发病易感因素、高发年龄、多发季节等流行病学规律,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收集了7年间就诊于吉林大学附属临床医院眼科,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病原菌鉴定、流行病学调查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为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积累了有用的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集标本 角膜刮片标本采集自2004年10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吉林大学附属临床医院眼科256例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

1.2 主要试剂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购于美国Difco公司,科玛嘉(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购于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伊曲康唑(ICZ)、两性霉素B(AmB)、伏立康唑(VCZ)购于美国Sigma公司,纳他霉素(NTC)购于德国Dr.Ehrenstorfer公司。

1.3 病原真菌分离、培养 将角膜刮片标本接种于2ml PDB培养基中,28℃、110rpm振荡培养72h后,如见浑浊或菌丝生长,将其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28℃培养。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其形态特征。1个月后仍未见生长的标本结束培养。

1.4 病原真菌鉴定 对丝状型菌落采用小琼脂块儿培养法、乳酸酚棉兰染色,根据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有无分隔、分生孢子形状、大小、排列、颜色等特征进行鉴定。对酵母及类酵母型菌落采用革兰染色,根据芽生孢子等形态特征做初步鉴定;进一步将其接种于科玛嘉显色培养基,35℃培养48h,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进行分型鉴定。

1.5 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 选择临床感染较常见的茄病镰刀菌(28株)、烟曲霉(12株)及光滑假丝酵母(10株)作为受试菌株。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即酵母菌M27-A2方案和丝状真菌M38-A方案,检测受试菌株对 AmB、ICZ、VCZ及 NTC 的敏感性[6,7]。以克柔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ATCC 6258)和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apsilosis,ATCC 22019)作为质控菌株。将菌株孢子悬液接种于药敏板后35℃培养,假丝酵母生长24h、丝状真菌生长48h后,判读结果,4种药物均以100% 受抑制作为最小抑菌浓度(MIC)判定终点。计算 MIC值、MIC范围、算术平均值及几何平均值。

1.6 流行病学分析 利用SPPS 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性别、年龄、季节、职业、诱发因素等信息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真菌鉴定结果

256例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标本中,单一真菌感染者158例,真菌和细菌混合感染者12例,两种真菌混合感染者12例,182例患者被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真菌培养阳性率为71.1%,共分离、鉴定了16属29种194株真菌菌株。病原菌以镰刀菌属为主(47.0%),其中茄病镰刀菌最常见(32.0%,图1);其次为曲霉属 (20.6%)和假丝酵母属(14.4%)(图2)。

2.2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图1 茄病镰刀菌的形态学特征

图2 194株分离真菌菌株的种属分布情况

临床检查发现大部分患者具有眼痛、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角膜上皮缺损、有边界不清的白色膏状浸润灶、球结膜充血、视力下降、化脓性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等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平均年龄为49.9±11.9 岁,其中41-60岁最易发生感染(59.3%)。男女比例为1.3∶1。以秋季发病率最高(39.0%)。农民居多,占81.3%。有角膜外伤史者占29.1%,曾使用抗生素、激素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史者占57.7%。

2.3 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质控菌株克柔假丝酵母和近平滑假丝酵母重复3次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MIC结果均在CLSI公布的标准范围内,表明该药敏试验体系符合标准。利用该体系对50株茄病镰刀菌、烟曲霉、光滑假丝酵母进行了ICZ、VCZ、AmB及NTC4种抗真菌药的敏感性检测(表1-3)。

目前,国际上尚未见公认丝状真菌MIC范围,有研究认为对AmB的MIC≥2μg/ml时可能存在耐药现象;对NTC的MIC≤16μg/ml为敏感范围;对ICZ的MIC<1μg/ml为敏感,MIC≥1μg/ml为耐药;VCZ的 MIC<4μg/ml为敏感,而 MIC≥8 μg/ml为耐药[8]。本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茄病镰刀菌对NTC全部敏感,对ICZ均不敏感;其对AmB的MIC几何平均值最低。受试烟曲霉和光滑假丝酵母对AmB仅分别有50%和80%敏感,对其他3种药物均敏感;对ICZ的MIC几何平均值最低。

采用Friedman Test分别对3种主要病原真菌进行4种不同抗真菌药的多个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16者按32处理),结果显示4种抗真菌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利用Kruskal Wallis Test分别对4种药物进行3种不同病原菌之间的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对于A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ICZ、VCZ及 NTC,3种病原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表明NTC对茄病镰刀菌抑制效果最佳,而ICZ对烟曲霉和光滑假丝酵母抑制效果最佳。

表1 28株茄病镰刀菌的 MICs(μg/mL)

表2 12株烟曲霉的 MICs(μg/mL)

表3 10株光滑假丝酵母的MICs(μg/mL)

3 讨论

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多达56属105种[4,9]。由于气候、环境及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及其病原菌谱,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间存在差异[4,5,10-13]。因此,掌握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规律,有利于更好的制定预防、诊断及治疗策略,满足眼科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本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以镰刀菌为主,其中茄病镰刀菌最常见,与我国其他地区调查结果一致[2,14,15]。美国的Tanure等[13]研究发现该病病原菌中,白假丝酵母超过镰刀菌约占46%,印度的Sengupta等[16]研究发现19%的感染是由白假丝酵母引起的假丝酵母性角膜炎。而本研究发现光滑假丝酵母引起的感染较多见,考虑可能与患者早期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有关,导致耐药性较高的光滑假丝酵母等非白假丝酵母的分离率增高。

由于吉林省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从事农作人口较多。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患者是农民,41-60岁中老年和男性发病较多,部分患者有植物或异物外伤史,以秋季农忙时节发病较多,提示在农村从事劳作时应注意防止发生角膜外伤,以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此外,研究还发现近60%的患者有不合理用药史,提示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应结合外伤史可虑真菌感染的可能,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

药物敏感性检查结果表明,3种主要病原真菌对NTC均敏感,烟曲霉和光滑假丝酵母对ICZ敏感,但茄病镰刀菌对ICZ耐药。提示临床上确诊为茄病镰刀菌感染可选择NTC治疗,而其它两种病原菌感染可选择ICZ治疗。如根据患者典型症状高度怀疑是真菌感染时,在未获得实验室准确诊断前可首先选择NTC滴眼液,进行预防性局部抗真菌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He D,Hao J,Zhang B,et al.Pathogenic spectrum of fungal keratitis and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Fusarium solani[J].Invest Ophth Vis Sci,2011,52(5):2804.

[2]Sun XG,Zhang Y,Li R,et al.Etiological analysis on ocular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period of 1989-2000[J].Chin Med J(Engl),2004,117(4):598.

[3]Shukla PK,Kumar M,Keshava GB.Mycotic keratitis:an overview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J].Mycoses,2008,51(3):183.

[4]Thomas PA.Fungal infections of the cornea[J].Eye (Lond),2003,17(8):852.

[5]Sirikul T,Prabriputaloong T,Smathivat A,et al.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etiologic diagnosis of ulcerative keratitis[J].Cornea,2008,27(3):283.

[6]Espinel-Ingroff A,Barchiesi F,Cuenca-Estrella M,et al.International and multicenter comparison of EUCAST and CLSI M27-A2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s for testing susceptibilities of Candida spp.to fluconazole,itraconazole,posaconazole,and voriconazole[J].J Clin Microbiol,2005,43(8):3884.

[7]Espinel-Ingroff A,Fothergill A,Ghannoum M,et al.Quality control and reference guidelines for CLSI broth microdilution susceptibility method(M 38-A document)for amphotericin B,itraconazole,posaconazole,and voriconazole[J].J Clin Microbiol,2005,43(10):5243.

[8]Sheehan DJ,Hitchcock CA,Sibley CM.Current and emerging azole antifungal agents[J].Clin Microbiol Rev,1999,12(1):40.

[9]Kalkanci A,Ozdek S.Ocular fungal infections[J].Curr Eye Res,2011,36(3):179.

[10]Chowdhary A,Singh K.Spectrum of fungal keratitis in North India[J].Cornea,2005,24(1):8.

[11]Hofling-Lima AL,Forseto A,Duprat JP,et al.Laboratory study of the mycotic infectious eye disease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keratitis[J].Arq Bras Oftalmol,2005,68(1):21.

[12]Tuft SJ,Tullo AB.Fungal keratitis in the United Kingdom 2003-2005[J].Eye(Lond),2009,23(6):1308.

[13]Tanure MA,Cohen EJ,Sudesh S,et al.Spectrum of fungal keratitis at Wills Eye Hospital,Philadelphia,Pennsylvania[J].Cornea,2000,19(3):307.

[14]Xuguang S,Zhixin W,Zhiqun W,et al.Ocular fungal isolates and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in northern China[J].Am J Ophthalmol,2007,143(1):131.

[15]王丽娅,王刚生.中国三地区真菌性角膜病致病菌种的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38.

[16]Sengupta J,Khetan A,Saha S,et al.Candida keratitis:emerging problem in India[J].Cornea,2012,31(4):371.

猜你喜欢
假丝真菌性角膜炎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5年内院内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药物敏感性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高危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