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与策略

2014-12-01 10:18张淑英
活力 2014年17期
关键词:审计监督县域经济

张淑英

[关键词]审计监督;审计标准;县域经济

近一个时期,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局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大兴调研之风,营造了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为了顺利开展好此次调研工作,围绕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提出意见、着力解决的工作思路问题,我到所包保的第二热源厂、延寿镇红旗村、贫困户家中走访。通过调研使我对审计工作有了更深认识,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审计工作任务,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保障“强县、名城”目标的实施、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当前我们审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审计监督如何履行监督职责,如何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审计机关要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

一、审计监督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多年来,县审计机关在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保障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一是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对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突破县域经济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审计,加强对重点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关注投资安全,评价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审计调查。加强对县域经济“四兴”战略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情况审计调查,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改进建议,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三是强化对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加强对政府预算执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增强预算管理的公开透明度。促进规范管理,遏制奢侈浪费,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到发展县域经济、改善民生上。四是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严肃查处违规招投标、高估冒算、虚报投资、侵占国家权益等问题,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成廉洁工程、效益工程。五是强化对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公共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关注领导干部在落实县域经济发展决策部署和政策执行、重大项目决策以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情况,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把“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推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延寿县自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 “强县、名城”发展目标,全面按照“四新”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四兴”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审计机关发挥着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审计服务大局的能力不强。审计工作要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二十字方针。但服务大局意识需进一步强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国家及省市对我县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多,确保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是审计工作重要职责,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审计服务力度和水平,使“经济卫士”作用得到凸显。二是审计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受历史和体制原因的影响,各地审计机关都存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单一的问题,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项目增多的情况下,工程建设专业人员缺乏,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决算审计。审计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我县审计工作的“短板”,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力的不足,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制约审计质量的提高。三是审计监督职能弱化。受传统审计理念的影响,存在以罚代处的现象,审计在财务管理和工程建设上规范、完善、预警的服务作用没能真正发挥,发现问题侧重于处罚,不能从深层次揭示问题,不利于从源头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制度上纠错防范。四是审计创新能力不够。审计人员不能及时更新审计理念,转变思维模式。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上,较少采用如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总量分析、结构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造成审计报告平平淡淡、审计信息抓不住重点、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审计机关要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增强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把促进、服务、保障和推动审计科学发展作为首要职责,进一步提升审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审计工作不仅要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在提高财政经济效益上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要在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县委、县政府的发展大局上下工夫。在实践工作中,审计机关更要注重强化宏观意识,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围绕审计中心工作学理论、学政策,联系实际学业务、学技能。紧紧围绕县域发展大局和审计发展方向,强化技能学习,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强化审计监督。一是细化审计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效益为目标,加强对重点部门、重大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明确审计重点。对财政部门,着重检查本级预算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收支结构的合理性。促进财政财务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合法性、效益性。三是加大民生审计监督力度。重点关注民生项目资金的拨付是否及时;项目资金是否被挤占挪用;有无借民生工程之名变相增加群众负担等。坚决查处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当好人民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3.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审计科学发展基础。一是要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以班子建设为牵动,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抓好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爱岗奉献、遵纪守法和文明审计等主题教育,进一步夯实审计人员思想素质基础;二是抓好审计业务培训、计算机审计培训等,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应用为导向,提高培训实效。

4.提高审计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审计工作要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好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以高层次、精细化的审计质量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以突出实践为特色,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本质、目的和要求,增强发展和实效意识,真正使审计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李舶)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计监督县域经济
前移审计监督?预防腐败滋生工作机制研究
浅谈独立审计招投标制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电网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和改进对策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荣成市镇街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基于我国国情的COSO报告应用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