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适应国际体系变迁

2014-12-09 00:51唐永胜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
现代国际关系 2014年7期
关键词:霸权变迁逻辑

唐永胜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

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不仅体现在力量格局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国际秩序也已经显示出许多新特点。国际政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系统效应日益突出,因果关系错综交织。尤其是过去许多政治家和战略家所熟悉的单纯的权力政治逻辑已受到强劲挑战。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武力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手段,全面战争尤其不再是主要战争形态。理解当前国际政治必须具有不同以往的更宽阔更有效视角。与此同时,影响国家战略决策的因素也日益增多,且相互之间具有更加复杂的作用关系。只注重国家实力、结构变化和外部威胁及应对等传统构成要素的战略筹划很可能失之片面,仅从这些要素入手也越来越难以很好地解释国家的战略行为,国家间利益关系、安全观念变化以及国内制度特征、利益集团压力等要素在战略选择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国家之间的战略博弈也必然是十分复杂的过程。

在影响国际体系变迁的诸多要素中,技术进步与扩散、资本逻辑扩张、制度模式变革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等几个方面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理解这种变迁需要在延续的旧逻辑和种种新现实之间寻求合适的平衡。技术进步与扩散构成国际格局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量,新的技术革命在哪里产生,哪里就会成为体系变迁的动力源,而技术进步本身也在改变着权力的性质。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则提供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性框架,这同时意味着权力政治虽然已不能主宰世界,但仍将在较长时期里占据主导地位。制度模式变革是把握未来战略主动的关键,波及广泛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已经说明国际体系处于某种饱和状态,难以为各国提供足够宽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国际局势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此,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显得意义重大,谁在这方面探索成功,谁就很可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地缘政治博弈依然不可忽视,美国强化同盟体系、俄罗斯在东欧的反击、中东局势的起伏动荡等,无不说明国际安全局势演变中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地缘战略考虑。

当然,时代条件在不断变化,国际体系也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系统,至少大国之间的正面战争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与此相对应,国家对利益需求也受到相应规范,必须在越来越多的限制中来实现。国际体系变迁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整体作用的增强,对主权国家形成了日益增强的有形无形的影响和约束,即使是霸权国家也要在体系之中确立自己的位置。面对当今国际政治重大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仅凭一己之力就能有效解决。大国并非无所不能,谁也不能像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那样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另一个特点是国家之间利益复杂交织。国家间既有对立的利益,又存在着共同利益,对立的利益导向冲突,共同利益导向合作。这种类型的安全关系极为复杂,不是简单的零和,而是非零和、具有多重性。谋求安全不能一味地冲突,还必须谋求合作,并以合作来制约冲突。竞争与合作并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国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是国际秩序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决定未来大国互动不会按照矛盾冲突的逻辑单向发展,竞争博弈不排斥合作协调将成为一种常态。第三个特点是不确定性增大。许多问题都处在十字路口,中东乱局、乌克兰危机、阿富汗政局、东亚安全等都是如此。相关国家有责任避免极端选择,应力争将局势导向可预期轨道。而在更大范围,全球治理更是任重而道远。

国际体系处在大变迁过程中,中国也在经历重大社会变革。中国崛起既是国际体系重要的影响变量,也是体系变迁的重要结果之一。中国的发展与变革本身就构成国际变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体系变迁可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新的条件,同时也构成巨大挑战。一方面,变化就是机遇。在国际变局中,传统的权力政治逻辑将进一步松动,可减少对后发国家的惯性制约,提供预料得到和预料之外的机会和空间;但另一方面,在体系变迁过程中,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也会引起体系霸权国家及其他主导国家的警觉和反制,处理失当就有可能成为体系变迁中的矛盾焦点,而未来十年左右时间将是中国与外部世界深度互动和磨合的关键时期。

中国要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并为世界和平和进步做出应有贡献,就必须避免急功近利,必须扎实积累、顺应国际潮流,在历史演进大势之下谋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够及时消除自身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惰性和弊端,谋求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并以自身的进步推动国际体系演进。霸权逻辑不适合中国,也不合时宜。在当前国家间经济、政治及文化联系不断深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要独执牛耳已经越来越不可能。没有有效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就不可能应对那些全球性挑战。如果一味认准霸权兴替的传统原则,无论是想继续维持霸权优势还是谋求新的霸主地位,试图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一定会被历史抛弃。

谋求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具包容性和更具远见的战略思维。战略筹划既要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也必须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新条件下的国际政治发展,其中处理好中美关系尤显重要。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构成国际体系变迁的主轴,两国竞争和博弈首先在大战略层面展开,如果战略指导能力不足,势必失去主动。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一个时期,美国有可能继续以激化亚太安全矛盾来巩固霸权,并将对中国的安全与发展产生全局性与方向性影响,对此必须积极进行战略筹划,但又须谨防战略冒进。要努力推进战略创新,从维护国家长远安全和发展需求出发,引导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实现战略的总体平衡。应该明确,中国致力于民族复兴,绝不是向美国挑战,也不是向现有国际秩序挑战。中国应注重以共同利益为牵引处理对外关系,其中尤其要以制衡美国为重点,构建中美相互牵制、相互借重、相互协调、相对稳定的关系框架。中国还应经营广泛安全依托,最大限度地化解由于实力上升带来的外部压力,推进中国与国际体系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霸权变迁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小渔村的变迁
创新的逻辑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一纸婚书见变迁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清潩河的变迁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