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总书记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2014-12-09 14:46耿银平
当代陕西 2014年11期
关键词:淡泊名利文艺工作者奴隶

文/耿银平

有感于总书记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文/耿银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精神产品可以考虑物质效应,但不要忘了,文艺更是纯净雅致的心灵抒写,是能够带来精神温暖和道德正义的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担当,在追求经济产值的同时,更要坚守淡泊名利、信仰崇高的写作正义。对艺术和文化达到了忠诚、敬仰、敬畏和肃然起敬的程度,切实让高傲的文化灵魂,始终在作品中徜徉,文艺工作者才能聆听到流水线上的工人的心跳、劳动大众的呼声,一线奋斗者积极的呐喊,以及充满岩浆迸裂的“大地”的轰鸣,让作品和群众需要、文化需要、“大地”需要,紧密对接,共同呼吸,心心相通,让文化责任感、精神使命感以及公共担当意识,得到始终如一的延伸拓展。

正是有了这种坦荡追求,柳青把《创业史》的全部稿费捐给长安县用于架设电线,把零星稿费给生产队装灯泡。著名作家孙犁一直淡泊名利,自甘寂寞,深居简出,粗茶淡饭。文艺工作者只有用“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的淡泊名利的文化风骨武装自己,装点内心,才能摆脱物质化、市场化诱惑,让文化人格始终充满飞翔的感觉、厚重的气魄,进而让自己的作品厚重起来、高尚起来、充满汗水的味道、泥土的芳香。

这些年,在所谓的“阅读市场”的刺激下,有作家围绕着写作市场和发行量转悠,比如编撰一些粗制滥造的“成功学书籍”“狐狸精文化”,潜心于“市侩文学”“通俗读物”等,让清纯、朴实、厚重、本分的创作特色,流失很多。有些网络作家,竟然用软件进行写作,输入关键词,就能生出一些带有情节的文字。有些影视导演,更是围着收视率和票房转圈,只要能挣钱,不惜让作品迎合低俗,鼓吹拜金,充满消费主义噪声,人文追求成了“人民币追求”,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出卖规律、宰割真情,让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写作道义成了空谈,污染了社会空气,更给精神和道德发展带来负面的价值教唆。当下不少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动辄拜金,随波逐流,信仰虚空,精神迷失,与这种文化熏染不无关系。

对照总书记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文艺工作者应对自己的精神思维和创作方向进行实事求是的反思和纠正。我们可以通过文化价值、文化劳动养家糊口,却不能沦为“文字的奴隶”“稿酬的仆人”。就算是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质回报,我们对于社会的精神引领、道德担当、价值拓展也丝毫不能忘却和疏忽。身为灵魂工程师的公共责任,却不能扔掉。就是身在市场环境,淡泊功名、洁身自好、信守善美、制造希望,仍是毋庸置疑的崇高的创作价值。

猜你喜欢
淡泊名利文艺工作者奴隶
特长
蚂蚁奴隶的反抗
淡泊名利
My First Sea Journey
雄关漫道
手机奴隶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