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2014-12-09 23:15侯月王鹏文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

侯月+王鹏文

摘 要: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产量及其穗部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夏播玉米的最佳密度为5 483 株·667 m-2。在本研究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穗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夏玉米;种植密度;产量;穗部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23

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表明, 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合理密植可以使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因此,确定玉米最适种植密度历来是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由于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会因土壤肥力水平、生态条件、品种、栽培措施以及耕种方式等不同而有差异,因此,研究某品种在特定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下的最适密度尤其重要[1-6]。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产量及其穗部性状的影响, 为天津地区高产夏玉米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2013年在天津农学院农学系特用作物改良工程中心的试验地进行,试验材料为郑单958。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6行区种植,行长5.0 m,0.60 m等行距,小区面积18 m2,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即处理1:3 500 株·667 m-2;处理2:4 500 株·667 m-2;处理3:5 500 株·667 m-2;处理4:6 500 株·667 m-2;处理5:7 500株·667 m-2。试验于6月7日人工点播,6月13日出苗,7月23号追施尿素20 kg·667 m-2,9月17日收获,全生育期为94 d。四周设保护行,田间管理同当地生产田,分小区单收计产。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果穗15株进行室内考种,项目包括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等。计算各性状的平均值。按14%含水量计产。

数据采用SPSS 17 和Microsoft Excel 2003 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测产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单量出现在种植密度为5 500株·667 m-2附近,最高产量达到541.94 kg·667 m-2。

当dy/dx=0时,y有极大值存在, 即ymax=549.17·667 m-2,此时的密度可认为是最适密度,即:x =0.252 2/2.3×2×10-5=5 483(株·667 m-2)。玉米的经济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为二次抛物线,种植密度增加到5 483 株·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 种植密度从3 500 株·667 m-2增加到5 483 株·667 m-2,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超过此种植密度以后,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

2.2 种植密度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穗部性状考种结果见表2,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2可知,穗长、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穗长由17.58 cm减小到14.82 cm,相差2.76 cm;穗粗由49.7 mm减小到48.08 mm,相差1.62 mm;行粒数由42.57粒逐渐减少到38粒,相差4.6粒;穗粒数由683.65粒减少到600.47粒,相差83.18粒;单穗质量由220.01 g减小到166.24 g,相差53.77 g;单穗粒质量由193.79 g减小到149.26 g。由表3可以看出,种植密度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等穗部性状都成负相关关系。种植密度对穗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R=-0.978**),对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等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0.988*,-0.998*,-0.942*,-0.945*),而种植密度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 这是由品种特性决定的。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的穗部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玉米的穗长、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等穗部性状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杨利华等[7]认为,密度增加,穗长缩短,穗粗变细,秃尖长度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质量减小,出籽率变化不大;刘志新等[8]认为,穗长、穗粗和行粒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穗行数随密度变化不大,秃尖长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徐明洁等[9]在先玉335上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均呈下降趋势,秃尖率升高;丰光等[10]认为,随密度不断提高,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和百粒质量逐渐减小,秃尖长度逐渐增加,这与笔者的前述研究结果一致。

种植密度对穗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这些穗部性状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较大,种植密度的增加会导致玉米雌穗顶端花丝伸出较晚或不能伸出,玉米雌蕊的发育、授粉以及灌浆结实都会受到影响[11-13],导致行粒数减少,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降低。种植密度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 说明密度对玉米的穗行数影响较小。穗行数是穗部性状中最稳定的因素,穗行数的分化时期较早, 一般叶龄指数达40%就已经完成,此时玉米群体由密度增加引起的光照、水分和养分的竞争矛盾还不突出, 而后期环境变化对穗行数的影响较小。朱崴等[14]在2010年进行的试验结果显示,郑单958在天津地区夏播的最适种植密度为4 850 株·667 m-2。本试验条件下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在天津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5 438 株·667 m-2左右,因为在具体的栽培实践中,除种植密度外,播期、水肥也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新,王振华.不同产量水平下郑单18 号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农艺科技,2004,20 (2):86-87,91.

[2] 苏东涛,王 静,李娜娜.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4 (4): 343-345,375.

[3] 白志刚,张俊梅,张军,等.玉米品种丰田6号种植密度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 41-42.

[4] 王铁固,赵新亮.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23):16-18.

[5] 史向远,周静,张晓晨,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5): 459-461,469.

[6] 孙贵臣,任元,马晓磊,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3(2): 146-148.

[7] 杨利华,张丽华,杨世丽,等. 不同株高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反应[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1): 12-15,19.

[8] 刘志新,曹敏建,孙宏东. 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效应研究Ⅱ.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效应研究[J]. 杂粮作物,2009,29(2):101-107.

[9] 徐明洁,刘江.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19) : 8928- 8930.

[10] 丰光,李妍研.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 (1) : 109-111.

[11] 王春虎.玉米郑单958等高产品种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J].种子,2009,28(8):41-44.

[12] 刘京宝,唐保军,赵霞,等.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2): 20-21,25.

[13] 唐保军,丁勇,李会勇,等.耐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1(11): 46-48.

[14] 朱崴.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及其三值的变化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5):1-2,41.

参考文献:

[1] 张新,王振华.不同产量水平下郑单18 号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农艺科技,2004,20 (2):86-87,91.

[2] 苏东涛,王 静,李娜娜.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4 (4): 343-345,375.

[3] 白志刚,张俊梅,张军,等.玉米品种丰田6号种植密度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 41-42.

[4] 王铁固,赵新亮.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23):16-18.

[5] 史向远,周静,张晓晨,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5): 459-461,469.

[6] 孙贵臣,任元,马晓磊,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3(2): 146-148.

[7] 杨利华,张丽华,杨世丽,等. 不同株高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反应[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1): 12-15,19.

[8] 刘志新,曹敏建,孙宏东. 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效应研究Ⅱ.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效应研究[J]. 杂粮作物,2009,29(2):101-107.

[9] 徐明洁,刘江.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19) : 8928- 8930.

[10] 丰光,李妍研.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 (1) : 109-111.

[11] 王春虎.玉米郑单958等高产品种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J].种子,2009,28(8):41-44.

[12] 刘京宝,唐保军,赵霞,等.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2): 20-21,25.

[13] 唐保军,丁勇,李会勇,等.耐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1(11): 46-48.

[14] 朱崴.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及其三值的变化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5):1-2,41.

参考文献:

[1] 张新,王振华.不同产量水平下郑单18 号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农艺科技,2004,20 (2):86-87,91.

[2] 苏东涛,王 静,李娜娜.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4 (4): 343-345,375.

[3] 白志刚,张俊梅,张军,等.玉米品种丰田6号种植密度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 41-42.

[4] 王铁固,赵新亮.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23):16-18.

[5] 史向远,周静,张晓晨,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5): 459-461,469.

[6] 孙贵臣,任元,马晓磊,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3(2): 146-148.

[7] 杨利华,张丽华,杨世丽,等. 不同株高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反应[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1): 12-15,19.

[8] 刘志新,曹敏建,孙宏东. 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效应研究Ⅱ.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效应研究[J]. 杂粮作物,2009,29(2):101-107.

[9] 徐明洁,刘江.先玉335适宜栽培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19) : 8928- 8930.

[10] 丰光,李妍研.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 (1) : 109-111.

[11] 王春虎.玉米郑单958等高产品种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J].种子,2009,28(8):41-44.

[12] 刘京宝,唐保军,赵霞,等.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2): 20-21,25.

[13] 唐保军,丁勇,李会勇,等.耐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1(11): 46-48.

[14] 朱崴.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及其三值的变化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5):1-2,41.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