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双重压制
——解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

2014-12-12 17:30杨予平
参花(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吉士莎菲现代文明

◎杨予平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双重压制
——解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

◎杨予平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是20世纪初东亚文坛上很具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文本形象也是广受评论界的争议。本文先简单分析了《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作者经历,重点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两方面分析《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莎菲形象,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莎菲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标志性女作家之一,作者的女性话语和革命话语是文本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中丁玲对中国现代文化做出的贡献,为女性书写《莎菲女士的日记》,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角度分析莎菲形象。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作者经历

任何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所在的历史时期,《莎菲女士的日记》同样如此。作者丁玲童年家道中落,单亲的生活经历使其对人情世故非常的敏感,能够深刻体会到底层人民的生活欲望,在她的自述中,在父亲的葬礼上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丁玲的反叛精神。丁玲在遇到革命家后,眼界得到进一步的扩展,能够更为广泛的接触社会,了解时代的变化以及自身的欲望。在1921年,丁玲与好友到了中国革命的先锋地——上海。到达上海之后,各种阶级力量、社会思想等疯狂的交织在一起斗争,不同的天地为丁玲带来了思想上的矛盾。在五四运动上,丁玲感到自己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感觉自己正在迎接未来幸福的生活,但是伴随着五四运动的衰退,丁玲深刻意识到革命的浪潮已经褪去,对革命思想逐渐产生怀疑,因此在小说中丁玲的矛盾思想通过文字描述出来。

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分析

一直以来莎菲都是一个现代的知识女性形象,但是这种形象并不成熟,有着很多传统文化方面的束缚。

1.莎菲的传统思想表现

在小说的开头部分,莎菲的形象是一个20岁的现代女性,相对于其他人而言,享受着现代生活方式,在内心甚至也不缺乏现代人的意识,如莎菲拥有了个人的自我觉悟意识,不满足中国几千年来对妇女中种种束缚,把自己的生命当成是自己的,迫切需要人间的感情,同时也深刻鄙视禁欲主义者,莎菲具有着追求独立的意识,但是在事实上,这种表现不够彻底,从现代心理学上研究,莎菲仅仅是一个具有了现代初步觉悟意识的女性代表,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过度的一个表现。

在莎菲女士的身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传统文化的烙印,在传统的正面批评中,莎菲一直以一个封建反斗士的形象代表,莎菲女士的身上确实有着非常积极的反传统伦理道德意义,敢于追求爱情,更敢于诋毁伪道学家在社会上拥有的力量,本身回忆中对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思想的一个挑战。但是在仔细研究文本中可以看出,莎菲身上带有极深刻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莎菲对爱情的呼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付诸于行动,把对爱情的呼吁放在自己的心灵里,没有想要去追求。众所周知莎菲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本应该追求自身的幸福和自由,与来自于其他小说的女性形象不同,莎菲身上并没有来自旧社会家长以及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束缚,但是莎菲形象给人的却是一种极其苦闷的文化,而这些都是来源于莎菲自身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2.莎菲形象现代文明与传统的矛盾

莎菲叛逆的痛苦来源于自身内心父亲的频繁指令,在每一次莎菲具有自我欲望的情况下,总会对自身实施恐吓,如在面临凌吉士时,第一次相见,莎菲被凌吉士深深地吸引,对他有着非常强烈的欲望,不直接面对对方,像一个乡下姑娘。在人前莎菲忍住了自身的欲望,但是却时刻的想念着凌吉士,因此想要去看一看他,这是现代文明清醒的标志。但是同时莎菲开始对自己产生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告诫自己,一个女人不应该放肆,否则得不到好结果,进而莎菲对凌吉士的想念转变为了抱怨,认为凌吉士应该想念他。

在面对即将要发生的性爱时,还出现了恐惧、退缩现象,甚至自己找寻各种理由进行防范,如对于凌吉士的接触中,在文中清晰的写道“……自己害怕……这不只是正经女人应该做的事情”,她的整个身心都严重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莎菲看来,自身追求的爱更多的掺杂了欲望,应在日记中表示爱应该是灵与肉的结合,对于反叛的莎菲来说,骨子里流淌的仍然是伦理文化的血液。

从其他方面来说莎菲的形象,追求内心的放松和快乐是现代文明的一大标志。心的苦闷是指人类内心渴望沟通理解而不得产生的苦闷现象,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对于心灵的欲望非常强烈,莎菲独自一人到北京求学,自己得了结核病,因此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着非常悲观的情绪,因此非常需要人能够理解她并安慰她,但是在莎菲的周围却没有人能够了解她,即使莎菲把日记给别人看,他还是不能理解,莎菲迷恋凌吉士,但是凌吉士对于莎菲仅仅是欲望的追求,没有心灵上的结合,莎菲异常痛苦。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分析了《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作者经历。直到现在为止《莎菲女士的日记》仍然能够引起人的共鸣,说明莎菲的形象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本文对其的研究还比较浅显,更多的研究仍然需要更多的人去努力。

[1]游惠玲.论《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病态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21(12):65-66.

[2]桂璐璐.《蚀》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女性形象比较[J].新余学院学报,2013,18(4):47-49.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

(责任编辑 姜鹤)

猜你喜欢
吉士莎菲现代文明
谁动了莎菲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叙述人形象分析
自我而任性的“新女性”
——重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南洋”浪荡子形象之比较:以“凌吉士”和“范柳原”为例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
从疑问句看莎菲女士的情感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