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服务业发展态势、前景及路径分析

2014-12-13 04:38李荣,李慧萍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3期
关键词:援疆第三产业比重

新疆服务业发展态势、前景及路径分析

李荣 李慧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政策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分析新疆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服务业的条件入手,深入分析了新疆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提出新疆服务业发展应通过“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和共性技术发展,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提高效益;加快推进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促进服务业提升竞争力;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跨越”等主要路径而全面展开。

服务业发展;态势和条件;优势与前景;主要路径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有利群众生活的重要产业。实践证明,服务经济加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服务活动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据统计,当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已超过60%,发达国家超过70%;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大多在50%以上,发达国家普遍达到60%~80%。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业逐步实现现代化,服务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但总体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很滞后。2013年,我国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新疆作为我国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其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水平,2013年占新疆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7.3%。由此可见,一方面新疆服务业潜在着很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新疆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亟待开发的问题。因此研究新疆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条件,探索发展的路径,对加快发展新疆服务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服务业发展的态势和条件分析

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面临着加快发展服务业这一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新疆现代服务业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就已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之一。

(一)服务业的发展态势

从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29.5%降到2013年的17.6%,明显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则是波动上升,目前所占份额最大,达到45.2%;第三产业(服务业)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在1995~2003年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基本是高于第二产业的,但此后比重持续下降,到2013年仅占到GDP总量的37.3%,与1995年相比仅提升了1.6%。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变化与新疆工业化进程和战略调整有密切关系。自2002年之后,受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新疆工业出现了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第二产业发展再次快于第三产业,因此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新疆2013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46.1%的平均水平,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排在倒数。

从三次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看,新疆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其GDP份额的变化,2013年的从业人员比重仍高达46.2%;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与GDP比重呈反向变动的特点,1995~2013年就业人员比重下降了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持续增加,从1995年的24.2%上升到2013年的37.5%,但是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大量吸纳却未能显著提高其GDP比重;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是第二产业的2.3倍,但GDP比重却比第二产业低近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就业比重的增幅,也反映出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在日趋下降。

2003年~2013年,新疆服务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5.24%(全国为16.69%)。2013年新疆服务业生产总值占新疆生产总值的比重(37.4%)排在各省市区第21位。

(二)发展服务业的条件

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新疆加强和改善供给、扩大就业、拓宽服务消费、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微观角度分析新疆发展服务业的条件和优势,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有效推动新疆服务业的发展。

一是自然、人文资源条件。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保持了风情浓郁、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饮食起居、宗教文化、节日庆典、服饰装束、婚丧礼仪、民族歌舞、娱乐习俗。各种民族风格的建筑、服饰、歌舞、习俗、美食,组成了新疆旅游最迷人的风景。新疆还拥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的誉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是空间区位条件。新疆是中国交界邻国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是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也是中国向西开放,内地各省区联合“走西口”的重要通道。新疆现在已建成以公路为主,与铁路、航空密切配合的交通运输网,还拥有国家批准的一类开放口岸17个,二类开放口岸12个。空间区位优势使新疆具有开发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市场的巨大潜力,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已有稳定的基础。现代服务业发展离不开第三产业发展这个平台和载体,也离不开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行业的大力支持,只有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新疆2003年第三产业产值为753.91亿,到2013年新疆第三产业产值为2003年的4.13倍,占新疆GDP的比重为37.3%,这说明第三产业在新疆经济发展中重要性不断提升,已经具有稳定的基础,从而为新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新疆服务业发展优势和前景分析

近年来,新疆服务业企业抓住机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全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行业层次的提升,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扩大、行业竞争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业经营状况不断呈现好的趋势,发展前景广阔。

1.市场大,空间广阔。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越来越大。工业园区和边境贸易口岸的建立和开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现代服务业包括房地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通信商务、金融保险、科学服务等逐渐形成较高的消费需求。工业化建设为新疆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2.政策聚集,创造条件。在一系列对口援疆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央和19省市援疆项目顺利实施,部分与民生密切的铁路、公路建设、水电工程、交通运输、住房、就业、农业生产、旅游资源建设等工程先后开工。服务业企业积极配合,为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保持了服务业整体的良好经营状态,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继续增加,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人才队伍培养,素质提高。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人才援疆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源源不断的援疆人才为新疆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项目;一股股人才流汇集成推动新疆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动力源,这为新疆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提供了绝好的优势机遇。人才援疆的西部倾斜政策不断落实,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信息、计算机及软件业等行业人才匮乏的局面将会得到缓解,每年大中专院校毕业人数的增加及激烈的就业竞争,服务业就业人员的素质也将得到很大改善。

4.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能力增强。传统服务业逐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时期,将会大量涌现各类工作形态和岗位。同时,新疆各类培训机构的不断涌现将会为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人员。服务业企业发挥投资少、见效快、技术要求不高、涉及范围广等行业特点,不断拓宽服务行业就业渠道,安置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富余劳动力,吸纳就业能力逐年增强。从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间,新疆服务业从业人员数由66.8万人猛增323.8万人,就业比重也由13.6%猛增到了36.2%。

5.周边国际环境优化服务贸易前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将不断带动周边国家的贸易发展。新疆周边中亚各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但轻工业消费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稀缺。近几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及居民购买力持续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新疆可以抓住先机,与这些国家开展涉及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药卫生、旅游、科技教育、俄语系统软件开发、自动化控制、电讯服务等多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6.产业援疆力促服务业发展。新一轮对口援疆中产业援疆是重点之一。可以说,产业援疆让新疆站在了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高起点。同时,进一步夯实了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加速和推进了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新疆优势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产业援疆重点项目不仅涉及农产品加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还有太阳能光伏、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及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新疆部分地区的产业空白将被填补。

三、新疆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综上服务业发展的态势、条件和前景,新疆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提高其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和水平,使之尽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关键在于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增强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能力,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1.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和共性技术发展,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提高效益。

——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向传统服务业的渗透与融合,提升现代服务业应用、研发信息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成效和水平,促进服务业改造业务流程、变革经营业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手段多样化和服务产品个性化的能力,培育和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突破服务行业专项技术的同时,围绕提升新疆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支撑能力,重点加强有关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等共性技术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以共性技术突破带动技术集成应用,推动服务业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等创新,实现最大产业链价值。

——针对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与行业应用,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开展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示范工程建设与应用推广,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2.加快推进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促进服务业提升竞争力。

——在加强技术专利化和专利标准化的基础上,以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形象、标准化运作、标准化管理为重点,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尽快建立健全服务行业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在新疆服务业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部分领域,开展基于重大专利成果的技术与服务标准制订工作,并争取将这些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

——实施品牌战略,树立“新疆服务”的品牌形象。在服务业龙头企业组织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攻克品牌建设关键技术,培育、发展和提升品牌,实现由接单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中小服务企业采用品牌租借、品牌代理、品牌特许经营与创立品牌并行等灵活方式,促使自身优势与知名品牌有机结合,借知名品牌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

3.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跨越。

以加强高新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系统集成、互联网增值、信息安全和数字内容等服务,培育壮大高新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信息、科技设施、科技贸易、科技金融和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备、开放协作、高效运行的网络化科技服务体系。通过提供科技研究开发、工业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培训指导、科技信息、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软件增值等专业化服务,为促进新疆服务业转型跨越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3.

[2]蒋三庚.现代服务业集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1)

[3]陈炜,殷少明.新疆服务业发展历程与战略思考[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2)

[4]罗玉华.新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分析[J].职业时空,2009(4)

[5]李琴,任华.新疆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5)

[6]陈海霞,李磊.新疆服务业的发展态势、结构特征及效率评价[J].新疆社会科学,2011(3)

李 荣,女,(1966年11月),籍贯陕西,研究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及其他软科学研究工作。

李慧萍,女,(1976年8月),籍贯河南,研究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

猜你喜欢
援疆第三产业比重
循环热处理对93W–5Ni–2Fe高比重钨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
援疆的夜晚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有效发挥援疆干部作用刍议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