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4-12-13 04:38程相如王海波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3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离岸国际化

程相如 王海波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政经观点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程相如 王海波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币实施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加以应对。本文就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意义、问题和对策具体论述。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对策

自2008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货币当局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就目前人民币的地位来看,它显然不是国际货币。就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面临着一些困难或问题,需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及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的货币职能超越中国的地域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跨境流动,在国际间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部分或全部职能,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资本流动以及官方储备的主要记账单位。货币国际化进程是指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纵观国际货币形态演变的过程,通常会经历汇率比价的自由浮动、经常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成为他国官方储备货币几个阶段。[1]

实施人民币国际化重要意义:(1)人民币在国际经济领域有着良好信誉,我国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可以加强经济秩序与信用基础。(2)随着美国、欧洲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元、欧元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而人民币在国际上已经广泛的使用,有很大发展空间。(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缩小国际收支逆差,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使用的灵活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2]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概况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初尝试开始于2008年底,初衷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规避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风险。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3]:

第一阶段,货币互换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2014年1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加拿大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00亿加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至到2014年11月,中国共与韩国、英国、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等近30个经济体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第二阶段,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阶段。在货币互换进展顺利的基础上,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2009年4月8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成为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至全国,至此,我国实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内、境外全覆盖。

第三阶段,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阶段。我国从2008年开始尝试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但离岸人民币市场真正得到较快发展是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推进之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不断扩大催生了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需求,并且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离岸人民币交易标的。至今,香港、新加坡、伦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均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三、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问题

(一)人民币输出国外的困境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在各国国际结算、计价、投资、储备中成为关键货币,首先必须要输出货币,为他国提供流动性。国际货币输出通常有两个渠道:其一是贸易收支逆差输出,美元的输出属于这一渠道; 其二是资本收支逆差输出,日元和早期马克的国际化利用了这一渠道。受资本转移型经济崛起的影响,中国不具有上述两种本币输出渠道。人民币国际化面临输出渠道缺失的不利条件,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人民币还不能实现完全的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资本项目没有彻底开放,人民币就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也就不可能是完全国际化的,虽然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国际化不等于货币自由兑换,指出有些货币还未完全兑换的国家也实现了国际化,但这种国际化只是表面的,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

(三)金融市场不健全,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不足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有一定广度、宽度和深度的国内金融市场来提供支持,市场需要有一定的规模、较大的弹性和足够的平稳性,才能极大地缓冲和吸收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规模较小,部分市场参与主体受到限制(如银行间市场),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远期、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发展落后,这不仅制约了境外人民币的回流规模,而且也难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巨额资本带来冲击,从而增大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4]

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

(一) 进一步推广货币互换安排输出人民币

前文中提到如何让人民币有条理地输出国外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传统的美元、欧元、日元输出模式均不适合作为人民币的主要输出模式,人民币的输出模式必须走非传统的道路。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货币互换安排的方式输出人民币是人民币输出国外最好的选择,其模式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双边本币互换,将人民币流入互换国中央银行,再通过各国中央银行再贷款方式将人民币流入该国各商业银行,该国各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方式将人民币流向该国企业和居民手中。

(二)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1.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目前我国企业竞争能力不强、证券市场容量较小、金融监管能力较低等情况表明我们还不具备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应当稳步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从短期来看,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放松资本账户项目的管制,如允许国际结算产生的人民币债权自由兑换,扩大海外人民币债权用于支付从我国进口、开展直接投资或金融市场上的证券投资;二是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逐步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促进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区域性国际储备资产。

2.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人民币国际化一样,汇率制度改革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来看,应当逐步取消强制性的结售汇要求,实行意愿结售汇制,转变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角色,扩大外汇银行持有外汇余额的比例和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增加外汇交易主体。加大目标区汇率制度,在2%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控。从长期来说,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使人民币汇率水平接近均衡汇率,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三)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

1.发展货币市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发展股票、金融衍生品为重点的资本市场。发展金融市场是保障人民币国际化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发展货币市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增加市场主体,扩大企业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等国债品种的规模。促进金融创新,通过健全股票和债券市场制度(包括发行、交易制度等),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提高市场效率,提升国内金融市场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能力。

2.推进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为境外人民币提供回流渠道及其他金融服务。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要求金融服务的国际化。一是应积极推动银行体系的国际化发展,积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尤其是需要加强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亚洲其他区域的分支机构建设,为境外提供完善的人民币金融服务。二是需要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开放程度;逐步开放境外人民币QFII制度;在A股市场适时开设“国际板”;逐步推出人民币汇率远期等金融衍生品。三是需要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上海作为国内最具有金融中心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集聚了国内的货币、股票、债券、外汇、黄金等众多金融市场,未来需要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一方面应当借助政策扶持,继续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建设人民币清算中心;另一方面顺应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在外高桥保税区和洋山深水港等保税区域发展离岸金融(包括人民币)业务。

五、结论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应采取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加紧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稳步前进,走出一条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1]叶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战略框架研究[R].中共中央党校,2013(3),48~50

[2]张姬.浅析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14(14),141~141

[3]王春满,杨梅.等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策略.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54~55

[4]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 02),62~67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离岸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2021年金融理论与金融市场专栏征稿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离岸架构承压 税务方案再优化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当心!离岸流来袭!